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逼近,十面霾伏,还我河山

作者简介

杨爱华

湖北恩施人,土家族作者,出版有《童与真》《清江岸边》。

浏览朋友圈,依然不少卖内衣卖裤头卖丝袜的广告,近来更多出许多催债要账的调子,有煽情讲理的,有委婉商量的,有抱怨无奈的,有通爹骂娘的,反正,最终要说的就是:欠债的该还钱了。

想起许多年前,少时家贫,并不是因为懒惰和愚笨,只是大山里总没有多少门路。父亲在外搞建筑,下苦力撒血汗,年底结账,包工头跑路,要钱无门,只差讨米叫化。母亲操持在家,赡老抚幼,耕耘几亩薄地,每年收成不错,辛苦却无法变现。人情往来,捐课缴税,一年上头,多半都是拉钱扯米,受人冷眼奚落,风里来雨里去,拼拼凑凑艰难的维持一个家。

母亲没读过几年书,却深明事理,她常说,要记到别人帮忙的好,钱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一般到还钱的时间,即便是变东卖西,或者找另外的人再借,总是尽可能的准时还上。如果确实没有办法还不上,母亲也会提前给人说好话,宽限时日,所谓有钱钱交代,没钱话交代。母亲告诫我们:说了话要算数,吐出去的口水不能往回舔。

有时候想,社会在不断进步,有许多美德却远远落在身后,诚信本立身之本,却偏偏不在这现代的文明之列。降生太平,幸逢盛世,却躬身一个零信任的时代。吃的喝的不可信,道德人情不可信,承诺保证不可信,也许,连自己下的崽都未必可信,何况树枝不挂的话。真不能明白,人的心思中有几多千千结,本简单的却复杂。

有一个故事:从前一对夫妇,家资颇丰,年老无嗣,真金白银,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于是,二老合计,放来生账,今生放债来世收账。凡来借钱之人,只需立誓,借债多少,来世如何还,说清道明,便借之。说对山二穷汉,听到这等好事,便匆匆赶至起誓借银,一个说来世做牛一个说来世做马,各自借到白花花的银子,欣喜不已,兴致勃勃而归。一穷汉糟妻正倚门而望,只见对山跑来健壮俊美的一牛一马,甚是好看,便喊隔壁的人来看,无不称赞。临了,见二穷汉回家,便问他们路上是否看到这一牛一马。二人听后一惊,本以为只是随意一说便换来这许多外来之财,不想话语早已成真。二人合计,人活一世草木一春,何必用自己的来世换今生短暂的安享满足。于是,将银原额退回。

虽有万千种理由,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欠的是账还的是债,迟还早还,终究都要还,还不如自觉早还,何必等人催或者催了也不还。无债身轻,许诺的口,还得有做到的心。

年近岁逼,家人悬望,土家吊脚楼的炕上,腊蹄子应已熏得焦黄。腊梅铺香,却无暇嗅赏,雾霾阴沉的天空,徒增几分岁末的凄惶,一年奔波,也只能期盼过个好年。也许,平时不催账,并不是因为有钱,只是体谅别人的难处,能挺,也就挺了。在催的时候,可能已经挺不住了,或者也等着还给别人。能欠帐的都是信得过的老朋友,应该珍惜,别等不信任了再谈交情。

想起流氓原的一句话:“吾国那些沉静的山河,都印在钞票上,若有人欠你银子,你讨债时不妨风雅些,莫说“还钱还钱”,要说“还我河山”。”都委婉一些吧,借钱的情义变成讨账的交恶,多不划算。将心比心相互理解,不要无限透支信誉,以免追悔莫及。

文章皆为风尘七侠原创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