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从张汤之死,看懂引发政治斗争的主要原因!
御史大夫张汤为何要自杀?因为张汤参与陷害御史中丞李文被调查属实罪名成立,并且张汤被三名丞相长史和丞相联手栽赃贪污罪名,在众人的猛烈围攻之下张汤自杀。
显然,从道德角度来看,张汤是个死有余辜的大恶人,这件事虽不是张汤亲手引发的,但也是他的亲信引发的(从此事中可以看出管不好身边人的危害性),然而,从技术角度来看,张汤之死也是必然性的,《资治通鉴》开篇司马光通过长篇大论大概讲了“名分”二字,对千年政治斗争的原因做了高度总结,在《商君书》中商鞅依然长篇大论了“定分”二字,“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为可分以为百,由名之未定也。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商鞅举了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大意是野外出现一只兔子,上百人去追逐,只因这只兔子的所有权是不确定的,谁抓住就是谁的,而市场上兔子非常多,没人敢不给钱就去拿,不给钱去拿就是偷盗行为,因为市场上的兔子所有权是确定的,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古代宫廷政治斗争事件,无一不是因为“职权错位”引发的,古代虽然制度落后不合理,但每个职位应该管什么事情也是写的清清楚楚的,我们看古代管米的、管马、管衣服的等,这些琐碎的工作都分工明确,但我们看历史,完全不是这样的,总有人野心勃勃,喜欢“狗拿耗子,多管闲事。”A管了B应该管的事,对于A来说是越权办事,对于B来说是失职、渎职,这对于A来说当然是好事,通过越权办事增加了实际权力、方便了自己,而对于B来说就是坏事,因为A做的坏事在规则上全要B来背黑锅,A觉得B碍事,B觉得A不顺眼,在规则上某些权力是专职专管的,而在实际中某些权力就成了野外的兔子,成为你争我夺的物品,不就为此斗个你死我活了吗?
引发“职权错位”的一个原因是人类的劣根性,有人不想被制约就会人为的破坏规则,某些职权在规则上相互制约,它们的存在价值首先要保持独立性,只有保证这些职权的独立性才能够发挥实际作用,但实际工作中,会出现人为破坏这种独立性,御史中丞这个官职在规则上是制衡御史大夫的,如果御史中丞履职尽责的话,就会让御史大夫非常不自在,所以,御史大夫张汤的亲信找人陷害御史中丞李文,张汤非常着急的就把李文给处死了,张汤为这个策划告密者私下按摩脚,可见,除掉李文让他非常开心。皇权也不喜欢被制约,所以哪个丞相履职尽责的话,会被汉武帝干掉。上梁不正下梁歪,老大汉武帝经常这样干,张汤这样的忠实的小弟自然会被带坏了。再者,汉武帝对张汤的偏爱,也是导致张汤权势过重的一大原因。
引发“职权错位”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结党营私”,三名丞相长史都是丞相手下的副职,分管不同的工作,而这三名丞相长史都怨恨张汤,所以他们结党联合起来,又拉丞相入伙,捏造张汤贪污的罪名,整个丞相府的长官口径一致,一手遮天,权力高度集中,这莫须有的罪名也就不得不成立了。如果这四个人中有一个讲求公正、实事求是的话,栽赃就不能实现了。
“职权错位”在张汤身上表现的最明显,他不但篡夺丞相、丞相长史的权力,而且在处死御史中丞这件事上篡夺皇权,处死御史中丞这么大的官员都不向汉武帝请示?真是反了天了!所以,张汤处死李文之后,汉武帝才忍不住质问他。在职场上,不经人同意就动用别人的权力,这和偷人家钱财、女人是一个性质,这是切肤之痛!
