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学而篇(02)
【试译】有老师说:“一个人的为人,能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见的。一个人平时不喜欢冒犯上级,却喜欢做出违犯纲常的事,这样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道才会向他彰显。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是期望成为君子的人达致于仁道的根本!”
孝
《说文》: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释名》:孝,好也,愛好父母,如所悅好也。《孝經》說曰:“孝,畜也,畜養也。”
汉字“孝”是个会意字,甲骨文像长着长发的老人,金文像孩子背着老人。从字形的变化中可以发现字意的变化。最初的孝,应该含有“效仿、学习、榜样”的含义,后来逐步才有“善事父母”的含义,善事父母之“善”,应该不含有道德的含义在内,应该和《老子》中的“上善若水”的“善”相同。因此,“孝”是“子学老者爱我而爱老者”之义,言上行则下效也。注意:”孝“不是单方面的,是双方的。
犯
《广韵》:干也,侵也,僭也,胜也。
汉字“犯”是个会意字,左边是“犬”,右边是“人”的变形,本意是“狗咬人,狗袭击人”。因此,“犯”是冒犯,是在下位者对上位者的侵犯,这种侵犯是主动的,含有“僭越”的含义。
仁
《释名》:仁,忍也,好生、恶杀,善含忍也。
《正字通》:《礼运》: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
汉字“仁”是个会意字,“人”+“二”,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平等体谅、同理之心。仁者更多表达的是关爱、同情和悲悯。孔子所说的“仁”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是”能行恭、宽、信、敏、惠五者于天下。”
因此,”仁“是从己的角度出发,对下位者关爱,对上位者恭顺。这种爱以不伤害众生,不伤害自己,能生生不息,使万物和谐为前提。仁者,人群相处之大道也。
素说
一是对孝悌的理解,孔子强调的孝悌,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因此我说“孝是一个人的权利,而不是一个人的义务”。首章孔子言“学”(“学者,效也”),弟子有子在这里说“孝”(“孝者,子承老也”,“孝者,效也”),由此可以清楚看出孔学一以贯之的是仁德。
二是“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里的“本”和前面的“本立而道生”之“本”所言的境界和方向是完全不同的,这里的“本”是指为学之初,还没有上达之时,学习的人必须以“孝弟”为实践的根本。而前面的“本”是已经学有所成,成为君子后可以“生道”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