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四家:王鉴山水画作品欣赏
清 王鉴 长松仙馆图 纸本设色 纵 138.2厘米横 54.5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仿王蒙名作《长松仙馆图》,笔法全学王蒙,构景幽深。笔墨苍莽淹润,大胜其晚岁一般尖秀用笔的作品,是画家晚年的杰出作品。自识“丁未清和仿叔明长松仙馆图,奉祝悔庵年翁五十初度。王鑑”。钤“雨新斋”、“圆照”朱文印,“染香庵主”白文印。按丁未为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作者时年七十岁。上款“悔庵”为尤侗,字同人,号悔庵,江苏苏州人。顺治五年拔贡,薦鸿博,授检讨,官侍读,善法书。“丁未”年恰是尤侗五十岁。
王鉴
王鉴 (1598-1677)清代著名画家。字元照,一字圆照,号湘碧,又号香庵主。江苏太仓人。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举人。后仕至廉州太守,故又称“王廉州”。王世贞孙。家藏古今名迹甚富,摹古工力很深,笔法非凡。为“清初六家”之一。擅长山水,远法董(源)、巨(然),近宗王蒙、黄公望。运笔出锋,用墨浓润,树木丛郁,后壑深邃,皴法爽朗空灵,匠心渲染,有沉雄古逸之长。间作青绿重色,亦能妍丽融洽。信云林山水意极绵密。仿山樵山水,仿赵大年《春景》没骨山水、仿洪谷子设色山水,疏密奇正,纯以篆法写轮廓。仿子久《秋木山色图'》、《仿黄公望烟浮远岫图》、摹沈石田山水、仿董源《秋山图》仿范华设色山水、仿巨然山水,骨重气轻。其作品大多摹古,信效名家,缺乏独创,并具有浓厚的复古思想和形式主义画风。其著述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画跋》。
清 王鉴 仿黄公望烟浮远岫图 台北故宫藏
本幅主景偏于左侧,以扭动、峥嵘的山势连贯画面近、中、远三景,用溼润的皴染配以赭石、花青、汁绿,赋予画面清雅明亮的气息。画中绵延堆叠的山势与茂密的树木,凸显出大地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与大痴山水「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之意相合。
清 王鉴 青绿山水图 纵23cm 横198.7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青峰翠岭,连绵起伏,敷色浓艳,皴染分明。色彩富丽的画面散溢出清雅灵秀的气息,令人眼目一新。
本幅卷尾处,王鉴自题:“余向在董思翁斋头见赵文敏《鹊华秋色》卷及余家所藏子久《浮岚远岫图》,皆设青绿色,无画苑习气。今二卷不知流落何处,时形之梦寐,闲窗息纷,追师两家笔法而成此图,虽不敢望古人万一,庶免近时蹊迳耳。戊戌长夏王鉴。”王鉴曾观赏元代大画家赵孟頫和黄公望的作品,对图画的青绿设色醉心不已。此图卷便是王鉴在61岁时(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以青绿设色法绘制而成。
王鉴的艺术天赋很高,不只专擅水墨山水,对设色画亦驾轻就熟,其中又分青绿、浅绛两种风格。王鉴的青绿山水多题“仿赵令穰”、“仿赵伯驹”、“仿赵孟頫”,因为“三赵”的青绿设色法别有特色,他们在宫廷院体青绿画法中融入了文人画的书卷之气。董其昌对“三赵”的创作手法推崇备至,王鉴早年曾得到董氏亲自指点,耳儒目染,深受启发,后精心习练青绿山水,终有大成。王鉴所谓的“仿”并非简单地模仿笔墨技巧、构图布局,而是重在体味“三赵”去以往青绿山水之俗艳,使之另具雅淡气质的创作思想,然后施之于画幅上,令其画独存灵逸之趣。王时敏尝称他“以穠丽为宗,然高华秀逸兼而有之”,确是的论。
王鉴 王翚等 山水卷
王鉴 仿赵黄山水卷
王鉴 仿梅道人山水 保利拍品
王鉴 仿董源山水卷 水墨绢本 1668年作 拍品
清 王鉴 仿赵孟頫山水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王鉴 关山秋霁图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清 王鉴 溪云初起图
清 王鉴 仿宋元山水图
清 王鉴 山水图轴
王鉴 溪山仙馆图 1674年作
王鉴 远山岗峦图 辽宁省博物院藏
王鉴溪山深秀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王鉴仿北苑山水轴
王鉴仿梅道人山水轴
王鉴山水图立轴
王鉴 仿古山水
王鉴 仿黄公望山水 册页 25.7×16.5厘米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王鉴 山水 爱德华艾略特家族收藏
王鉴 溪山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