《资治通鉴》汉纪十二,公元前115年
【原文】
冬,十一月,张汤有罪自杀。
初,御史中丞李文,与汤有郄,汤所厚吏鲁谒居陰使人上变告文奸事,事下汤治,论杀之。汤心知谒居为之,上问:“变事踪迹安起?”汤佯惊曰:“此殆文故人怨之。”谒居病,汤亲为之摩足。赵王素怨汤,上书告:“汤大臣,乃与吏摩足,疑与为大奸。”事下廷尉。谒居病死,事连其弟。弟系导官,汤亦治他囚导官,见谒居弟,欲陰为之,而佯不省。谒居弟弗知,怨汤,使人上书,告汤与谒居谋共变告李文。事下减宣,宣尝与汤有,及得此事,穷竟其事,未奏也。会人有盗发孝文园瘗钱,丞相青翟朝,与汤约俱谢,至前,汤独不谢。上使御史按丞相,汤欲致其文“丞相见知”,丞相患之。丞相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皆故九卿、二千石,仕宦绝在汤前。汤数行丞相事,知三长史素贵,故陵折,丞史遇之,三长史皆怨恨,欲死之。乃与丞相谋,使吏捕案贾人田信等,曰:“汤且欲奏请,信辄先知之,居物致富,与汤分之。”事辞颇闻,上问汤曰:“吾所为,贾人辄先知之,益居其物,是类有以吾谋告之者。”汤不谢,又佯惊曰:“固宜有。”减宣亦奏谒居等事。天子以汤怀诈面欺,使赵禹切责汤,汤乃为书谢,因曰:“陷臣者,三长史也。”遂自杀。汤既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昆弟诸子欲厚葬汤,汤母曰:“汤为天子大臣,被污恶言而死,何厚葬乎!”载以牛车,有棺无椁。天子闻之,乃尽按诛三长史。十二月,壬辰,丞相青翟下狱,自杀。
【译文】
冬季,十一月,张汤因有罪而自杀。
当初,御史中丞李文与张汤不和。张汤所赏识的官吏鲁谒居暗中唆使人上书汉武帝,告发李文有奸恶之事。汉武帝交张汤处理,张汤将李文判罪处死。张汤明知是鲁谒居所为,但当汉武帝问到:“告发的事是从哪里引起的呢?”张汤假装吃惊道:“这大概是李文的故人对他不满而引起的。”后来鲁谒居生病,张汤亲自给他按摩脚。赵王刘彭祖一向怨恨张汤,听说此事后,上书汉武帝告发说:“张汤身为大臣,竟给一个小吏按摩脚,我怀疑他们有大陰谋。”汉武帝将此事交给廷尉处理。鲁谒居病死了,此事又牵连到鲁谒居的弟弟,被囚禁在导官看守所。张汤也因审问别的囚犯到了导官,见到鲁谒居的弟弟,打算暗中救助,表面上却装作不理会。鲁谒居的弟弟不知张汤心意,怨恨张汤,便让人上书朝廷,揭发张汤与鲁谒居同谋告发李文。汉武帝将此事交给减宣处理,减宣与张汤结怨,及至抓住此事,便穷追到底,但一时还没有结案奏报。就在此时,汉文帝陵园中所埋钱币被人盗挖,丞相庄青翟上朝,与张汤约定一同向汉武帝请罪,可到了汉武帝面前,张汤却独自不谢罪。汉武帝命张汤负责审理庄青翟在此事中的责任,张汤企图给庄青翟加上“丞相已知故纵”的罪名,庄青翟非常害怕。丞相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以前都曾作过九卿或二千石官,做官都比张汤早。张汤曾几次代行丞相职权,知道这三位长史一向尊贵,就故意欺凌折辱他们,将他们看作低级小吏一般,所以三位长史都对张汤心怀怨恨,想置张汤于死地。于是,他们与庄青翟商议,派官吏逮捕审讯商人田信等,然后散布说:“张汤向皇上奏请政事,田信每每事先知道,囤积居奇赚了大钱,再分给张汤。”消息传到汉武帝耳中,便问张汤:“我做的事,商人每每事先知道,多屯积货物,好像有人将我的计划告诉了他们。”张汤不谢罪,又作吃惊的样子说:“很可能有这回事。”减宣也将调查鲁谒居一事的结果奏闻。因此,汉武帝认为张汤心怀奸诈且当面欺瞒,派赵禹严厉谴责张汤,张汤只得上书向汉武帝谢罪,并指控:“陷害我的,是三名丞相长史。”然后自杀而死。张汤死后,所留家产价值不过五百金。张汤的兄弟子侄想要厚葬他,其母说:“张汤身为天子重臣,竟被污言秽语中伤而死,何必要厚葬呢!”便将张汤放在牛车上运到墓地,只有一口棺材,并无外椁。汉武帝听说后,就将三名丞相长史全部处死。十二月壬辰(二十五日),丞相庄青翟被逮捕下狱,自杀。
