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石涛用印是对绘画人生哲理的思考, 反映他从佛从道的内心挣扎!
摘要:石涛作为一位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的遗民书画家,一生名号多,印章也多。对其用印的研究,可以为研究石涛的其他方面提供帮助。文章主要讨论石涛用印概况及与其交游的印人,从而为石涛用印作者的考证提供帮助。
石涛用印散见于数量众多、真伪混杂的书画作品中。这些印章原石现存于世的可能性已不大,未见原印钤拓印蜕、边款等。其篆刻者是谁、与石涛为何种关系、对石涛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问题引人思考。
点击加载图片
一、石涛用印概述
石涛用印,除了《石涛书画遗珍》中有石涛常用印朱白文共43方与《中国历代印风系列·清代徽宗印风(上)》中的73方外,还有《石涛书画全集》与部分石涛研究文献中的记载,约百多方。它们分属于石涛创作各时期,能表明石涛的交游、身份、思想、艺术观念等情况。
点击加载图片
笔者将石涛众多印章分为三类:
第一,怀念故国、故乡类印章,如“若极”“赞之十世孙阿长”“靖江后人”“清湘遗人”“湘源谷口人”等。
第二,表明佛、道身份的印章,如“原济”“清湘济”“苦瓜和尚”“小乘客”“瞎尊者”“大涤堂”“不道人”“半箇汉”等。
点击加载图片
第三,表明艺术思想观念的印章,如“苦瓜和尚济画法”“搜尽奇峰打草稿”“我法”“前身应画师”“冰雪悟前身”“不从门入”“道合乾坤”等。
二、石涛交游中的印人考证
石涛用印篆刻者是谁?其一为石涛,其二为石涛的朋友。石涛是否刻印?郑拙庐与张郁明认为石涛刻印。笔者对郑、张观点因无据可寻而产生怀疑。
点击加载图片
郑拙庐曾说:“石涛画上所钤印章很多,有的一帧盖上六七颗。画上常见的印章有六十多颗,它的风格如一,均是自己镌刻。他同当时的名印人程邃做朋友,刻印曾受到程氏的影响。梅清的印,有些很像石涛的印,说不定梅清的一部分印,是出自石涛的手。”张郁明编著的《清代徽宗印风(下)》中的“清代徽宗印学年表”详细记载了石涛刻印情况。郑、张二位认为石涛刻印。张郁明进一步谈到石涛对“扬州八怪”的艺术影响时,指出“石涛治印”是连接程邃与“四凤”(高翔、高凤翰、潘西凤、沈凤)的桥梁,使程邃古朴沉雄的印风发扬于“扬州八怪”手中。
点击加载图片
因石涛所用印章无印石边款证明,在与石涛交往密切的朋友圈中也无诗文、信札证明,所以郑、张二人之说令人存疑。
石涛处于众多善篆刻的友人中,耳濡目染,深谙刻印之道。明末清初,文人篆刻兴盛。石涛作为书画大家,在宣城、金陵、扬州及北上燕津时,均与地方文士往来,以印章相送不无可能。确切可知的是梅清刻“前有龙眠”印赠石涛、高翔刻印赠石涛。据史料记载,印人梅清、高翔、戴本孝、程邃、田林、蒋典、程鸣均与石涛有交往。
点击加载图片
1.梅清
梅清是石涛挚友,彼此在艺术上视对方为知音,二人多有唱和。李驎《大涤子传》记载:“……时又画一横卷,为十六尊者像。梅渊公称其可敌李伯时,镌'前有龙眠’之章赠之。此卷后为人窃去……”梅清刻“前有龙眠”印相赠,时间是康熙六年(1667)丁未,石涛年26岁。这是石涛所用印中确切记载作者、时间及创作背景的印章。
2.高翔
石涛《赠高翔刻印七古诗》署款:“凤冈高世兄以印章见赠,书谢博笑。清湘遗人大涤子草。”石涛受高翔赠印,以书还谢,博其一笑,遗憾未说明何时相赠、刻何内容。
点击加载图片
3.戴本孝
学者考证,戴本孝是善篆刻的书画家。《清代徽宗印风(下)》中的“清代徽宗印人传”记载其“工诗善画,生前与程邃、郑簠、石涛友善。山水喜用枯笔,深得元人气韵,名重一时。印章章法工稳,为徽宗前期主要印人之一。《前生集》《余生集》传世”。此辑录戴本孝印章44方,其中“凤栖铎形印”下有边款“癸卯仲春鹰阿山樵戴本孝作”。石涛1698年作《访戴鹰阿图》并题长诗。戴本孝也曾作《长干一枝阁酬苦瓜和尚》的长诗。石涛与戴本孝友谊深切,这于二人绘画作诗中可见一斑。戴本孝的印章中有“写心”“法无法”“我用我法”等,与石涛的艺术观念相近甚至相同,石涛用印中有“我法”“苦瓜和尚济画法”相对应。他们有共同的朋友圈,性格均豪放豁达。戴本孝篆刻颇见功力,有可能刻印赠与石涛。
