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3,24条
今日学习《伤寒论》第23条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太阳病,外感风寒表。八九日没好,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是正胜邪弱的表现。不呕吐,大小便正常,发作有时发作次数也少了,一日二三次。
太阳伤寒,中风,脉是浮紧,浮缓的邪气在表的脉象,如今脉却微弱不浮。说明了邪弱将尽,从症状表现与脉象是要好的现象。
脉微而恶寒者。
阳虚体寒的人也怕冷,阳虚面色灰暗或白。
患者却面有热,色红不同往常,身体发痒,说明表邪不解。
正气虚弱充力与邪相争恶寒无热,正邪相争日久,两败俱伤,不能发汗,泻下,催吐的伤正之法。
不汗,不下,不吐,邪气怎么出呀
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汤扶正,麻黄汤解表去邪,各用半量小汗不伤正。
桂枝汤不是也可解表吗,干嘛加麻黄汤呢,只恶寒,不得小汗出,说明了是恶寒无汗的伤寒,用麻黄汤,可是正气虚不能汗呀,所以加桂枝汤减半小汗扶正去邪。
这里太阳表证提到身痒,身痒也是有表邪的一种现象,无论是无恶风寒,发热的太阳表证症状,身痒可作表邪的临床诊断参考依据。
第24条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无效,反而出现烦,心烦。
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我用的是麻黄汤,患者恶寒无汗,典型的伤寒证,用麻黄汤无汗出不解反烦躁,这是药力不够,无力发汗,辛温之气本是解表而出,因力不够打不开反回体内了产生了烦。
这里服桂枝汤无效反烦,经刺风池,风腑,再服桂枝而愈,这是太阳中风证无疑。证方对应为何无效,一是药力不够,二是太阳膀胱经邪重。风为阳邪易入阳位,头,督脉,是诸气之首,是阳气上通下达之脉道,是太阳经经行之路,风池,风腑正好在此,二穴位是风的出入口,易受风邪,刺此打开出路,
风池,风腑是风的池腑,刺风泄,风腑等同于开了闸门,风之邪气因此而出,再服桂枝汤一赶,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