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另一个使命
教育的另一个使命
作者:李广生
在与对方座谈前我想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的需求是什么?考虑再三我决定放弃这种看似很热心其实很冷酷、看似很真诚其实很狡猾、看似很负责任其实是推卸责任的问题。因为处于困境中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需求,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如果他们清楚的知道这些,也许早已摆脱困境,至少不会在困境中迷茫。有一种帮助叫做帮助对方发现自己,这也正是教育的使命,也就是说教育肩负着另一种使命——激发受教育者的需求,而不是仅仅满足他们的需求。
开展研修创新工作时我曾在“协商视导”和“需求视导”这两种说法间徘徊,最后决定使用前者,但曾被人误解为刻意创新。协商的本质在于民主平等以对话的方式唤起双方对需求的重新认识。满足学校需求其实很简单,缺啥给啥而已,缺理念给理念,缺方法给方法。这是小商贩的思维方式,你想要黄瓜我就给黄瓜,你想要猪蹄我就给你猪蹄。但事实上很多学校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或是他所想要的根本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或是他只看到自己眼前所急需的而不从长远发展考虑需求。所以,以满足需求为价值取向的研修,很容易走入误区,也很容易被功利思想误导。协商恰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对问题进一步确认和澄清,发现真问题以及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从而避免走过场、做表面文章,同时也让学校担当起发展的主体责任,尊重学校发展的自主权。和生命的成长一样,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是任何人也无法替代的。做研修工作或是做教育,不能满足于小商小贩的思维方式,要有点大视野和大气度,像大企业那样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要引导消费者的需求、创造消费者的需求。
此次出行的主要公务是与当地有关部门接洽,落实教育对口支援的相关事宜。基于以上思考,我决定采取“协商视导”的理念与对方洽谈,不仅要问需于对方,更要激发他们的需求。上文谈到教育扶贫,我的观点是:教育不能为贫困地区摘帽,但能够帮他们换脑,思路打开了,思维方式改变了,将免于他们将来再把贫困的帽子戴上。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这是教育人最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当下的需求当然要关注,但不能因此而把目光局限于当下。与教育有关的一切都应该也必须从长计议,区域间的教育对口帮扶也是如此,不仅仅是给予,更重要的是激发。
教育人越来越像做小买卖的急功近利的小商贩,今天黄瓜好卖就卖黄瓜,今天流行吃猪蹄就卖猪蹄,今天搞课程改革明天搞课堂改革,今天搞信息技术明天搞人工智能。教育被社会、领导、家长和学生的现实需求和眼前利益牵着鼻子走,以满足为第一要务,却恰恰忽视了教育的另一个使命,可以说是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激发和培育更有利于长远发展的需求。
孩子想得高分是一种需求,如果教育仅仅局限于满足这种需求,那无疑是在制造考试的机器,教师也因此成为教书的工具。所以,教育者必须激发出孩子们更多和更大的需求,比如对成功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和对未知的强烈的探索欲望等等。有了这些需求,师生可能就不再为几分的得失而纠结,教育因此而进入一个更加开阔的境界,师生都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激发需求而不是仅仅满足需求,教育的这一使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解释已知,更要创造未知。未知是通往未来的大门,教师为未来而教,学生为未知而学,教育才有可能成为面向明天并开创明天的事业。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