点击加载图片
4.程邃
石涛《癸亥书画册》载画跋其中一则:“九日,程穆倩、周向山、黄仙裳、冯蓼庵诸公置酒,邀余同家喝兄登周处台分赋。石涛济。”汪世清考证,时间是康熙二十年(1681)九月九日于南京。邓汉仪《诗观三集》卷十二有黄云《辛酉重九醉登周处读书台晚眺》七律一首。汪世清注:“诗都写得悲凉苍莽,感慨万千,当同时分赋。时程邃(穆倩)年已七十五,黄云六十五,'也插黄花照白头’自是真实写照。”(1)程邃字穆倩,精篆刻,效法秦汉,以朱文仿秦白文小印,取文、何诸家之长,融会贯通,开“歙派”之先,创沉郁苍古一格。明亡后他于扬州、南京两地居住,“明亡即弃巾衫,隐于广陵,放情诗酒。一时名流,如周栎园先辈皆折节下交,海内名公巨卿以不见邃为耻。篆法甲天下”。(2)程邃长石涛35岁,同为遗民与艺林巨子,性格奇逸,重阳登高,饮酒赋诗。此次相见,虽不见得程邃刻印与石涛,但是石涛对高翔论印诗之言“精雄老丑贵传神”亦有可能缘于其影响。
点击加载图片
5.田林
田林字志山,金陵人,“工篆籀,能诗”,有诗集《诗未》,其中记载与“二涛”诸友人相唱和之诗。与田林晚年相交的朱道新有《赠田丈志山》诗:“长干之西古窑湾,吾闻隐者居其间。其名为林其姓田,耆旧皆呼曰志山。诗卷人争五十年,书法篆籀不可攀。又有雕刻名流传,郑虔三绝推江南。”(3)在友人眼中,田志山诗、书、篆刻已是“金陵三绝”。惜笔者未见其篆刻印章。田林《诗未》自序为手书篆书、小楷,工整遒劲。石涛往来金陵,名震一枝阁,必与田林相会切磋诗文书画,田林精于篆刻,以印相送亦为可能。
点击加载图片
6.程鸣
郑文焯手批赵之谦的《勇卢闲诘》云:“海盐陈氏姬藕如,藏有石涛和尚鼻烟壶一具,乃贝多树制成者。……背刻石涛小像,并铭云:'贝子西藏栽,西方僧带来,纹银二十两,石涛和尚买。’款泐弟子程鸣。背刻'松门题并刻’。松门旧属新城王阮亭诗弟子,丹青超逸,与石溪、石涛辈交契最笃。”(4)156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云:“程鸣字友声,号松门,占籍仪征,邑庠生。工画,干笔枯墨,运以中锋,纯以书法成之,此学石涛又参以穆倩者也。诗出王文简之门。文简尝曰:'松门诗名为其丹青所掩’。”(4)157程鸣工画,应该也会治印,既然能在石涛的鼻烟壶上刻小像与题字,那么自治印或赠印章与石涛也有可能。
点击加载图片
7.蒋典
比丘明复考证石涛在宣城时期曾收有弟子蒋典。梅清《赠印人蒋季虎》诗:“西粤高人石大师,偶然游戏一为之。何意特起蒋公子,高骞绝调美无比。”蒋典,字于学,号季虎,宣城人,康熙六十年贡生,工印与画。朱良志认为蒋典不是石涛的弟子。从石涛好友梅清的诗看来,蒋典一定与石涛见过面。朱良志认为其既然工印,向书画家石涛奉送印章也不是没有可能。再者,石涛用印之中亦有“游戏”一印,钤于《山水蔬果花卉册》之二。《石涛书画遗珍》将“游戏”一印列入石涛常用印。
根据文献,戴本孝、程邃、田林、蒋典、程鸣有可能是石涛所用印章篆刻者之一,然尚须材料进一步证实。
点击加载图片
三、印风时代之渊穆
明末清初,时代风云变幻之中,篆刻艺术也经历着自身的演变。由明代文彭之温和典雅的印风经何震、苏宣、朱简等人努力发展,再受《顾氏集古印谱》影响引起“摹古”之风,风格为之一变,不再是元人圆转柔和的朱文,也非明代汪关工稳细致的“摹秦仿汉”,其印风猛利朴拙,扎根于秦汉烂铜印,又超脱个人性灵之上。程邃、戴本孝、梅清、田林、郑簠、高翔、程鸣、蒋典、高凤翰等人便是篆刻历史巨变的缩影。他们与石涛有着深厚的友谊,在艺术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是明朝遗民,对清政府有不合作甚至强烈的反抗心理。无论印章的文词之意,还是用刀章法,不是温和柔顺的心理体现,更不是对清的顺从与臣服。他们的印风标新立异、桀骜不驯,于突飞猛进之后又进入深刻反思,回归传统原点再向前出发。
