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寻找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写作之路:体验式研究性写作?
楠天下的太阳花/文
一
从小喜欢文学,也断断续续写过一点点东西,但天平座的慵懒决定了天平的手是从未动手的娇嫩,只是眼中的境界高高在上而已。
不管如何,在某个月黑天高时分,我开始了真正的写作。那是2016年的春天,在愚人节我完成了第一篇。
当初提笔时,我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牛人:一写就会有大师级作品出手。
可惜,一当写出来后,才知道自己的笔力是多么拙嫩,蹩脚,苍白。眼高手低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理儿:写得太少了。
随后几年,从喜欢写作感性的文字转型到写非虚构类文章,心思也在非虚构领域翻滚。又是断断续续地,在演讲、习惯和区块链三个领域,我以年度日更的饱和度完成了大量的文章。
越是大量地写,越发现自己的不足;越是日更化写作,越发现自己的写作还真可手到擒来。
二
曾经也和出版社签约了写作与出书。由于对自己的无限不满足和对自己无与伦比的苛刻要求,我放弃了签约后的作品推出。也许,出版社还在念叨我这个“言而无信”的家伙。
从此,我开启了另外一种佛系花式写作。
以出书为目标的写作太过功利,这也是当今图书质量不高、大量图书销不动的原因。
所以,我把写作当成一种自我成长的修行之旅,不再沉迷于纯粹主题式以出版为目的地写作。
有人说,别奢谈好文章,先写100W再说。我想,我早就过了100W的门槛儿。曾经的三年三个主题的日更,早就100W了。
曾经,我每篇文章洋洋洒洒三五千字起步,到现在,千把字就足够了。文章也从结构丰富、内容饱满、语言闪耀回归到简短宜人、普通无华、不再堆砌词藻。
现在,我追求一篇短文只表达一个观点,不求惊世骇俗,只求明白表达;不求力透纸背,但求清晰明了;不求迎合自媒体标准,但求内在芝麻开花式成长。
这就回归到我今天的写作主题:体验式研究性写作。
三
当大多数人沉浸在一年阅读100本书以上时,我就开始了10-20本的主题式研究性阅读并写作。
我能够在短短时间快速熟悉并框架式写作一个领域。我一边沾沾自喜自己的研究领域时,一边意识到这种研究太肤浅,并没有深潜,也没有产生靠谱的独特观点和思维。
这便是体验式写作的由来。
对于写作本身,我经历了三种层面的层层深入。
①主题式写作;
②研究性写作;
③体验式写作。
主题式写作,不用讲都知道,认准一个主题,写全写深写透。这是深度写作的第一步。这是每一个写作者的必经之路。
但主题式写作终归只是局限一个主题,在研究性方面还不够深入。同理,其原创性也不够。
当初,我研究并写作演讲,从乔布斯到毛遂,从林肯到盘庚,从晏子到马丁路德金,把古今中外的演讲大家写了个遍,并以1000天的即兴演讲训练来强化演讲技能。
这样,在研究性和体验式写作上面,我迈出了第一步。
路是走出来的,文章是写出来的,有体系有体验有思考的文章必须依赖“践行”二字。要规避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秘籍是“下水亲游”。这是我特别看重非虚构文章写作在体验式方向的重大意义。
这也是我从去年国庆开始启动“21天习惯训练”的根本原因所在。
四
以前,我一边研究习惯,一边提炼了自己独创的“最小行动单元”习惯思维。然后,以此为中心点,不断发散,扩张,建立了“轻而易举的习惯”践行和研究体系。
如今,“21天习惯训练”半年时间过去了,在习惯研究,身体力行,践行写作上面,我找到了一条路径,实现体验式研究性写作的路径。
①规划;
②践行;
③复盘。
这条写作路径以“体验”为出了点,以“研究”为中心,以“独创”为归依,形成了一条完整闭环。
我一边行动,一边总结,一边研究,一边提炼新观点。我把习惯当作人生的一种“元能力”,以习惯为基础,以突破为升级方式,打通了人生成长的螺旋式通道。
在习惯践行当中,我也进行了研究性地自我成长,关键是,还没跑偏。
我知道我当下在干什么,我也知道我下一步要做什么,我还知道未来“三年”的体验式研究性写作将是我阶段性成果展示的时候。
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是耍流氓。同样,没有亲身体验的“习惯”研究性写作也将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我当下认为我找到了一条写作的最好路径,体验式研究性写作。但一切才刚刚开始,未来,唯有用行动来指引,用思考来提炼这条路径的可行度。
写作,还真是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行,我手写我悟。
这就是“体验式研究性写作”的根本。
END。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