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法写隶书是大忌?隶法写楷书却可以?

在书法文化史上,楷书是隶书经过第二次隶变后产生的,比隶书出现的晚。所以,可以用隶书笔法写楷书,但不可以在隶书中出现楷化。

现代流行书风盛行,书法界也是异彩纷呈,百花齐放。值得肯定的是,书法的创新给书法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带动了书法这门古老而传统的中华文化的发展。
但是一些书法家却不懂得书法文化的传承关系,在书法创作上盲目编造,让人看起来就很没有“文化”。
当下,一些隶书作者在创作隶书作品时,过于求变、求奇、求新,而忽视了书法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先后顺序,在隶书中大量使用楷书笔法和楷书产生后才使用的一些汉字写法,乍看起来好像写出来的字也挺好看,没有什么毛病,但如果从书法的历史传承来看就有些不伦不类,感觉不舒服。
这就像我们看的一些历史穿越剧,在一个古代场景中突然出现一个西装革履的人物,或者一个穿着汉服的古装人物突然拿出手机一样的突兀。
但是,如果是写楷书,因为它比隶书诞生的晚,隶书是它的母体,在楷书中加入隶书笔法却是允许的,并且看起来也不感到别扭。
这也像现代时尚的女士偶尔穿一件古香古色的旗袍,却没有半点违和之感。所以,一些比较有文化的书法家虽然也是在创新和变化,但却十分讲究书法文化的传承,做出来的书法作品就能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既能顺应书法发展的潮流,又让人看后感到深厚的文化意味。
那么,为什么楷书中可以用隶法,而隶书不能用楷法呢?

【01】

为什么楷书中可以用隶法,而隶书不能用楷法?

隶书是由秦朝时期的小篆演变而来的,经过书法文化史上的第一次隶变,最早是以秦隶的形式出现,东汉以后出现波磔、蚕头雁尾等特征,发展成为成熟的汉隶。书法文化进一步发展,到了东汉末期,或者魏晋时期,出现了第二次隶变,一个分支是楷书,另一个分支则是草书。
所以,真正的楷书是在魏晋以后才出现的,它同隶书差了好几百年时间。所以,隶书与楷书的区别就是笔画和笔法中的楷化,如果在隶书中写出楷书的笔法和笔画,就不能称其为纯粹的隶书。
或者说,在隶书时代是没有楷书符号的。但是,到了楷书时代,尤其是楷书的早期,却是隶书和楷书不断融合的过程,有时甚至分不清哪是楷、哪是隶,这时的书法可以被称作楷书,但一定不能称之为隶书。
但是,在现代书家中却多有在楷书中使用隶书笔法的成功者,比如上届中书协主席张海先生的书法,千篇一律都是隶书笔法的行楷书,看起来却也别有一番意味。但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半楷半隶、不楷不隶的书风,也饱受书法界人士的诟病。
但是,张海先生从不去表白和争论,这倒是一种不小的定力,我建议张海先生不妨声明自己的书法就是行楷、或行草作品,只要别说是隶书就不外行。
那么,隶书中的楷法是指什么呢?简单点说,一是楷书笔法,二是楷书结字。

【02】

隶书中不能出现的楷书笔

所谓隶书中不能出现的“楷化”,应该有两层意思:一是楷书笔法,二是楷书结字。

(一)楷书笔法

同隶书相比,楷书的笔画和笔法明显不同,从笔画上说,就比隶书多了横折、竖钩,在笔法上则多了顿笔、尖挑、尖撇、挑钩等。
1、楷书中的“横折”,一般在横折处先向右下方顿笔,再转锋向左下方尖锋出笔写出(如下图中第一个图例)。
但在在隶书中却多是用搭接的方式写,一般分两笔,偶尔一笔写成时,也是笔断意连,不同于楷书的“转”或“折”(如下图中第二、三个图例)。

楷书和隶书中的横折笔法

2、楷书中的竖钩一般在起钩处要先衄笔调锋,再向左上方用尖锋挑出(如下图左侧图例)。在隶书中却一般只写做竖,或者写做更大的竖弯(如下图右侧图例)。

楷书和隶书竖钩笔法

3、楷书中的顿笔在笔画收尾时很常用(如下图第一个示例),但在隶书中没有顿笔这个笔法,笔画的收笔要么用尖收、要么用圆收、要么用波磔(如下图第二、三个示例)。

楷书和隶书的横画收笔

4、楷书中小的提画和钩画多出尖(如下图中左侧图例),但隶书中没有尖钩和尖提,同类笔画如果需要出现则一般用“弯折”代替(如下图右侧图例)。

楷书和隶书中的提画

5、楷书中的很多笔画起笔都是露锋,欧体楷书尤为突出(如下图上边图例),但隶书中没有露锋起笔的情况,除个别撇捺以外,大多藏锋起笔(如下图中下边图例)。

(二)楷书结字

很多楷书中的结字方法是隶书时代所没有的,也就是说,隶书中的有些字写法同楷书不一样,在楷书中可以使用隶书的结字法,但隶书中不能使用楷书时代才出现的写法。
我这样说可能会有一些朋友质疑,是不是用隶书就不能写现代汉字的简化字了?这样就是抬杠了。
隶书在现代、尤其是计算机字体上只是一种印刷工具,作为一种美术字体是可以的,但真要作为一种书法工具,则还是提倡用繁体字来写,再具体一点说就是最好用隶书时代的汉字来写,这是文化。