点击加载图片
宣城、金陵、扬州是石涛一生主要生活的地方。清初篆刻再度兴起,许多具有遗民身份的文人艺士往来于金陵、扬州,孕育着篆刻流派——徽宗。石涛的印章无论出自谁手,都能成为真实反映历史的一部分。
石涛用印中不时透出对清湘故土、故国先辈的怀念,对绘画人生深沉哲理的思考与追求,也反映出他从佛从道的身份与内心挣扎。
点击加载图片
四、石涛用印特点
在绘画与书法作品中,印章处于“配角”的地位,但又极其重要,其作用有:其一,标示名号、纪年;其二,鉴别作品真伪;其三,其艺术形式与文词深化作品思想内涵;其四,构成作品美的一部分。考察石涛传世作品,他的用印除了具有以上作用之外,还有其独特之处。
点击加载图片
1.印藏画中
石涛用印有较为机巧的一类。如在一部分册页中因画面氛围、章法构成需要,没有题字,仅钤一枚小印。此种用印之意在于追求趣味,使画更具可读性,更耐人寻味,印章词句语意与钤盖的机巧点明画作主旨,如《黄山图册》。
点击加载图片
2.印压字上
石涛钤盖“清湘石涛”“赞之十世孙阿长”“瞎尊者”“大涤子”“于今为庶为清门”“道合乾坤”等印章分布于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绘画作品中,多数情况压在题跋落款的字上,似乎有隐藏之意,有的是画面艺术处理需要,等等。如《锦带同心图》《芳兰图》《竹菊图》等。
3.多印分布
石涛在册页与书画合卷的长跋中往往多方用印,能综合反映作品产生的历史细节,深化作品主旨与提升内涵。如《诗翰》《设色云山图》《对牛弹琴图》《清湘书画稿》等。
点击加载图片
印章对于作品的意义非常重要。通过以上对石涛在书画作品用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石涛用印的习惯,无论出于何种考虑,“印藏画中”与“印压字上”是他的一个特点,在用印数量上,少到一方、多到数方。若究其原因,必然与他的豁达、豪迈、癫狂的性格以及这一时期的思想观念有关。他是一个复杂的人,其作品也具有复杂深刻的内涵。
点击加载图片
文章从石涛绘画作品的用印的性质、内容及钤盖特点几方面入手分析,以求证、深入解读石涛作为大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及其作品的深刻内涵。石涛身遭离乱,一生坎坷,身着袈裟,晚年易僧衣为道袍,其中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从他遗世的绘画作品以及用印中不难看出。
点击加载图片
石涛作为遗民画家,到中晚年回观自己的一生,其心理是极其矛盾与苦恼的。他两次接清帝巡游圣驾,并且北上进京,有求其宝贵之想。这与他是明皇室后裔的身份,与他一生交游的朋友、所用印章的明志之词旨相矛盾。因此,研究石涛必须与他矛盾、悲苦的内心相联系。作者:李泊城#文化#
注释:
(1)汪世清.石涛诗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192-195.
(2)陈鼎.留溪外传·垢区道人传.
(3)朱道新撰《绩学堂未定稿》一卷,现内陆唯有一本,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转引自朱良志《石涛研究》。
(4)韩林德.石涛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参考文献:[1]朱良志.石涛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揭秘:张大千仿制石涛《长干图》假画,拍卖1.35亿!
曝!2021年最新国家一级美术师名单!
赞!毛体书法家成名,卖书法282万全部捐出,毛体书法后继有人!
惊艳!英国大师独爱中国画“散点透视”,网友大赞:随类赋彩之美
日本人称为“奇迹”的艺术,中国水墨画“入侵”油画,原来这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