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每年浪费的粮食可养活20亿人,如何堵住三大“浪费漏洞”
#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将在中国召开#
9月9日至11日,一场主题为“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促进世界粮食安全”的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山东济南举行。
据了解,当前粮食损失浪费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人们在吃饱肚子的同时,对粮食的迫切需求感就降低了,而事实上,对粮食有迫切需求的群体还有很多,即便是能吃饱肚子的群体,粮食危机依旧存在。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每年全球浪费的粮食高达13亿吨,可解决全球20亿人的温饱问题。拿我国粮食2020年总产量约6.7亿吨计算,每减损一个百分点,就止损650万吨,可以养活约1600万人。
所以,在刨除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所导致的减产外,在粮食生产过程中、产后的运输、晾晒、储存、加工等环节、及人们日常饮食所造成的浪费,是当前造成粮食浪费的“三大漏洞”,据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说,粮食减损就是增产”。
特别是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当前,更加凸显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若想减少后顾之忧及对未来的忧虑,就要先从我做起,珍惜粮食。
如今国家正严格确保18亿亩耕地,就是因为要避免大家今后饿肚子,而节约粮食,就是一种在不增加耕地的前提下,还可达到粮食增产的关键所在。
当前,国际粮农组织重点聚焦三个环节的减损,这三个环节也是当前造成粮食浪费的三大漏洞:
一、生产过程中的减损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应用,很多农民都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产量日益增加的同时,粮食浪费也达到一种可怕的境地,特别是近些年,每年的小麦田间都有大量的玉米苗出现,而大量的小麦苗,也成了玉米田的主要杂草。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还是和粮食收获过程中,农业机械作业的不精密有关,无论是小麦收割机,还是玉米收割机,目前大多还达不到精密收获的程度,特别是小型收获机械,更是无法确保作业质量,这是农业机械自身所存在的缺陷。
由于夏收或秋收季节较短,有些农机手为赶工时,往往会加快收获速度,从而导致粗糙作业现象发生,机械和人为因素合二为一,这才造成大量粮食浪费在田间。
由于秸秆还田,浪费的粮食籽粒不容易被发现,种植户眼不见为净,当时也没觉得十分心疼,直到在田间浪费的粮食生出幼苗,这才看出粮食损失的轻重。
以小麦收获举例,据相关数据显示,小麦联合收割机标注的收割损失率为3%,这仅仅是收割机的最小损失率,在人为致损率或机械老化而导致的损失率上升的前提下,按我国2019年全国冬小麦3.6亿亩的种植面积计算,损失的数字就是108亿斤,可解决27万多人的吃饭问题。
二、产后减损
收获的粮食在运输、晾晒、仓储和加工过程中的浪费同样不可小觑,和粮食在田间浪费的有形相比较,这些浪费往往是无形的。
有位种植大户,种植了370多亩春玉米,由于是第一年种植,经验不足,临近收获时,才发现缺少储存玉米的场地,加上今年8月份气候以阴雨天气为主,正值收获季节,就面临天气和场地的制约,收获的玉米,由于保护措施做得不到位,出现了很多发霉生芽现象。
无奈之下,剩下的200多亩玉米,便以800元/亩的价格卖给了别人,当初投入了100多万种植玉米(连同地租),非但没有赚钱,反倒种出了一地鸡毛,最后一算账,赔了30多万元。
普通种植户尚不能保证收获后的粮食不受损失,种植大户由于储存粮食数额过大,管理上的漏洞更多,损失也就更大。
三、消费浪费减损
最后一种浪费叫做餐桌上的浪费,如果以上两个环节和农民有关,那么这个环节的浪费,就和大家息息相关了
农业机械的精确程度可以提高,粮食的运管存能力也可以通过管控得到提高,餐桌上的浪费依然能够提高,同时也是最容易提高的一个环节,但偏偏也是最不容易见效的一个环节。
人们在生活条件提升的同时,对粮食的依赖逐渐下降,但吃饱肚子不代表就可以为所欲为,前脚饥饿感尚未走远,后脚就过上了吃馒头吃一半扔一半的土豪似的生活了。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餐桌浪费约为1700-1800万吨,相当于3000-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由此可见,杜绝或减少粮食浪费已经刻不容缓,节约粮食也不再是一句口号,今年世界粮农组织在我国召开的粮食减损大会,但愿能取得圆满成功,为三大粮食浪费环节的有效减损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