【03】

《曹全碑》里一些字的特殊写法

1、福:一般在右横画上面加一个点,这在楷书中是不多见的。
2、廉:下边的两竖和两点,一般写作四点。
3、德:右边上部的“十”字一般写作一点一横,而楷书中一般写作“十”字。

4、义:下部的“我”字一般写作两点一横,但在楷书中写作竖钩和一个提笔。

5、怀,在隶书中比较复杂,楷书中却将“四”字下边的“十”字移到上边,代替那个小点;远,在楷书中走之右边部分有一个小撇,但在隶书中省略了;
雅,左边的“牙”明显比楷书多了一个小横;池,右部的“也”部的竖弯实际是个“乙”字,在隶书中一般会挡住横画的出头。
6、坤,隶书中的“土”字或偏旁都要加一个点,以同“士”字区别;善,一般上部只写作“羊”,但楷书中一般要在“羊”字下边加一横两点,同现在的写法;
修,右侧的“月”上边直接写作“文”,楷书中一般写作反文旁;为,上部写作夕加一点,而楷书多写作一点一长撇。
7、成,一般将左侧的横折连同戈钩上的一撇,一起写作三个小撇,这在楷书中是没有的写法;
无,一般将上横上的小撇省略;师,左边一般写作“左耳”旁,而右边的竖笔要出头;致,也是隶书的特殊写法,右边不写反文,而写作“交”。

因此,上边这些字例是隶书时代的特殊写法,如果用楷书的写法就出现“超越”了。但现代书法有时也不太讲究这些,很多古代书法,尤其是清代一些隶书作品也有楷书笔法和结字滥用的情况。

我的观点是:如果知道隶书的特殊写法,在写隶书作品时尽量用,这样写出的字显得高古,也显得有文化味。如果有些字实在弄不清楚,即使用楷书的写法也未尝不可。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0)

相关推荐

  • 郑板桥的“六分半书”

    郑板桥代表风格"六分半书",是几种书体拼合的所谓新体.板桥自己解释其书"创为真.隶相参之法,而杂以行草."<国朝书画笔录>称板桥"书法以隶 ...

  • 用楷法写隶书是大忌,但用隶法写楷书是允许的,原因是二者的传承

    在书法文化史上,楷书是隶书经过第二次隶变后产生的,比隶书出现的晚.所以,可以用隶书笔法写楷书,但不可以在隶书中出现楷化. 现代流行书风盛行,书法界也是异彩纷呈,百花齐放.值得肯定的是,书法的创新给书法 ...

  • 公开课|隶书这么写,就是不懂“隶法”

    敬告:学习书法,隶书是必修科目.我们收集整理这个系列<汉隶入门>,并经过重新编辑排版,以飨书友.本文为<汉隶入门>系列之九. #9 钩之法 ▼ 楷书在魏晋成形,后来学习书法者大 ...

  • 楷法写隶是大忌?隶法写楷却可以?

    111 在书法文化史上,楷书是隶书经过第二次隶变后产生的,比隶书出现的晚.所以,可以用隶书笔法写楷书,但不可以在隶书中出现楷化. 现代流行书风盛行,书法界也是异彩纷呈,百花齐放.值得肯定的是,书法的创 ...

  • 你写的隶书,为什么被人说是不懂“隶法”?

    钩之法 ▼ 楷书在魏晋成形,后来学习书法者大多从楷书入手,这一做法延续至今.经历过楷书训练的人,往往会不自觉地带着楷法理解隶书. 譬如唐代人写隶书,总见有明显的楷书笔法痕迹.因为从小识字课从楷书起步, ...

  • 书法|楷隶、隶楷、草隶、隶草,浅谈楷法和草法在隶书中的应用

    我们常说,规范的隶书不能出现楷法,当然也包括不能出现草法.一旦在隶书单字中出现楷法或草法就被认为是病笔,而隶书作品过多使用了楷法或草法,就会有人批评作者不会写隶书,或者写出的隶书作品不纯粹.不伦不类等 ...

  • 沙孟海:他竟然用颜体楷法写隶书,了不起啊!

    沙孟海先生说:"他固然熟习汉碑,但还有一个绝好的步梯,是他靠着它后来才能够登峰造极的--他是用颜真卿写楷书的方法写汉隶那就成为现在的面目了.清人学颜"钱南园得其体.伊墨卿得其理.何 ...

  • 这样写隶书,小心会被人说不懂 “隶法”...

    楷书在魏晋成形,后来学习书法者大多从楷书入手,这一做法延续至今.经历过楷书训练的人,往往会不自觉地带着楷法理解隶书. 譬如唐代人写隶书,总见有明显的楷书笔法痕迹.因为从小识字课从楷书起步,所以今天学习 ...

  • 用隶法写楷书,活了!

    书法学府 8天前 大部分初学楷书的人都是从唐代楷书入手,唐代楷书法度森严,标准规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往往趋向统一,缺少变化,千人一面.楷书如何写出特色和灵动之感,聪明的书法爱好者都在走以下三条道路 ...

  • 书法有法丨隶书写成字字扁平,就俗不可耐!

    公众号 编者按:学习书法,隶书是必修科目.我们收集整理这个系列<汉隶入门>,并经过重新编辑排版,以飨书友.本文为<汉隶入门>系列之十七. #17 字势多变 ▼ 与篆书.楷书相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