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腰正中痛

腰正中痛,多病在督脉,可以针灸百会,水沟,鱼际三穴。针灸之前,可以先放松一下臀肌、腹肌,髂腰肌和内收肌,效果更理想持久。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是按揉拉伸搬动,是放松!

百会

【归经】《针灸甲乙经》:百会,一名三阳五会,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督脉足太阳之会。别名巅上(《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三阳五会(《针灸甲乙经》),三阳(《针灸大全》),五会(《针灸大全》),顶上(《脉经》),泥丸宫(《本事方》),天满(《针灸资生经》),维会(《针经标幽赋》)。属督脉。百会是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一说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交会穴。百即百脉,会即交会,此穴在巅顶部,是足三阳、足厥阴和督脉等众多经脉交会之处,故名百会。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平肝熄风,升阳益气,醒脑宁神,清热开窍。

【主治】百会穴主治头面五官、神志及气虚下陷等疾患。

①眩晕,头痛。

②昏厥,中风偏瘫,不语。

③脱肛,阴挺。

④癫狂不寐。

【刺灸】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头顶部。

注意:若小儿囟门不合及脑积水患者慎用。

可灸,强身保健可隔姜灸3~5壮,或温灸至局部有温热舒适感为度。

正坐,两耳尖与头正中线相交处,按压有凹陷处即是百会穴

【水沟】

【归经】: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在鼻下方、唇上方的皮肤纵沟部,为手足阳明经与督脉交会之处。古人认为此处可作望诊膀胱和子宫的参考。出《针灸甲乙经》。《肘后备急方》名“人中”。

水沟是督脉、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3]。水即水液,沟即沟渠,此穴在人中沟,形似水沟,故名水沟。

【定位】:水沟穴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一说“在鼻下三分,衔水突起处是穴。”(《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作用】:水沟穴苏厥逆、利腰脊,具有醒神开窍、清热熄风的功效。

【主治】:水沟穴主要用于头面、神志及颈腰脊疾患以及晕车,晕船等,并可用于急救。

【刺灸】:向上斜刺0.3~0.5寸,局部以痛感为主,捻转时可有酸胀感。

或用指甲按掐,每分钟掐压人中20~40次,每次持续0.5~1秒。

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仰卧,面部人中沟上1/3处即是水沟穴

【鱼际】

【归经】:《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肺出于少商……溜于鱼际,鱼际者,手鱼也,为荥。鱼际为手太阴肺经五输穴的荥穴,五行属火。

【定位】:在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作用】:清肺泻火,清宣肺气。

【主治】:主治各种咽喉病症,扭伤,头痛,肌肉肿痛,肘挛肢满,指麻肩痛,瘫痪等。鱼际穴在八卦定位中属于艮卦,止的意思。针刺鱼际可以改善肺呼吸功能,使呼吸平稳,可改善因呼吸紊乱而引起的纵膈摆动,其止痛效果远比神经封闭的古老方法优越。

【刺灸】:0.3~0.8寸,局部胀痛;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挑刺。

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注意:不宜瘢痕灸。

一手轻握另手手背,弯曲拇指,指尖垂直下按第1掌骨中点肉际处即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