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手握40万大军,为何宁死也不敢取代康熙?你看他背后靠山是谁
大家好,我们的建筑尘封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康熙王朝》当中,最为经典的桥段就是17岁的康熙派一群十几岁的小伙子将当时的清朝猛将鳌拜擒杀的故事。主少国疑,康熙最终以十几个少年就除掉了这么一个清朝的“曹操”和“”“司马懿”,不可谓不让人钦佩。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个时候的鳌拜在已经觉察出了危险,并且手握40万大军,他为何会一拖再拖,不肯取而代之,最终反而被康熙所杀死呢?
寻根溯源,我们就通过看看鳌拜的历史,来捋一捋鳌拜背后究竟站着谁,让他一直到最后都不敢谋反。鳌拜出生于一个将门世家,从努尔哈赤时期就跟着清朝(当时是后金)的历代主子作战,一直到康熙时期,可谓是“四朝元老”。他不仅资历老,而且军功赫赫,在争夺战略要地皮岛、清朝国运之战松锦会战以及与农民军的战争当中,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皮岛是毛文龙在后金的后方创造的一个战略要地,由于明军可以从海上骚扰后金的后方,而后金的骑兵却拿毛文龙的水军毫无办法,所以毛文龙成了当时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噩梦。虽然后来明朝的袁崇焕自己杀死了毛文龙,但是皮岛仍然是后金的一块心腹大患。1637年,为了彻底解决这个心腹大患,皇太极命贝子硕讬与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攻打皮岛。
皮岛是毛文龙苦心经营的战略要地,这些人如何打得过?久攻不下之后,皇太极只好派出鳌拜前去攻打。鳌拜走之前立下生死状:“拿不下皮岛,我提头来见”。清军再一次攻击皮岛,明军的火器部队非常凶猛,后金军死伤惨重,有退却的心思。这时候鳌拜亲自带头,向明军的火器部队冲锋,后金军受到鼓舞,终于攻克皮岛。 1641年,在松锦会战时,鳌拜在情况不明的条件下碰到大规模明军队伍,他不等收到上级命令,就对明军连续发起5次冲锋,大败明军。农民军时期鳌拜又建立了许多军功。从这些鳌拜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他根本不是司马懿、曹操那样的人,战争当中几乎没有看到他使用阴谋诡计的历史,反而以勇猛冲锋为主要作战手段,是樊哙、项羽这样的勇士。 而当后面涉及到皇位继承时,鳌拜的一切行为又显示,他是一个对皇太极一家的死忠分子。1643年,皇太极去世,当时的清朝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皇位继承制度。而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当时手握重兵又足智多谋,按照当时北方的一贯做法,兄终弟及并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多尔衮也非常想自己做清朝的皇帝。
但是他遭到了激烈的反对,其中最为激烈的反对声就是鳌拜发出的,他威胁多尔衮道:“我们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饭,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多尔衮最终被鳌拜等人所屈服,不得不立皇太极的儿子顺治为皇帝。但是鳌拜因此受到了多尔衮严酷的打击。 那么当时的顺治多大年纪呢?14岁。所以他的权力被多尔衮牢牢地把控着。然而7年之后,也就是1650年,多尔衮就去世了。这时候的顺治才21岁而已,多尔衮之后权力最大的,不就是鳌拜这些人吗?但是鳌拜没有丝毫异心,辅佐顺治平定了中国,并且最终在1661年成为顺治的辅政大臣,那时候康熙才7岁而已!
我们从历史来看,鳌拜一生当中至少有几次可以成功的当“曹操”和“司马懿”的机会,一是多尔衮刚刚去世的时候,而是顺治刚刚去世的时候;同时鳌拜还有一次飞黄腾达的机会,那就是支持多尔衮称帝,做“从龙之臣”,由此可见,鳌拜根本就没有什么反心,他就是一个皇太极手下最勇敢、最忠诚的武将而已,他的背后就是皇太极。 然而等到康熙当皇帝的时候,猛将鳌拜毕竟是四朝元老,性格耿直(打仗都不用阴谋诡计),而且年纪也大了,他说话态度可能会有点儿不太好,这本身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在年幼的康熙看来,这就是鳌拜“不臣”的证据,最终杀死了他。
鳌拜死了之后,清军的“军魂”基本就没了,雅克萨之战的时候,清军几万人打俄军800人,久攻不克,最终还是俄军弹药打光才不得不投降的。可见康熙杀鳌拜,实在是一件不怎么明智的事情,他的后人知道了康熙的错误,逐渐恢复了鳌拜的名声。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