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的樱花从哪里来?
樱花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脉 。被人工栽培后,这一物种逐步传入中国长江流域、中国西南地区以及台湾岛。秦汉时期,宫廷皇族就已种植樱花,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汉唐时期,已普遍栽种在私家花园中,至盛唐时期,从宫苑廊庑到民舍田间,随处可见绚烂绽放的樱花,烘托出一个盛世华夏的伟岸身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当时万国来朝,日本朝拜者深慕中华文化,樱花便随着建筑、服饰、茶道、剑道等一起被日本人带回东瀛。
由于日本人酷爱樱花,不断通过园艺杂交精心培育出很多新的优良品种,最终形成了一个异常丰富、多达300余种的“樱家族”。其中名气最大、栽植广泛,同时也极具观赏性的是名为“日本樱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39年春,侵华日军从本国运来樱花树苗,在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里种下了最早的一批28颗樱花树。一般认为,日军在珞珈山种植樱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住在这里休养的大批日本伤兵的思乡之情,同时,亦有炫耀武功和长期占领之意。因此,珞珈山校园里的这第一批日本樱花,可以说是日本侵华的罪证,国耻的象征。
33年后,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3年3月有关部门将日本友人赠送给周恩来总理的一批“山樱花”(又名“福岛樱”、“青肤樱”等转赠了20株给武汉大学,由学校栽植于珞珈山北麓的半山庐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83年1月为纪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西阵织株式会社向当时在京都大学学习的武汉大学生物系教师王明全赠送了100株“垂枝大叶早樱”(又名“丝樱”、“垂彼岸樱”、“八重樱”等)树苗,栽植于枫园和樱园。
1992年,在纪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际,日本广岛中国株式会社内中国湖北朋友会砂田寿夫先生率团访问武汉大学,赠送“日本樱花”树苗约200株,栽植于人文科学馆东面的八区苗圃。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侵华日军士兵砂田寿夫从1987年到1992年,他多次组织一些当年的日本老兵回到湖北“谢恩”,同时还赠送了大量的樱花树,谱写了中日两国民间友好的一段佳话。
此外,1989年春武汉大学还从东湖磨山植物园引进了原产于我国云南的“红花高盆樱”16株,栽植在校医院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39年由侵华日军种下的那28株最早的樱花树,到了20世纪80-90年代,已陆陆续续地死亡殆尽,其中的最后一株大约是在1997年前后死去的。现在我们在武汉大学“樱花大道”上所看到的日本樱花,,已经不再是侵华日军当年所种下的那一批了,而多为原种的第二、第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