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是威胁我们心脑血管健康的大敌。尤其是在秋冬二季,受寒冷气候、饮水减少、活动减少的影响,血栓更容易兴风作浪,导致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引发脑梗死、引发腎衰竭等等。当心脏的冠状动脉因动脉硬化加剧或血栓的因素发生栓塞,血流中断,导致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时就意味着人体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是极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病人如抢救的不及时不仅会引起瘫痪,失语而且还会导致猝死。
脑梗死引发的因素有很多,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血小板增高等等,但最重要最主要的病因是血栓。这些来自心脏和大血管的栓子流入较细的脑动脉之后就栓塞住了,造成脑部组织缺血缺氧。腎脏,是排泄人体代谢产物和水分的重要器官,如果腎脏出现问题,人体内的毒素就会难以排出去,严重的会导致尿毒症的发生。而引起腎功能障碍的因素有很多,腎脏血管血栓就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腎脏血管出现血栓类似于脑血栓的形成,所以有人称之为“腎卒中”而一旦发生腎卒中,那后果就会相当严重。所以,对于这块也要加强重视。现代医学认为,血栓的形成是血液内的垃圾堆积所致。中医则认为,人体气不足,无法推动血液运行,久而久之形成血瘀,加上经络瘀阻,这才导致血栓。
中医有“治未病”的思想。血栓病如果能早期预防,或发生后能预防复发,较形成严重疾病是更有意义。中医药在这方面是有大有作为的。
中医学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对血栓多属于“血瘀”证范畴,因此临床上多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来防治血栓形成。
中医活血化瘀的药有很多,一般来讲可分为四类:活血祛瘀药、养血活血药、活血止血药与破血祛瘀药医学|教育网整理。其代表药物分别有:红花、丹参和当归、三七、水蛭。这些活血药中,部分是较猛烈的,如水蛭,一般情况下不宜随便使用,不是专业人员的话,很难掌握其适应症。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水蛭素是目前最强的抗血小板聚集药,而且没有对抗的药物。
中医对血栓的预防与治疗并非如此简单,更主要的是讲究辨证,也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个体化治疗或给药。从中医理论讲,瘀血既是病因,也是病理产物,是由特定的原因导致的瘀血,而瘀血又会产生一些新的病理变化。在治疗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在不同时间,不同时期,配合其它药物进行了治疗。
中医巨著《金匮要略》记录了这样一款专门针对血栓性疾病的方子——复方黄芪粥。原料:黄芪、生姜、桃仁各15克,炒白芍、桂枝各10克,粳米100克,大枣4枚。
做法:将黄芪、生姜、炒白芍、桂枝、桃仁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等药浸透之后煎取药汁。
先用文火煎20分钟,然后去渣留汁备用。接着,将粳米用500毫升煮到米开花,然后加入药汁,煮沸3到5分钟即可。
功效:黄芪能补气益气,解决了血液流通没有动力的问题;白芍能养血活血,解决了血液瘀滞不前的问题;桂枝温经通脉,解决了经络瘀阻的问题。
生姜辛散,解决了寒凝气滞的问题;桃仁则可以破瘀润燥,让血液流动更加顺畅。这道复方黄芪粥,里面这些药物联合作用,对于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作,以及改善脑梗病人的后遗症,都有不错的效果。千万别小看这道古方,对于现代人来说,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它制作简单,一学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