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邻44期➂|阅读邻居的价值就在于会慢慢帮我们建构阅读谱系

读邻现场,杨早正在发言

听杨早讲他的阅读经验和困惑

杨早:大家提到的问题、困惑,我发现我都有过。我也从自己的阅读经验理一下吧。

在读本科的时候特别困惑的就是有点像半价优惠说的问题,我怎么能够尽快的,或者像子瑜说的怎么能够掌握一个东西的全貌。我那个时候特别感兴趣的是哲学,老思考人生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我们往哪儿去。那时候买了也读了很多哲学史的书,很想知道古往今来的中西先贤是怎么面对这个问题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可以短期内对哲学大致有一个了解,但跟哲学系同学聊起来很露怯。我记得那个时候看台湾学者陈鼓应的一篇文章,他说,他读台大哲学系时,也是把哲学的必读书读了一遍,只有两个人跟他心灵有共鸣,一个是庄子,一个是尼采。后来他把整个精力放到这两个人身上,其他人不管了。这个对我很有启发,你始终要有一个由博转精的阅读过程。

我们现在谈的不是专业读书,专业读书是另外一个事情,我自己的训练是如果专业的话需要竭泽而渔,能看必须要看,如果非专业来说,就会涉及到哪些书是必读和哪些书是未必必读的问题。这个恐怕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如果你能够找到一个靠谱的人给你开个必读书也是一个很好的入门门径,但是如果找不着,我觉得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我也不太在书上画,最早的原因是因为家里有这样一个风气,觉得把书画脏很对不起那个书,爱惜书的感觉。后来我已经摆脱掉这种心态以后,再不画书的原因是我在看书的时候拿着笔就有一种考试的感觉,画重点,要有那种感觉,感觉很不好。而且我看书从来不喜欢特别正襟危坐,正襟危坐的读书我觉得效果其实不好,就我个人而言并不是太好。所以,陶渊明说过一句话,好读书,不求甚解,或者说观其大略。这个还是有用的,看书抓他的大体。细节要不要抓,这个看自己的兴趣,如果像子瑜说,都不爽了,关注它干嘛?

但是,观其大略有可能又引发另外一个问题是什么呢?跟我们现在说的碎片化读是一样的,就是因为以前在北大,北大学生的机会特别多,有好多讲座,所以他们听很多很多讲座。到时候你问随便一个人,天文地理,古往今来他都能说一套,但是你问他细节不知道。这就是说他都是听来的。这个涉及到一个问题,到底我们在关于知识是去追求源初的知识还是一个转借的知识问题,追求源初你觉得量很大,把握补助,但是如果是转借的话,问题就在于怎么考证。换句话说,别人嚼过的馍再吐给你,这个还能不到得到精华,这是平衡和分寸的问题。我不排除转借,因为第一,你也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一个人。我自己从转借当中获益很大,我觉得对中国文史大部分的知识都不是完全来自原点,我没有那种训练,我们从四书五经一直读下来,或者春秋战国一直读下来,有人这么提倡,但是可能是汪曾祺的理想,他意思是读文学史用不着按部就班这么读,随便读下来就好。我可能没有这样的所谓的系统性的训练。

我后来发现,读晚清民国人的文集受益很大,他们就好像是一个漏斗一样,一个东西到了那个时候走向一个终结的时候,最后的这批人对知识的接受,实际上是有一个筛选的。换句话说,那个时候的人的知识架构他们认定的古典,而事实上我们现在说的古典也是从他们那个时候定型而来的。比如我们现在说四大名著,我们说什么什么是传统名著,这些都是晚清到民国被人追认的,并不是真正它就是那样。大家读书要有这么一个反本质主义的想法,就是不是那个东西并不是说从古没有这样,是一拨拨被人家确定下来的。

我们那个时候说明代有四大奇书,那个是有《金瓶梅》、《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但是这个四大奇书是一个商业标准,并不是一个价值认定,因为卖得好,所以商家喜欢把它攒一块儿谈论这个问题,真正被认定下来其实是跟五四以后胡适劝亚洲图书馆分批的印行五代他认为比较好的白话小说,除了三国、西游、水浒、红楼以外,还印了镜花缘、儒林外史,就是这么一个外表新潮的出版社重新标点和出版古代的小说,选择性的出版,有一些出,有一些不出,慢慢价值就分离出来了,我们现在还生活在新文学、新文化传统当中,所以我们接受的这套就是被他们规定的。从这个肯节上进去,往前往后都比较清晰,这个脉络怎么形成的会比较清晰。一旦形成了自己的认知中的谱系和脉络就可以解决刚才说的进驻问题,就像拼图,拼图就是把四个角拼出来以后四个角就好填了。这是第二个感受。

