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泰伯篇(六)

01

   原  文     

泰伯第八

08.0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02

   释  解      

曾子说:“仁德君子具有的才能和气节给人信任和放心。将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让他辅佐,他的操守可以使君位稳固,成就君德;将方圆百里的邦国托付给他,让他代理,他的能力足以使人民和谐富足,乐业安居;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他不会为了自身的生死祸福而失节夺志,损仁害道。拥有这样的操守和气节的人,可以称为有德君子吗?当然是名副其实的仁德君子啊!”

03

   释  字      

托(侂、託)

《说文》:侂:寄也。从人㡯声。㡯,古文宅。他各切。

《说文》:託:寄也。从言乇声。他各切。

《说文解字约注》:託:段玉裁曰:“与人部侂音义皆同。”舜徽按:《方言》二:“託,寄也。凡寄为託。”此即许书所本。託与侂异者,託字从言,盖谓以言託寄也;侂字以人,盖谓以人託寄也。故《玉篇》人部引《论语》“可以侂六尺之孤”,字正作侂。今则悉用託字而侂废矣。

《正字通》:託:徒各切。音槖。寓言也。又寄也。委也。信任也。亦作𧧉。又与侂通。从託为正。

汉字“託”从言乇声,乇:一,表示地,直者像干,下似根,上垂像初生草木叶垂落。表示草木幼小需要请人帮助扶持照看。从言,表示言语寄托。《说文》:“託,寄也。”本义寄托,引申为托付、请托、委托之义。又引申表示以言语委事于人。注意汉字“托”原是“拓”的异体字。从手从乇,《玉篇》:“托,推也。”《集韵》:“拓,手推物。或作托。”本义为用手推物。本章定州汉简为“托”字,当含有“承负”之义,故本章“托”字为一面是寄托、托付,另一面是对寄托、托付的承负、应允。

《说文》:寄:託也。从宀奇声。居义切。

《说文解字约注》:徐灏曰:“寄者羁孤之意,故用奇为声。奇者单独也。”舜徽按:寄之言倚也,谓倚依于物也。《广雅﹒释诘》四:“寄,依也。”寄之声义,当受于几。几者,锯几也,人之所常凭依者莫如几。语转为寄,实即一语。寄义既通于倚,故今俗称锯几为椅也。

《正字通》:寄:古器切。音记。《说文》托也。《增韵》“寓也”,“传也”。又东夷通言之官曰寄。详《礼记﹒王制》。又《周语》“国无寄寓”,“不为庐舍以寄羁旅之客”。又寄生,艸名。又寄居,小蟹名。

汉字“寄”从宀奇声。宀,与家有关。奇,指多出。寄表示家中有多余的人,即此人虽住在家中但却不是其成员。有由外而来,暂时依附、托身、客居之义。本义是倚靠他人而居,引申指托付、依托。

04

   素  说      

前一章曾子通过“坎陷”方式对君子的德行进行了言说,期望门人弟子能够把握君子躬行的无厌和不懈,体悟君子积学养德的修行之道,本章通过会选君子的“托孤、寄命、不夺”,以展示仁德君子“为政以成其德”的忠贞不渝。对仁德君子的品质气节和境界进行了赞美和颂扬。曾子说:“仁德君子具有的才能和气节给人信任和放心。将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让他辅佐,他的操守可以使君位稳固,成就君德;将方圆百里的邦国托付给他,让他代理,他的能力足以使人民和谐富足,乐业安居;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他不会为了自身的生死祸福而失节夺志,损仁害道。拥有这样的操守和气节的人,可以称为有德君子吗?当然是名副其实的仁德君子啊!”

本章需要注意辨析的是曾子的君子和孔子的君子的不同之处。孔子的君子偏重于内在的精神层面,偏重于坚守“仁之为人”的道义层面,偏重于持之以恒不停息的实践层面,其中的实践包括了在位的为政和不在位的为政两个方面。即孔子的君子重在有仁德之心、守道义之行、能不息的实践。本章曾子所言的君子,侧重于其忠诚和气节上,这点并不是孔子所特别强调和要求的,孔子的忠诚和气节是以“据德、依仁”为前提的,是对中道把握后的顺道而行。曾子的这点偏离,导致了后世孟子的所谓“大丈夫气概”,成就了后世所谓的士之“骨气”。这些“气概”和“骨气”像“鸦片”一样,给士人们以幻觉和快感,并渐渐上瘾。而这并不是孔子当初就有的。我们在《论语》之时是需要用心体察辨析的,以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为着力处,以“不损人,不伤己”为前提,少点幻想,多点实际,不偏激,不教条,把握中庸之大道,顺道而为,顺道而行。也许曾子的这番话,是有针对性的,或许是针对门人弟子,或许是针对他人提出相关的话题之后,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是这章已给后世学者以偏向离道的引导。

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