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为什么向徐海东借钱而不向弟弟借钱?
所谓军阀,就是军事力量被私人所有,这是中国古老中央集权政治崩坏的典型特征。从曾国藩、李鸿章到袁世凯,从北洋军阀到各省的割据势力,这几乎就是民国政治的真正基础。而蒋中正的统一靠的是金钱收买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所以他没有,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化这些 “私人所有的军事力量”。同时,为了速成,他又必须纵然自己的学生们变成新军阀,无此不能用利益换取他们的忠心。但这样的统治,只能让稍强一点的中央军战胜更不堪的地方军阀,而面对毛泽东的队伍时,蒋中正必然失败。因为,毛泽东在军事制度上的'微操’并不建立在他个人,而是 “支部建在连上” 的组织原则。正是这条原则,使得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完全崭新的部队,是一支真正忠实于党、国家、人民的部队。
说起这个,也有一个有名的例子,八路军主力 115 师有两个旅,其中的 344 旅改编自徐海东大将的红 15 军团。改编不久,1938 年 2 月,出了 “张、兰事件”,就是 687 团团长张绍东和参谋长兰国清叛逃,朱德来该团整顿的时候,344 旅旅长徐海东因病回延安,上面派了杨得志(开国上将)来代理 344 旅旅长,这让原 15 军团的干部很不开心,尤其是田守尧团长,本来内定要代理旅长的没当上,有了情绪。红军之父朱德对此很不满意,要求旅政委黄克诚召开旅党委会对田进行帮助。会议开始后,与会人员(基本都是 15 军团老人)沉默了好长时间,(来自红 1 军团的)黄克诚只好带头发言,但批评得比较婉转。
黄发言后,朱德发火了,站起来一个个指着参会人员说:“你们这是什么鸟党委会,不敢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算什么共产党员!” 接着他对田守尧进行了严厉批评。最后又说:“戏点到谁谁就唱,没点到你就不能出台。共产党员嘛!我们都听党中央的,不能闹情绪。”
这之后就没有然后了,田守尧虚心接受了批评,放下了包袱。此后成为新 4 军第 3 师 8 旅旅长,红军的队伍,从毛主席的三湾改编后,就彻底成为一个党领导的队伍,所以杜绝了 “私人化” 的可能。因此毛泽东就不用像蒋中正这样飞来飞去做'微操’了。
而说起徐海东大将,还有一个著名的小故事,那就是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时候,红一方面军 7000 多人,只有 1000 多块大洋,过冬没钱买棉衣,无奈之下,毛泽东写信给红 15 军团老大徐海东借钱,替换徐海东收到信后立即叫人把供给部长查国桢找来,
问他:“咱们现在总共还剩多少钱?”“还剩 7000 块大洋。” 查国桢答道。
“那好,留下 2000,5000 给中央。” 徐海东手臂用力一挥,斩钉截铁地说道。
这就是徐海东雪中送炭的故事,毛泽东一直记得。好多年之后,他还说:“那时候,多亏了那 5000 块大洋啊!”
这也算毛主席的 “微操” 逸事了。但这故事后面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背景。毛主席的亲弟弟,毛泽民是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长征的时候,他带领 14 名银行干部和 200 多位运输员和 1 个特务连,扛着 “国家银行金库” 走完了 2 万 5 千里长征,1935 年秋冬之际抵达陕北吴起镇时,“尚存有黄金 2 担、白银及银元 12 担,另有珠宝若干”,而毛泽东向徐海东借钱的时候是 1935 年 12 月,所以,毛主席向徐海东借钱的时候,他本来是可以向弟弟 “国家银行金库” 周转的,但即使在最窘迫的时候,毛主席依然把军团的军费和国家银行的金库分的非常清楚(虽然技术上说,这时候苏维埃共和国的辖区大小和位置的变化已然很大了)。为了红 1 方面军的军费,他宁愿从红 15 军团借,也不动用'金库’的 “家底”,足见他做事严守规矩,不越雷池半步,这样的坚定心志和公私分明才更让人赞叹。
与之比较,蒋中正的姐夫孔祥熙和大舅子宋子文先后管理民国政府财政,都留下贪腐的美名。国共相争的结果,固然因为战场的胜负,但其实在很多细节,很多'微操’的层面,早已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