记不住的问题大家也可以鼓鼓劲,黄宗羲说过,他年轻时候读二十四史,每个月读一种史,每天读一本,他是一卷一卷的,线装书。读完后来不知道前面的了。所以以前为什么顾颉刚老是说我们要去买那种古人,就是那个时候民国人有个训练,你买那种白文的《资治通鉴》,没有任何标点的,自己点一遍,吸收的东西比你直接去读一个排印好的东西要深入的多,所以有的时候难度会促使你把东西接续下去,洞主说的用定焦的比变焦的反而让你印象深刻。

我记得顾颉刚说点《资治通鉴》、《史记》,他一辈子点了三遍,就是点完一套,再买一套再点。通过点读的方法,看上去很慢,但是对你真正能够理解其中的寓意很有好处。我们大家都会犯的一个毛病,我自己也会出的一个问题,我们觉得像APP拍,或者转过去,转抄以后我们觉得好像拥有了,跟购买就拥有差不多,就像我把书买过来以后,这个东西我就掌握了,其实也没看,包括刚才说的,看完前言后记就觉得这个书我就知道了,有些书是这样的,但是有些书不行。这种虚幻的假象会让我们有满足感,但是就是靠不住,一旦受到冲击的时候,就会像洞主说的,浪漫主义的根源,过两年一看,好像没读过一样,往往会这样。

中场休息,淑婵玩会手机。

今天上午我在交通台跟他们聊的时候说几个问题,他们说大家现在都喜欢看功利的书有用的书,不功利的书怎么促使他们读呢?我当时这么说的,我也能理解相关性的书会更加容易让人家读,就像照片里面有你认识的人会更有感觉,明星你会感觉。但是希望大家探索未知的世界,因为有很多世界是你另外的世界。这个东西说起来有点虚,为什么要探索未知的世界,未知的世界那么多,为什么要探知你这个世界?但是洞主这个话又启发了我,你自己可以建立相关性,这本书看上去跟你没有关系,但是洞主的本事就是总能够把一些跟他没有关系的书硬拉出自己的。就像巫师一样,硬能总结几条很多书发现,不管是《家人父子》,还是什么什么很难的书,大家觉得很累的书总能扯到自己的事上去。这个有什么好处?就是可以建立一个相关性,本来跟这个书无关,活生生的建立相关性,这个就不一样了,变成熟人,熟人就变成亲生,或者始终是陌生者放着。

还有,看了以后能够把它讲出来,这点非常重要。我觉得大家在中学时候或者什么时候讲题你知道,你会解那个题,不等于你会讲这个题。会解这个题还要向不太会的人讲明白那个题,是很困难的事情。解题也好,下围棋也好,都是这样的。你要讲明白比你要自己要明白要难得多。因为要经过转换过程,要讲究它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这个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阅读邻居每次推荐这个书可以做这个训练,怎么能够把这个书很好,我能讲出来,让别人都觉得好。

洞主去年年度五书的时候一直在煽乎那个书,但是就是煽乎得不够,就是他始终还是缺乏中间一个相关性,建立跟别人的相关性,这个是最难的。一个传教士最厉害的就是这点,他能够把这个东西跟所有的人建立相关性。我们回顾一下于丹老师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真的是这样,李泽厚说于丹是传教士,这个没有错,她不是学问家、也不是大儒,但她是个传教士。她说我的任务就是让《论语》和所有人都有亲近感。怎么办?我要找一个相关性,不管是不是《论语》本身的东西,我不管,但是要讲相关性,找到了一个如果你不能够改变自己的环境就改变自己的心态。这个问题说出来,因为鸡汤嘛,鸡汤就是大家很容易接受的。她找到这个东西以后,《论语》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很亲近的东西。后来就有妈妈带着小孩来说,哎呀于老师,谢谢你,我们之前从来不知道《论语》跟我们有这么亲近的关系,你一讲,我觉得很好。