【评析】
首先,给大家科普一下西汉中央组织的权力结构,当时,皇帝是刘彻,太尉(大司马大将军)是卫青,丞相是庄青翟,御史大夫是张汤,丞相管行政,是文官的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的首长,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来监察一切政治设施,他是副丞相。皇室的一切事,照例都归御史中丞管。御史中丞隶属于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隶属于丞相。皇帝有什么事,交代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报告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再转报丞相。丞相有什么事,也照这个流程,由御史大夫转御史中丞,再转内廷。廷尉是掌法的,犯了皇帝的法,都归他管。【本段摘自《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公元前119年,李蔡为丞相,但张汤总是越权办事,丞相李蔡成了摆设,司马光说李蔡就是坐着充数的【丞相充位,天下事皆决于汤】公元前118年,丞相李蔡被指控盗用汉景帝陵园外空地埋葬家人,李蔡自杀。【春,三月,甲午,丞相李蔡坐盗孝景园地,葬其中,当下吏,自杀。】本来张汤以为自己是副丞相,李蔡死掉丞相的位置是他的,可汉武帝偏偏不让他做丞相,任命太子少傅武强侯庄青翟为丞相,张汤自然心中不满意。
御史中丞虽说在职位上是御史大夫的下属,但人家那权力含金量很高,这个人就驻在皇宫里,靠的皇帝最近,有皇帝撑腰壮胆,所以,御史中丞李文就敢和上司张汤作对,而御史中丞又是御史大夫和皇帝打交道的中间人,张汤肯定想要除掉他,张汤的亲信找人诬告李文,汉武帝把办案权交给张汤,张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把李文给弄死了,汉武帝已经怀疑幕后操纵者是张汤了,便问张汤是谁举报的李文?张汤以谎言应答,这时,赵王打张汤的小报告,汉武帝把办案权交给了廷尉,这个张汤也是心狠手辣,直接把鲁谒居给弄死了(谒居病死),张汤以为这事情就这样算了,然而,政敌会死心吗?不会的,罪责又转移到鲁谒居弟弟的身上,张汤显然不能再玩杀人灭口这一招了,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已经在严密监控之下,只能想办法为鲁谒居的弟弟开脱,而众目睽睽之下又不能直接说,他得罪的人实在太多了,敌人的耳目已经无处不在,张汤如果和鲁谒居弟弟交谈都会成为罪证,如果张汤不和鲁谒居弟弟交流,敌人可乘机煽动鲁谒居弟弟反咬张汤一口,这样一来,张汤走哪一步都是错路,只能走到敌人挖好的陷阱中。这一次,汉武帝有点不高兴了,因为鲁谒居弟弟的举报证实张汤说谎话欺骗他,所以,这次的办案权交给了张汤的仇人酷吏减宣,而这个减宣也是个人精,他害怕自己公开打击张汤,如果不能一击致命,那就会受到张汤疯狂的报复,所以,减宣一直搜集证据,减缓工作效率,就是不结案奏报,可见他的心情是多么的矛盾复杂,又想揍人,又怕挨揍,小拳头迟迟不敢伸出去。
