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是“管”是“放”?有一种方式很有效
蒯威
当下,一些年轻班主任一味地看重“管”学生,把学生看管得唯唯诺诺,如此一来,看似班级秩序井然,实际上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有一年,我就接手了这样一个新班,学生上课发言不积极,平时开展班级活动也没有人参与,简直让人有劲使不出。
正巧,开学不久学校要加强午餐纪律管理。我想,机会来了。一天,吃过午饭回到教室,我问学生们:“你们说,吃饭的时候能说话吗?”讲起纪律来,学生一听就懂,纷纷表示不能说话。我笑了笑,真诚地说:“你们在家里吃饭时也不说话?”不少孩子听了立刻糊涂了。“那去吃肯德基呢?”我又追问。终于有两三个孩子小声说:“吃饭有时候可以说话。”
看见我没有反驳,学生们胆子大了,讨论起来。看到他们终于放松了,我才话锋一转问:“在学校餐厅吃饭能说话吗?”学生立刻明白了我的意图,有的说“学校餐厅有几百人,每人说一句话,就影响大家吃饭了”;有的说“中午吃饭有一定时间,不能边聊天边吃饭”……就这样通过讨论,学生们明白了遵守就餐纪律是为自己好,而不仅仅是为了班级荣誉。
一段时间下来,我用这种集体讨论的方式解决了班里不少问题,比如为什么要尽量把饭菜吃完?怎样对待同学的“碰撞”?忘记带作业怎么办……每次讨论,我都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特别是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学生。在讨论“忘记带作业怎么办”时,有学生提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忘记带并不是没有做,应该给予改过机会。我觉得学生说得有道理,于是决定每学期每个学生可以有一至两次忘带作业的机会。
在集体讨论中,学生逐渐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意见。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全员参与的交流,最后形成大家的共识——班级公约,用集体的智慧更好地指导、约束学生的行为。
全员参与的讨论,尤其适合处理班级集体事务。然而在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参与管理意识,具备了一定的管理能力后,我开始尝试用集中讨论来处理一些突发事件。
有一次,班里的小轩在音乐课上与任课教师发生了冲突。之后,我进行调查了解,让班干部与当事人分别发表看法,然后征询其他学生代表的意见。在这次讨论中,当事的学生也有了表达的机会。于是,我趁热打铁将以集体讨论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标准化:一般事件由小组讨论解决;如果事件影响较大,由教师安排在班级进行讨论,全体同学进行监督。
虽然有时候我觉得学生处理问题并不到位,但也尽量尊重他们的决定。在讨论过程中,班主任也要学会放权,学会尊重学生的决定,这样他们才敢于表达、敢于讨论,否则“讨论”也只是一种形式。 学生是生活在班集体中的,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同伴、集体对学生的影响就越来越大。用讨论的方式解决班级事务,其实就是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学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学会过“民主”的班级生活。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