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谁都顺眼,是一种智慧。

中 國 文 人 書 房

中国文人的精神归宿
▲點擊音頻聆聽音乐

有人说:你是什么样的,看到这个世界就是什么样的,这句话深刻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

不要妄图去改变这个世界,你能做的就是改变你自己。

因此在生活中不断修炼自己,提升心境是极为重要的。

■ 懂得换位思考

南怀瑾在《论语别裁》里有这么一句话:

人号称万物之灵,是人自己在吹。也许在猪、牛、狗、马看起来,人是万物中最坏的了,“专吃我们猪、牛、狗、马”。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处的角度和立场,从自己的角度看,一些事情或许理所应当。

但是换个角度来看,你会发现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一个栅栏里面,关着不同的三个小动物,分别有猪,绵羊和奶牛,它们相处的十分友好。

有一天,牧人突然将猪从栅栏里面往外赶,只见猪不断的大声嚎叫,叫的是那一个撕心裂肺。

绵羊和奶牛听到之后一脸的不耐烦:“不就是被牧人捉走吗?我们之前也经常被牧人捉走,也没像你这样鬼哭狼嚎的,真丢人!”

猪听到他俩说的话,简直欲哭无泪。

无奈的说道:“咋们的命运根本不一样啊,你两被抓去,也只是分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我要被抓走,那就是要结束我的性命啊!”

其实这个道理在人的身上,也同样适用。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因为每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于是看到的问题就不一样。

而一个真正有格局的成年人,是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

■ 不要轻易下判断

我们之前曾听过一句话:眼见为实。但是现在又衍生出来一个新词:眼见不一定为实!

你看到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多元化,立体的。而我们有的时候看到的只是最浅薄,最片面的东西。

甚至有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事物就是内心的“我以为”,而不是事件的根本。

有这样的一则故事,一位妈妈饭后洗了几个苹果,放在饭桌上。洗完碗之后发现桌上的苹果都被自己的女儿给咬了一口,心里顿时很生气。

有很多网友看到这之后心里也会想这孩子也太自私了,也不说给妈妈留一个。

或者心想这不就是小孩子的天性吗?什么都想占一下!

此刻妈妈心里也想了很多,最终还是酝酿了一下情绪,问自己女儿:“你为什么要把所有的苹果都咬一口呢?”

女儿回答道:“因为我想给妈妈挑一个最甜的苹果呀!”

这位母亲的眼眶顿时湿润了,心里感到十分愧疚。

她刚刚误会了自己的孩子,只是因为单纯的看到孩子把苹果都咬了就生气,却没有往更深处的去想。

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我们经常会遇到,也会经常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个时候,我们不要轻易下判断,更不要轻易道是非。

错怪了别人,别人被冤枉,心中委屈。别人听到了流言,心中怨怼。要知道信任一旦消失,再难建立。

《论语·公冶长》中也曾说:三思而后行。

告诉我们凡事都要再三思考后行动,如果仅仅只听取或是看到了片面的事情就采取行动,那么很有可能会让你感到后悔!

■ 尊重别人的不同

孟子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一个人在与别人交往中,如果能很好的理解别人,尊重别人,那么他一定会得到百倍的理解和尊重。

因为世界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更加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意识。

我国古代南朝宋初期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也就是田园诗体系的创始人,陶渊明。

其实陶渊明在早期时也曾遇到过思想不同这个问题。

在一次文学探讨上,一位诗人跟他聊天,过程中谈到一句诗词,并且表达了对这句诗词的理解。

却万万没想到陶渊明则完全不认同他的说法,两个人差点翻脸。

双方彼此争夺不下,场面一度陷入僵局。

这时陶渊明的一位文学好友过来了,了解了两个的争吵过程之后,仔细聆听了那位诗人的看法,表达了自己的赞同。

陶渊明很是不解,问自己的朋友为何要偏袒那位诗人。

他朋友说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文学中更是不例外,不能强求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一样的。

与其双方争持,不如接纳不同,这样既尊重别人,也显得自己有修养。

一番话顿时让陶渊明醍醐灌醒,从此以后面对生活中的不同,学会尊重,接纳不同。

孔子有云:君子和而不同。

人品修养达到一定程度的人,都懂得尊重他人的“不同”。

尊重自己与他人不同,则会让你独树一帜。

尊重他人与自己不同,则会让你海纳百川。

在生活中懂得尊重不同,不会因别人的忤逆气急败坏,不会因别人的拒绝而愤愤不平。

还会让你的人生上升一个高度,遇事洒脱,变得更加悠然自得。

人生漫漫长路,懂得换位思考,遇事不轻易下判断,尊重别人不同,你会发现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

看谁都顺眼,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一种高级的修养,也是一个人一生的修行。

来源 | 古琴音乐
(0)

相关推荐

  • 2021作文押题素材:换位思考

    (一)换位思考的名言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2.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古兰经>) 3.学会将心比心,才能得到人心.(俗语) 4.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增广 ...

  • 看谁都顺眼,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

    中国古代哲学家说,你看到什么,说明你内心有什么.苏东坡年轻时与佛印一起坐禅.苏东坡说:"大师,你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佛印说:"看来像一尊佛."苏东坡讥笑着说: ...

  • 看谁都顺眼,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

    南师国学堂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论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国学今圣"南怀瑾"先生一生为弘扬中华文化,不遗余力.令人景仰.为纪念南师,发扬南师学术精神,特设此平台!愿先生学术在中 ...

  • 看谁都顺眼,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深度)

    陈老师圣贤文化 让文化温暖生活,让国学温暖人心,这里是陈老师圣贤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公众号 点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中国古代哲学家说,你看到什么,说明你内心有什么. 人生气,是因为自己的境界不够 ...

  • 易心:看谁都顺眼,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里有什么看见的就是什么,心脏的人看什么都脏,心干净的人看什么都干净.正如<阳春白雪>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的! 苏东坡年轻时与佛印一起坐禅. 苏东坡说:"大师, ...

  • 看谁都顺眼,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

    中国古代哲学家说,你看到什么,说明你内心有什么. 苏东坡年轻时与佛印一起坐禅. 苏东坡说:"大师,你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 佛印说:"看来像一尊佛."苏东坡讥笑 ...

  • 看谁都顺眼,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现...

    看谁都顺眼,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 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人:看谁都不顺眼,遇见什么事都想指手画脚.结果呢?闹得别人不舒服,自己也一肚子气. 看别人不顺眼,实际上是你的修行不够. 01. 你看到的世界 ...

  • 【处世哲理】看谁都顺眼,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处世哲理] 看谁都顺眼,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     中国古代哲学家说,你看到什么,说明你内心有什么.     人刺,是因为自己的境界不够.不要总想去改变 ...

  • 孔子:真正智慧的人,看谁都顺眼

    来源:国学生活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看谁都顺眼,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 王阳明认为,天下无心外之物.万事万物都是人内心的投射.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示,当我们看到一个与自己相似的人时,会比看到 ...

  • 聂成华||看谁都顺眼,是一种觉悟,也是一种修行

    聂成华书法作品欣赏 01 认知不够,则有牢笼之困 认知水平,才是一个人看待世界的底层逻辑. 英国作家艾特温·阿博特的科幻小说<平面国>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小说里描写了一个只有两维的世界,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