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251)没有同一利益就没有同一认知
读通鉴(251)没有同一利益就没有同一认知
嘉平二年庚午,公元250年
夏,五月,以征西将军郭淮为车骑将军。
当初,会稽人潘夫人有宠于吴主,生少子孙亮,吴主有偏爱。全公主既与太子孙和有矛盾,想要预先自保,数次称赞孙亮美,以其丈夫的兄长所生女儿嫁给孙亮。吴主因为鲁王孙霸结朋党以害其兄,心里也厌恶,对侍中孙峻说:"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若使一人立为后,安得不乱!"遂有废孙和立孙亮之意,然犹沉吟犹豫历年。孙峻是孙静的曾孙。
秋,吴主于是幽闭太子孙和。骠骑将军朱据劝谏说:"太子,国之本根。加以雅性仁孝,天下归心。过去晋献公用骊姬而申生不存,汉武信江充而戾太子冤死,臣窃惧太子不堪其忧,虽立思子之宫,无所复及矣!"吴主不听。
朱据与尚书仆射屈晃率诸将吏泥头自缚,连日到宫门请保孙和;吴主登白爵观看,见到心理特别厌恶,敕朱据、屈晃等人"无事匆匆"。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各上书切谏,朱据、屈晃亦固谏不已;吴主大怒,族诛陈正、陈象。牵朱据、屈晃入殿,朱据、屈晃犹口谏,叩头流血,辞气不挠。吴主杖之各一百,左迁朱据为新都郡丞,屈晃斥归田里,群司坐谏诛放者以十数人。于是废太子孙和为庶人,迁徙故鄣,赐鲁王孙霸死。杀杨竺,流其尸于江,又诛全寄、吴安、孙奇,皆以其党孙霸谮孙和缘故。
当初,杨竺少年时获得声名,而陆逊说他终败,劝杨竺的兄长杨穆,令与杨竺别族。等杨竺败亡,杨穆以数次谏戒杨竺得免死。朱据未至官,中书令孙弘以诏书追赐死。
冬,十月,庐江太守谯郡人文钦假装反叛,以诱吴国偏将军朱异,想要让朱异亲自领兵迎己。朱异知其诈,上表吴主,以为文钦不可迎。吴主说:"方今北土未一,文钦欲归命,宜且辽之。若嫌其有诈,但当设计网以罗,盛重兵以防之。"于是派遣偏将军吕据督二万人,与朱异并力至北界,文钦果然不降。朱异是朱桓的儿子;吕据是吕范的儿子。
十一月,大利景侯孙礼卒。
吴主立子孙亮为太子。
吴主遣军十万作堂邑涂塘以淹北道。
十二月,甲辰,东海定王曹霖卒。
征南将军王昶上书说:"孙权流放良臣,適庶分争,可乘衅击吴。"朝廷听从之,遣新城太守南阳州泰袭巫、秭归,荆州刺史王基向夷陵,昶向江陵。昶引竹縆桥,渡水击之,吴大将施绩,夜遁入江陵。昶欲引致平地与战,乃先遣五军案大道发还,使吴望见而喜;又以所获铠马甲首环城以怒之,设伏兵以待之。绩果来追,昶与战,大破之,斩其将钟离茂、许旻。
汉国姜维复寇西平,不克。
解译 :孙权与其臣下没有同一认知,也没有同一利益,所以大家相互间搞一场莫名其妙的对抗,孙权换太子,杀了很多人,而这些人死得也莫名其妙。
大凡讨论,产生的价值,往往建立在同一认知,同一价值观作为前提的,两个不同观念,最后就成了各说各话的对抗,双方都有莫名其妙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