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孩子的春天留下
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所谓的课程资源随处都是,用不着费劲巴拉的开发和引进。花点心思,把身边的资源利用好,给孩子原汁原味的、充满生活气息的课程,更有利于他们发展。
清明小长假,三天的时间,几乎每个孩子都要跟随家长参加一些活动,或是踏青出游、或是祭祖扫墓、或是家人聚会,这其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每一个放假归来的孩子,心里都装着故事、带着感受和体验,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挖掘并汇总出来,就是一门很好的课程。并且,这是一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共同实施的课程,每一名师生,既是课程的建设者,也是课程的获益者。因为这些课程与孩子的生活存在着密切联系,是从他们的生命中走出来、也终将回归他们生命的课程,所以,我们不妨称之为生命课程。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传统文化和人文情怀在这个日子相会。有人到墓地寄托哀思,有人到郊外赏花游玩,还有人二者兼而有之——擦干眼泪离开墓地,就带着家人去花丛拍照,去酒店畅饮,悲伤和快乐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如此和谐的相融——这是一种多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我们甚至可以开设一门名为《死亡》的课程,让我们的孩子了解祖先是如何看待死亡的,死亡如何化解与生存之间似乎不可调和的矛盾,面对死亡难道只有恐惧和怨恨吗?
我们还可以跟孩子聊聊美的话题,甚至开设一门名为《美》的课程。春明景和,万物峥嵘,草萌为美、花开为美、山清为美、水秀为美,在这绚烂迷人的自然之美中,是不是还有一种美,悄无声息的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挈妇将雏、扶老携幼、抚今追昔、其乐融融,这不也是一种美嘛——更为宝贵的人性之美。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把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化为一体。那些与清明有关的文化知识、气象知识、民俗知识,还有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都是美的因子,都可以毫无障碍的进入到《美》的课程中来,通过课程的学习把科技之美、人文之美毫无障碍的带入孩子的生命之中。
我们必须承认,在小学阶段,在孩子心智尚未成熟的时候,不可以灌输太多的东西,不可以给他们带来过重的负担——知识的副作用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那好,我们干脆开设一门名为《留下春天》的课程,不向孩子灌输任何东西,只是努力唤起他们对春天的感受和体验,支持他们用自己的喜好的方式把春天表达出来。可以画、可以写、可以唱、可以演、可以读、可以照。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能体悟到,春天是有颜色的、有声音的、有温度的、有感情的,甚至是能说话的、能交流的。今天,我们允许他们在课堂上创造自己的春天,明天,他们将会为世界、为人类创造春天。
打开思路,将大有作为——这一点我始终坚信。记得小时候,每次放假归来,心情都非常激动,有好些话想跟小伙伴交流,可老师总警告我们要“收收心”。当老师后也曾这样警告学生。可是,心真的能收吗?——我表示怀疑。若是把心收了,梦将飞向何处、我们将得到什么?
假日归来,请把孩子的心放飞,请把孩子的春天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