大家当然可以觉得这个东西有点忽悠人,但是我们从自我修炼来说,或者从传播来说,这个是有道理的,传播学上来说,怎么建立自己要介绍的东西跟对方的相关性,哪怕是一种误会性的相关性,也比没有强,因为有可能会通过这块去走向真实。那个时候我常常说话,《百家讲坛》不是没有它的存在价值,但是麻烦的是很多人会停在那里,听完就听完了,他觉得那就是经典的本意了。但是你经过这个听,对这个经典本身产生兴趣,会进入到原点看更多的东西,那其实是蛮好的事情。问题是往往很多人都像你说的,他不知道要走到哪一步才算是停下来的脚步。这点又说到我觉得这几年沉醉寒冬的读书挺进步的,他真的学会了建谱系,比如我们拿主题书,他找相关的书,构成自己的阅读图谱。包括像子瑜说的,《家人父子》你拿到以后无从着手,就是因为您找不到支点,怎么找到支点,就是找到跟它相关的书。

你看,《家人父子》里面,赵园老师他几次提到《中国的家庭和家族》这本书,还有另外的一本书叫《家族史研究入门》,其实这两本书比这个都简单,如果你看去那两本书,你会比明白《家人父子》要明白得多。就像我一个师弟研究周作人的时候,他的方法就是我去读周作人读过的所有的书,你跟他的知识结构构成一个重合以后,为什么我以前说《叫魂》是万书之书呢,就是你通过一本书它的引用和介绍建立起一个小谱系,这样的书特别好,如果你对主题有兴趣的话,顺藤摸瓜慢慢就会摸出你单独读这本书读不出来的东西。

人写书不可能把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写出来,一定会浓缩。用我们导师话说叫压在纸背,要把纸背还原出来,他给你的是浓缩果汁,要加水,慢慢变成百分之百的果汁,这个过程很重要。如果这样的话,你就不会再产生我这个书本要求读到什么程度的困惑,或者你搞到一本书,你把后面延展能够拿全,这个领域的最新的或者最简短的基本常识都了解了。

梦阳在专注听别人分享

半价优惠:这个是很困难的,如果把一本书后面的参考关联在一起,一本书参考的可能二三十本,这样扩展起来很累的。

子瑜:我的理解是如果想把一个书读完,知道背后的故事再读,可能是要对这一个领域要专注一段时间,而不是读完一本下面可以跳到另外一本。

杨早:咱们这个读书会就不太适合读《罗马人的故事》,因为那个书读完可以止于此了,读完了就读完了,知道它给你的知识就OK了。所以有的时候我觉得那个书的难度会比较小,比如像《家人父子》光读一次是不够的,我希望开一扇门,大家有兴趣的完全可以深入下去追究一下中国家族制度等什么。

其实我们现在也有困惑,到底明清两代的庶女在家庭的地位如何,她的经济状况普遍怎么样,这其实是不够清晰的,我们也很想知道,你会越读问题越多,阅读肯定是让你越来越无知,阅读越多越有发展的可能性,但是一本书读完就终结在此的话,你就是表皮掌握一下这个知识。它给你的是固有的知识,基本给你列好一个固有的框架,它没有留出太多的入口让你钻进去。相反这个书如果不是为了普及的话,一定会留出很多口。

半价优惠: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对象,阅读群体。

杨早:没错。像《罗马人的故事》,像我心目中是跟《百家讲坛》比较相似,会让你得到一个知识,你有没有兴趣再说,不管后面的东西。

半价优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对于这段历史还是很空白,需要这样的书填充知识体系的空白。

杨早:没问题啊,就好像说《巫师、星舰、外星人》,我觉得你推荐给我读我也觉得挺好,我从此了解了很多,《罗马人的故事》是一样的,就是给你一个东西,接受就好,知道了就OK了,但是并不是说我们需要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区别在于这里。

所以我说这两种书其实都必要,并不是说只有哪一种书,如果全都是特别高深的书,你怎么入门?但是如果说全都是这种入门书籍,科普书籍的话,我觉得这个阅读设计也很反的。现在问题可能就是排行榜上全都是这种低层次的书,今天上午我也讲,大家特别注重阅读量,我一向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如果把碎片化阅读加进去,中国人的阅读一点不少,网络文学加进来,看字的时候其实很多。关键是你能不能有一个竖的尺子,什么有质量的阅读,我心目中有质量的阅读就是会自主产生一个推动力把你往里推,把你推动去了解更多的更广袤的东西,如果读完仅止于此。逻辑思维拿出很多书来找一堆作家、写手或者学者,包括也邀请过我,你们把这个书缩写成5000字的干货,语言一定要活泼,这个就是做一个快餐式的做法。

我把一本书,不管是《家人父子》也好,写成5000字,你看完以后一定没有太大的兴趣往后再读,你就接受我的论点就可以,因为5000字嘛,因为5000字我只是足以把论点深入浅出的告诉你而已,我知道有这么一个说法,这么一个看法,但是我没有那种细节性的东西可以吸引你去投入进去。我们玩儿电子游戏的人都知道,最容易通关的就是简单的过关游戏,最吸引人的就是无数的细节,无数的岔路,稍微动一下不一样就会有不同的发展路向,这样的游戏会特别耐玩儿,其实读书也是一个道理,就是路向越来多数,岔路越多,里面的未知之谜越多,我们就越可以深入的读下去。

未完待续……

阅读邻居第44期

主题:白过了么?

