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讲台,就是一道风景
讲台,就是一道风景
从站上讲台那天起,我就喜爱上了这三尺天地。整整四十年了,我的热情丝毫未减,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始终认为,讲台,她是我人生的一道风景。
因为小时候喜欢语文,喜欢语文老师,处处模仿他们,老师们对我鼓励有加,非常羡慕站在讲台上的老师的形象,他们每个人都是我人生的标杆。但是我读小学的时候,正逢文革时期,教材不全,有的时候没有教材,老师油印一些资料,或者毛主席著作选读作为语文教材,根本没有学过汉语拼音。尽管我对语文是那样的喜爱,但先天不足。不管什么教材,我都抱着满腔热忱去读。高中时,政治教材是《共产党宣言》,哪里听得懂?但却激发了我对政治课的兴趣。即使高中毕业后,整整有四年,我远离了学校生活,远离了语文,那是我人生最荒芜的时期。后来恢复高考,我的最大心愿就是师范院校,能够站上讲台,成为一名传道授业的人师。
1981年我分配到了一所农村完中,面对年龄比我小不了多少的学生,我紧张得手足无措。他们和我当年一样求知若渴,但那时的教学条件,真的很差。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我运用得并不熟练。刚上讲台,对教材和学生更是没有研究。苏州大学主编的语文教参,我抄完了,给别的老师抄,真的是读破了四本教参,哪里能够驾轻就熟地传授知识。
因为我总感到在家乡务农的日子,是我一生至暗时刻,是荒废了的四年,整整一个本科段的时间,而且我在中小学读书时建立起来的自信严重受挫,冥冥之中,感觉我应该是跟讲台有缘。因为恢复高考,实现了我的愿望,我倍加珍惜这个机会,勤奋刻苦,抓住一切机会,弥补自己的不足,经过多年奋斗,我终于在教学上能够有自己的见解,不是一味地依赖教参。当我第一次到市里教学《我与地坛》时,下面听课的人神情专注,还有照相的闪光灯,那是我上的比较满意的课。事后,一位评估院的领导对我说,你那堂课上的不错,我为你拍下了两张照片,作为教师应该有这样的镜头。她回去就把照片发给我,我非常珍惜自己那个瞬间。一个人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于漪老师有句名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她的话成为我的座右铭,我一直信奉这句朴实又充满哲理的话,并且努力实践。做一个语文老师,能上好课,特别是让同行真心认同你,是很不容易的。
因为我总觉得自己有许多不足,千方百计地去弥补,坚持勤奋努力,全身心投入教学。为学生示范作文,时间长了,便有了厚厚的一沓。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的那些学生,有许多优秀的人,他们的成长也促发我努力上进。一定程度上说,是学生成全了我。高徒出名师,不是没有道理的。当我的名字出现在教育部、省政府表彰的红头文件时,当播音员用标准的普通话读出我的名字时,当我从领导手中接受荣誉证书时,这些年的“站着教书”,我终于站成了我生命中最美的风景。
但我知道,荣誉并不一定证明你的成功,只有脚踏实地、真心实意地站好自己的讲台,做好自己,让学生放心,你能够带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让家长放心把孩子放到你的讲台下,那才是最大的成功,所以,我一天也没离开讲台。退休后,本应轻松地过平常的生活,但我一直在反思,我的教学有许多欠缺的地方。记不清哪位演员说过,演戏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同样教书,也是一门遗憾的学门。我常常想,某篇课文,让我重新来上,我会弥补不足,上的更完满些。机会终于来了,一个民办学校聘我去上课,我开设了一堂公开课,我想起当年在市里开设的那堂《我与地坛》,尽管人们评价不错,但细细想来,还有提升的地方。我在设计这堂课时,做足了准备。当年让学生寻找表明“我与地坛”关系的关键词,学生找到的是“宿命”一词。现在想来,“宿命”一词能不能概括“我与地坛”的关系?我仍然抓住关键词寻求突破,让学生比较到底是“宿命”还是“缘分”成为这篇文章的关键词,通过分析,大家一致认为“缘分”一词更能概括“我与地坛”的关系。这堂课同样受到听课同行的好评。十五年过去了,我再上《我与地坛》有了不一样的思考,得出不一样的感悟,就像史铁生在地坛用了整整十五年的时间,想明白了,人,为什么要出生?教书也一样,思考就能出彩。
现在,一所学校要我去给他们高二的学生上课,我很担心面对新课程,有许多不熟悉,就像当年我刚上讲台时一样,心里惴惴的。在青年老师的指导下,我掌握了上网课的技术,与学生交流比较顺畅。当我站在现代化的讲台上,全然忘了自己的年龄,虽然有人劝我,这么多年了,站讲台,咋就不觉够?我很坦然地回答,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讲台”爱得深沉!我觉得过去忙于一些俗务,影响了我的教学,现在正好一心一意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传道授业,是多么神圣的职业。我决心从现在开始,重新出发,在讲台上,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为我钟爱的教育事业赓续教育人的担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英雄不问出处,讲台三尺乾坤大,教书的人越活越年轻。
站直了,讲台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张达富,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在《中国教师报》《教师报》《江苏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散文二百多篇。作品大多抒写亲情、人生感悟,为学生示范作文,形成了亲和、平实的文风。散文《教书的日子》(团结出版社出版)《不是为了告别的追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