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十七帖》的笔法基因——1、隶笔 2、横势
王羲之《十七帖》,是书法中最为经典的草书法帖,堪称“草书圣经”。
起首“十七”二字,按照古人惯例,作为帖名。这样的编排其实很有深意,那么到底为什么要这样讲究的原因哪里呢?
从笔法上来讲,起首为什么就安排“十七”两个超级简单、又极其不一样的字呢?这就是开宗明义——大王笔法就是这样的,以此笔法写此帖,才不会错。
咱们来看 第一笔:横。
如图所示,这一笔横,上宽下窄。这么一讲,你一下就注意到了,切锋下笔,挑笔出锋。
但是,即使古代的大书法家,也未必能写好这一笔。
且看米芾、赵孟頫的临本。一对比就清楚了,无需多言,写法就是不对。太过于追求自我,往往就忽视掉了最为紧要的东西。
那么,这一笔要如何写呢?
侧笔,落笔即走,横向刷写,挑笔出锋。
作为全帖第一笔,为什么这么安排讲究呢?这就是当初集帖者要传达的两点重要信息:
1、隶笔。王羲之的根底,是隶书笔意,挑笔出锋,是隶书波磔的一种王氏简化。
2、横势。王羲之的笔势,是基于隶书书写的横势写法,这是那个时代的书法基因。
这两点,是王羲之《十七帖》的总的基调。没有了这个隶笔的基调,写的都不再是王羲之的古法;没有了横势这个用笔关键,临十七帖都只能是描字。
王羲之《十七帖》作为千年法帖,对于学习书法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重要性远远超过唐代孙过庭《书谱》,两者也是云泥之别。但是现在普遍以《书谱》为教材,若说以此为起点再上升到魏晋,本意是好的,但在实践中,很难。——写坏了手,想纠正过来,何其之难!
王羲之《十七帖》很难,但也不是没有路径。
一个刷笔,可以超脱于字之外单练,然后组合,进而运用。这就是效率——从最无用到最有用。一旦打通,速度就飙起来了。
《十七帖》也是,先把“十七”二字搞懂搞透,把笔法搞对,理念搞准,解决了这些基调问题,后面慢慢才会越来越轻松。
专栏
书法密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