书目:《二手时间》

时间:2016年4月23日

地点:读易洞书房

本期编辑:绿茶

阅|读|邻|居

读不孤 必有邻

微信号:yuedulinju

(0)

相关推荐

  • 今天的日子很特别

    今天的日子很特别,算时间是读书会坚持读经典的第400天,在去年这个时候开启的读书行动. 我们读书会的理念,就是把"刻意练习"的理念落地,只在学习区努力行动.读的书都是有一定难度,关 ...

  • 如何最高效地阅读一本书?

    神译局  · 21分钟前 关注 我们的学习能力是无限的,而需要知道的只是如何使用它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在为信 ...

  • [翻译]如何一年阅读100本书

    今天在Medium上看到有标题党嫌疑的文章"How To Read 100 Books A Year",还是没忍住点进去看,总的来说,里面一些观点还是不错,正好最近自己也在努力养成 ...

  • 读邻44期➀|每个人都有阅读的困惑,说出来好像都是“美好的烦恼”

    阅读邻居第44期 主题:白过了么? 书目:<二手时间> 时间:2016年4月23日 地点:读易洞书房 读邻现场 音频现场 杨早:第44期阅读邻居现在开始.今天是一个很特殊的日子,是世界读书 ...

  • 读邻44期➄ | 自由和幸福到底是什么关系?

    <二手时间>主题阅读继续 刘洋:我读这本书时在想,自由和幸福有什么关系?历史记忆有什么价值?作者把这么多材料堆积在一块儿,像一个大论坛一样,很多人在谈论同一件事情,有什么价值?书中口述的人 ...

  • 读邻44期➃|别人的生命也是生命,别人的历史也是历史

    短暂休息后 进入<二手时间>主题阅读时间 杨早:现在进入我们的主题书环节.因为这个主题书是邱小石定的,叫白活了么,让邱小石讲讲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以及为什么要叫白活了么. 其实我是希望每期都 ...

  • 读邻44期➁|读书时你需要留存的,是自己真正理解的东西

    读邻现场 音频现场 分享完第一段阅读的困惑后 我们今天继续困惑 邱小石:那天杨早说到对大家来讲,阅读是一个特别辛苦和劳累的事情.我个人的体会就是,人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背了很重的包袱.我的包袱是什么呢?因 ...

  • 原创:阅读的最终价值不在于累积,而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

    ◆ ◆ ◆ 1.不要指望问题制造者去解决问题.他们只想解决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的人.即使他们迫于外力去解决,也是虚张声势,花拳绣腿而已. 2.当有人问博尔赫斯:文学有什么用处啊?他很生气,认为这是个 ...

  • 《如何阅读一本书》:四个层次,帮你解锁阅读难题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卡尔维诺说过:经典之所以可以成为经典,因为它经历了历史的考验,历久弥新:也因为它是千百年来时代的总结,常读常新. 读经典,就像是穿过历史的长河,与智者做交流."书籍与我们 ...

  • 收藏 | 阅读邻居第97期

    以下是阅读邻居第 九十七期的 合集,点击蓝字查看. 1.如何假装自己在历史现场 | 读邻预告 2."假装"在现场 | 读邻影像 3.戏剧,对我来说是一种救赎 | 读邻荐书❶ 4.& ...

  • 疫情以来,我对阅读又有了新的理解 | 读邻

    阅读邻居  总九十五期  讨论(一). 今年第二次 阅读邻居 的线下活动,读汪会 也进行到了第四期. --读邻按 汪燕辉 70后,在环保方面的NGO工作 这两本书我大概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从头到尾都看 ...

  • 为了应试的名著阅读,有可能快乐吗? | 杨早凤梨刘孟涵•少年读邻

     466丨儒林外史 刘孟涵金句 我就在想如果不考了, 真的还会有人读吗? 虽然我自己被逼着读完之后 发现还是挺有趣的. 专栏 「少年读邻」 凤梨,中学老师一枚,此栏目的主持者.开此栏目的目的,他在文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