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专辑】刘元朋/语文老师的样子
作者简介
刘元朋,青岛作协会员,爱好诗歌、小说创作。作品散见于《中国教育报》《新西兰先驱报》《半岛都市报》《青岛晚报》《青岛财经日报》《山东文学》《青岛文学》《文化平度》《今日平度》《新平度》《天涯诗刊》《齐鲁英才》等。有作品选入《壹拾年代》《青岛乡村诗歌选》。
清荷文苑ID:qinghewenyuan
作品欣赏
“语文老师总得有个语文老师的样子。”这是考上大学后,我去看盛永昌老师时,他对我说的一句话。说句实话,我当时真没放在心上,认为他有点迂腐。语文老师,不也就是谋生的一个饭碗吗?
不惑之年以后,特别是孩子上了高中,读了大学,感触才慢慢多了起来,盛老师的话和他高中时的课堂又似乎清晰了起来。
盛老师刚给我们上课,我就感觉到他的不一样。他的板书和普通话像一股清风,又像一只无形的手,一下子把我们给拂醒了,给抓住了。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受他的熏染,模仿着他。我们班后来出了一大批书写优秀的学生,现在想想和他不无关系。但让我们最兴奋的是,他鼓励我们成立了“浪花”文学社,把我们班的文学骨干瞬间凝聚了起来,大家积极创作,编辑,刻版,印刷,当一张张小报印刷出来,带着油墨香味的、粗糙的小报在班级里传阅,当自己的诗文在小报上刊载,那种欢喜和鼓舞,那份喜悦和勉励,只有青春悸动又胸怀诗和远方的人才能体会得到。我们班里不少人对文学的热爱和迷恋,似乎就是从“浪花”文学社起航的。
下午是作文课,听课的老师来了一大帮,听说不少是教委的领导,学校的大小领导都来了。同学们也精神抖擞地准备好了作文本,准备好好表现。上课铃响了,盛老师迟迟不来,课代表到办公室去找,没有;到教职工宿舍去找,没有。教导主任、校长都急眼了,貌似都觉得这小盛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关键时刻掉链子,要捅大娄子了。十分钟过去了,盛老师仍然没来,教委领导脸上都变了色,很难看,同学们也心里五味杂陈,想啥的都有。上课足足十五分钟的时候,盛老师才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地踱着步走来,镇定自若地走到讲台上。然后在黑板上写了“当老师迟到的时候”八个字,潇洒地转过身,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作文的题目是'当老师迟到的时候’。”校长、主任长舒了一口气,教委领导脸色也慢慢变了过来,同学们却忙忙活活起来。由于有真情实感,中间也不乏真实细微的观察,所有同学都准时完成了作文,而且都写得形象生动,交流异常热烈活泼,他的抑扬顿挫、意兴遄飞,他的恰如其分的精准点评,他的稳健自信,征服了课堂上的所有人。课戛然而止,一片掌声,盛老师艺高人胆大,从此一炮而红。
盛老师教课不落窠臼,常有一些新点子。有一次他让我们准备辩论赛“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也分了正方、反方。同学们更是准备积极,课堂气氛怎一个火爆了得!时隔多年之后,同学们仍然记得课堂上争论得面红耳赤,针锋相对的场面。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启发,点燃了我们班不少同学的文学梦想。
我愿意读书,每当我在他的课堂上读书,他总是拍拍我的脑袋说,不错,不错!我有时上课打盹甚至睡着了,他也只是拍拍我,劝我晚上不要太用功,要注重课堂。一模之后,我的成绩跌入谷底,一度精神不振,他在评语中则说:“昔日的雄风哪里去了?!”现在想来,他的宽容和鼓励真的给了当初自卑而又倔强的我不少力量。
毕业后,我分配在乡下,他专程过去看我,又鞭策我要做个像模像样的语文老师。
喝酒喝得很认真,年轻时喝大酒,他自己说自己是棵酒参,得有酒泡着。现在上了年纪不能多喝了,但还是很性情,一高兴也能奋不顾身,喝他个天翻地覆慨而慷。
盛老师从来没告诉我语文老师是个什么样子,但我认为应该就是像他一样:写一手好字,写一笔好文章,愿意读书,热爱生活。爱自己的学生,力争唤醒每一个孩子的潜能,点燃每一个学生的梦想。最重要的是爱自己的课堂,把职业当成自己的爱好,当成一种享受,然后从一而终,慎终如始。
亦师亦友的盛老师就是我心目中的语文老师的样子,尽管年岁有加,但并非垂老,读书,写作,永葆一颗语文的心。
画/老树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