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宪改善提纯技术,结束我国稀土“白菜价”状况,成功扭亏为盈
稀土是在冶金、军事、石油化工、新型材料等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重要元素,素有'工业维生素'之称。其在磁、光、电性能方面的优越性对改善产品性能、提高生产效率等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稀土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先进武器需要稀土原料,拥有稀土技术就拥有了军事技术优势,拥有稀土资源则拥有了安全保障。
中国目前探测到的稀土储量占到世界总储量的80%,早在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时就曾提到:'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句话直接又深刻地道破了中国稀土资源的重要地位。
稀土曾是'白菜价'
虽然我国的稀土储量丰富,但却一直缺乏提纯技术。截至上世纪60年代,我国在稀土生产方面的工艺和技术相比世界水平仍显落后。
当时全球的稀土资源供给都被美国垄断了。中国大量的稀土资源只能以原始矿形态低价出口,明明守着个金疙瘩却只能卖出'白菜价'。
另一方面,我们国内的生产又需要提纯后的稀土深加工产品,还得花大价钱进口。我们一边花费大量外汇,一边还严重流失重要战略资源。
当时的部分发达国家把稀土提纯技术作为高度机密,因此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企图通过出口深加工产品长期赚取中国市场的钱。'落后就要挨打'说的不仅仅是军事力量,对于科学技术也是同样的道理。
不能掌握先进的技术,我们就只能被动接受别国的'打劫'。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稀土产品需求量极大的国家来说,长此以往,这笔费用实在太惊人。在这样严峻的现实面前,中国科学家加快了稀土分离和提纯技术的开发。
直到上世纪70年代,我国受制于西方的技术封锁的局面终于被打破。我国的稀土提纯技术有了质的突破。著名化学家徐光宪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串级萃取理论'。我国的稀土原矿在该理论指导下成功纯化。
更可贵的是这种方法比早前西方发达国家使用的'离子交换法'和'分级结晶法'更经济,稀土的纯度更高。有了这项技术,我国从被动进口稀土产品变为主动生产并出口稀土加工产品。这是一次本质上的技术变革,综合提升了我国稀土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全面掌握了稀土资源的主动权。
背后功臣徐光宪
由于徐光宪提出的'串级萃取理论'彻底扭转了中国宝贵的稀土资源粗出口,精进口的状态,他也被称为'中国稀土之父'。他毕生理想就是用自己的专业所学报效祖国。
1920年徐光宪出生在浙江上虞。出生在书香门第的他从小就展露出对数理化的高度兴趣。抗战结束后,已经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他考取了公派赴美留学生资格。几经辗转,徐光宪在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了物理化学博士学位的学习。
此时正值国内抗美援朝战争,徐光宪与妻子高小霞觉得祖国需要自己。于是徐光宪放弃了继续在美攻读博士后的机会,高小霞也毅然中断正在攻读的博士学位准备回国。
但当时的美国明令禁止在美学习科技专业的中国学生离境,实际上就是进行了技术封锁。
徐光宪让家里发来电报,佯称母亲病重必须回国探望。两人躲过了美国移民局和联邦调查局的重重阻挠,于1951年4月乘坐海轮千里迢迢回到了祖国。
1951年,回国后的徐光宪立刻投入到了祖国高等教育的事业中。他回到北京并在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重点培养量子化学和络合物化学方面的专业人才。
新技术的成功
与此同时,我国已经意识到稀土资源的重要战略意义,开始研发自主的稀土提纯工艺。但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研究一直没有取得进展。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70年代。1972年,研究稀土元素分离和提纯的重要任务落到了徐光宪肩上。
他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要沿着国外现有的技术走,肯定还是会受到人家的技术封锁,研究会面临极大阻力。于是他果断决定:不走国外现有技术的老路子,要开辟一条自己的技术创新之路。
上世纪80年代,徐光宪提出了全新的'串级萃取理论',这项新技术将稀土中的镨与钕元素成功进行分离,这在当时还是世界首创。
这样的技术大幅降低提纯成本,提纯产量大,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当时稀土深加工产品依赖进口的问题。
随后,徐光宪又提出另一项创新技术:'进一步放大技术'。这项技术被运用到稀土加工过程中,极大提升了稀土矿石的提纯效率。
与此同时,徐光宪的妻子高小霞一直在研制的稀土微肥也获得成功。这项技术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产品产量,降低农药残留危害,这对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来说可以说是意义非凡。
徐光宪曾说:'搞了一辈子稀土,更好地利用咱们国家的宝贵资源,这是一种乐趣。'因为有他和高小霞这对稀土夫妇,我国目前已经是稀土产品出口世界第一大国。
除了自身醉心于稀土技术研究,徐光宪为祖国做出的更大贡献是他为中国的稀土产业界培养了大批后继力量。
从50年代初回国开始,徐光宪就新区耕耘在教育第一线,为我国量子化学的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作出了极大贡献。
这五十余年来,徐光宪应国家科研需求,多次变更科研方向。他每次都能看准前沿趋势,迅速取得累累硕果。这跟他广博深厚的学科基础与为国奉献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他一直关心稀土产业科研工作的后继力量,希望中国能在这个领域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他也为着这个愿望奉献了自己终生的力量。
季羡林先生曾评价徐光宪---桃李满天下,师德传四方。不管从技术的钻研,后继力量的培养,还是徐光宪先生的品德,都配得上'为人师表'!作为中国高等无机化学和结构化学的奠基人和领头人,徐光宪先生一生为国家作出的贡献功不可没,值得我们永远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