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里仁篇(十八)

一原文里仁第四4.18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试解】孔老师说:“志于仁德之道的君子,应当践行在至善至美的仁德之道之上。通过向贤者学习,以不贤者为镜鉴的求道之中。该如何面对父母的不贤之过失呢?父母不可能都是圣人,时常也会有不妥当的失礼、失义或者不贤之处。子女侍奉父母之时,应该察觉到其中违道、失义、失礼的端倪之处,选择合适的方式,恰当的时机,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让父母了解自己的观点,让他们觉察到其不合适之处。如果父母之志不能顺从于大道,不能采纳自己的意见时,应当明察父母之心理,更加孝敬恭敬地对待他们,不违劝谏从道的初衷,继续选择合适的时机,适当的方式,尽力让父母认识到过失并改正过来。尽管忧心劳力,也不应产生怨恨之情。当情尽义至之时,自然能够感化父母,以实现了贤德君子齐家的修行目标,从而让至善至美的仁德大道彰显于天下。”二释字几(幾)《说文》:幾:微也。殆也。从𢆶从戍。戍,兵守也。𢆶而兵守者,危也。居衣切。《玉篇》:幾:居衣切。動之微也。吉凶之先見也。期也。時也。危也。尚也。又居扆切。幾,多也。又巨衣切。汉字“幾”,从𢆶从戍,𢆶者幽省,幽处多危,人持戈以备之,危象也。表示在事情刚显示迹象露苗头时就加以防备。系辞传曰: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也。虞曰:几,神妙也,殆也。殆,危也。危与微二义相成。定州汉简作“儆”字,儆,警戒,戒备,告诫。劳《说文》:勞:剧也。从力,荧省。荧,火烧冂,用力者劳。鲁刀切。𢥒古文劳从悉。《广韵》:劳:倦也,勤也,病也。汉字“劳”,从力,荧省。荧,火烧冂,从字形中可以看出已经火光冲天,熊熊火焰在燃烧,此时救火急迫,紧急,救火的人辛劳疲惫,十分用力。

三素说前几章老师教导弟子学无止境,只有通过持续不断修炼方能到达止善至美的境界,因此圣人的至善至美是通过学习众人和借鉴借鉴众人中获得的。前章老师再次告诫弟子,当以贤者为师,以不贤者为镜,反省检讨自身,从己之不足入手,逐步改正而完善,从而提升自己,成就自己。修炼了自身,成就了自己,下一步自然就是齐家。因而本章对齐家的入手处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如果父母是贤者,我们当向父母学习,修正己之不足;如果父母是不贤者,那我们该如何对待父母之不足,修炼自身呢?老师说:“志于仁德之道的君子,应当践行在至善至美的仁德之道之上。通过向贤者学习,以不贤者为镜鉴的求道之中。该如何面对父母的不贤之过失呢?父母不可能都是圣人,时常也会有不妥当的失礼、失义或者不贤之处。子女侍奉父母之时,应该察觉到其中违道、失义、失礼的端倪之处,选择合适的方式,恰当的时机,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让父母了解自己的观点,让他们觉察到其不合适之处。如果父母之志不能顺从于大道,不能采纳自己的意见时,应当明察父母之心理,更加孝敬恭敬地对待他们,不违劝谏从道的初衷,继续选择合适的时机,适当的方式,尽力让父母认识到过失并改正过来。尽管忧心劳力,也不应产生怨恨之情。当情尽义至之时,自然能够感化父母,以实现了贤德君子齐家的修行目标,从而让至善至美的仁德大道彰显于天下。”本章是针对修行境界已在父母以上的君子进行的教导,让弟子把握处理好“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修行孝道原则,从而实现由仁德在身向仁德在家的转向。本章需要注意清楚“事父母”中的“父母”与“事父母者”的境界关系。一是如果父母之境界在“事父母者”之上,则“事父母者”当反省自己的“谏”是否合于仁德之道,故要反省自身,反求诸己,要对父母“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此处的不违,是可以理解为不违于父母。二是父母之境界在“事父母者”之下,则“事父母者”当以下位的身份,以符合伦理的要求,以委婉的话来规劝父母。让其觉悟,使父母能自觉依顺道义。此处的“见志不从”是指父母不能顺从于大道,“又敬不违”是指对父母在言行生活上更加恭敬尊重,让其能体察到其子的用心,“不违”不能理解为不违忤父母,而是指不违于仁德大道。三是父母之境界和“事父母者”的境界不相上下,此时子女以下位者的身份见几而谏时,父母当能迅捷觉察,而能明了自己的过失,从而能明志而改正,即能“见志不从”而修正之。结合前后章本章孔子是说父母之境界在“事父母者”之下的情况,因此理解上需要明确把握这点。另外本章在孔子的言说之中,没有“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没有“父命不可违”,“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父要子亡,子不敢不亡”的“愚忠愚孝”的意思。“愚忠愚孝”思想是秦汉以后的流氓无赖曲解孔子后强加给孔子的。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