就在这个时候,不知哪个胆大包天的家伙穷疯了居然偷盗汉文帝的墓,这个神出鬼没的盗墓贼只是挖了一些钱币,什么金银珠宝值钱的都没动,很巧合,上一任丞相李蔡的死也与陵园有关系,【春,三月,甲午,丞相李蔡坐盗孝景园地,葬其中,当下吏,自杀。】宰相这个职位在秦朝以前主要是管祭祀的,所以说,皇室陵墓出了问题丞相是第一责任人,显然,这是有人幕后精心策划的,作案动机最大的就是张汤,因为此时张汤被人暗中攻击,他的仇人非常多,他首先怀疑到丞相庄青翟身上,他企图用重罪来威慑丞相庄青翟,或将丞相置于死地,这可把丞相吓坏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可能庄青翟也想学前任一死了之,但哪里想到张汤的敌人太多了,三名丞相长史和丞相联合利用手中职权逮捕商人田信,把与商人权钱交易的贪污罪名栽赃给张汤,减宣看准时机上前也补了一刀,把调查鲁谒居一事的结果奏闻。汉武帝非常气愤,派赵禹严厉谴责张汤,张汤只得上书向汉武帝谢罪,并指控:“陷害我的,是三名丞相长史。”然后自杀而死。
那么,张汤为何要自杀?原因有三点:
一、汉武帝赐死:
犯了重罪的大臣被赐自杀,这是汉文帝对老员工留下的一个恩德,好比现代,老板非常器重的老员工犯了错误应该开除,但老板感觉公开开除对公司影响不好、或考虑到这名员工日后的职业发展,让他离开是目的,开除的手段是下下策,而协商让员工主动辞职才是上上策,达成了目的,还照顾到各方的面子。
二、有人假传圣旨:
【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令早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王后悔,使人赦之,非已死矣。】大名鼎鼎的韩非就死于李斯假传圣旨,李斯可假传圣旨让韩非自杀,等到韩非自杀后,李斯又可以对秦王说韩非自己想不开,赵高害死扶苏也用的这一招,可见,如果酷吏赵禹想弄死张汤,就会假传圣旨,毕竟自杀能保住自己的家人。
三、反击敌人:
张汤被这么多人围攻就算是活下来,也不可能再被重用,一旦丧失了权势,死的会更惨,所以,他想利用最后一点破坏力与敌人同归于尽,果然,三名丞相长史全部处死,丞相也被逮捕下狱自杀。与其等着被开除,还不如主动辞职,把辞职原因甩给敌人,两败俱伤。
如何让团队更团结?主要还是要解决“职权错位”的问题,有个故事叫“昭侯醉酒“的故事:“韩昭侯酒醉睡着了,典衣(专门管衣服的人)不在,典冠(专门管帽子的人)怕昭侯着凉,拿衣服盖在昭侯身上。昭侯醒来,十分高兴部属对他如此关心,问:是谁盖的?左右答:典冠。昭侯因越权而处死典冠,因失责而处罚典衣。”,韩昭侯引进的是法家思想的“术派”,把申不害当老师,这个老头子套路非常深,故意醉酒(和曹操梦中杀人一个路数),通过盖衣服这样一件小事情轻罪重罚、处死身边人,让所有人都害怕越权办事,又害怕不作为失职,下属们只能敬业做好本职工作了,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嘛!越权、失职会遭到严厉的处罚,谁还敢越权、失职?韩国在韩昭侯的治理下政治清明、国富兵强。打击越权办事的和不作为失职的,其实就是间接打击朋党,产生制衡,下属们各司其职、相互制约自然关系都不好,他们保持独立便势单力薄,以弱去弱者强,以强去强者弱,让下属们都独立弱小,相互监督,领导者就非常好管理了。如果无视下属越权办事和不作为失职,他们就会连成一片、结成朋党,一家独大就会威胁到领导者的权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