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融入并创造的教学原则
作者:李广生|摄影:孔建斌
促进“积极而专注”的五条原则:1.尊重内心的渴望、2.发挥课程的力量、3.避免过多的干预、4.创造适宜的挑战、5.引导真实的需要,促进“自信且自律”的四条原则:1.渐进性原则、2.实践性原则、3.稳定性原则、4.差异性原则,对于促进“融入并创造”同样适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五点原则是对以上原则的补充,它们构成一个整体,共同指向“生命课堂”的这一目标: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所以,这些原则可以同样作为对教师发展的指导。
一、诚实的教学
教师的融入和创造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好的示范作用,从而调动并激励他们进入到融入并创造的状态,但前提是教师的情感是真诚的,教师的创造是真实的。一点点虚伪都会被孩子敏锐的眼睛识破,而一旦识破他们会表现出比教师更加虚伪。教师对课程的真诚的热爱是引导孩子爱上这门课程的最佳途径,教师对创新的虚情假意则是扼杀学生创造的凶手。诚实的教学,教师不要以任何借口掩盖自己的失误或不足,不要创设虚假的情景、不要鼓励虚假的探究、不要支持虚假的合作,这便为融入并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诚实的教学会让孩子坦诚的与课程、同伴进行对话,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顾虑和禁忌,学习才会真实的发生,融入和创造才可能出现。
二、平和的教学
情感的力量在教育中发挥作用的方式是日积月累的浸润,冷漠和激情四射其实都不利于融入并创造的发生,这就像太冷的屋子人们不想进去,而太热的屋子人们呆不住一样。要善于发挥情感的力量,但要谨防情感的泛滥。平和的教学就像是一条缓缓流淌的深邃的河流,浓烈的情感蕴含于其中。孩子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的品味、默默的感受,才能自然而然的融入,创造的灵感悄悄萌发,犹如种子破土出芽一般。平和的教学让孩子免受忽冷忽热的煎熬,大起大落和激情澎湃会让他们幼小的心灵难以承受,进而让他们产生恐惧和抵触。深情的期待要比激动地赞扬更有利于孩子的品性的修炼。
三、保护性教学
教师能够教会孩子什么真是一个未知数,虽然教师为此付出太多的心血,但经常性的只能得到可怜的回报。教师却能够轻易地把本属于孩子的东西夺走或摧毁,比如他们的自信、自尊、好奇心、创造性等。保护性教学这条原则提醒教师不要强迫孩子融入并创造,让学习的过程充满安全感,孩子们不要因为害怕嘲弄、失败、错误而徘徊在学习之外。孩子站起来承认自己还是不懂的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保护,尊重前提下的保护。让孩子孤独的站在那里,教师追问他“哪儿不懂”、“怎么不懂”,这不是保护,如果他知道“哪儿不懂”或“怎么不懂”,基本上就懂了;或对别的孩子说“谁能帮帮他”,这简直是变相的羞辱。
四、开放性教学
永远也不要让孩子知道你已经有了一个不可更改的答案、下一张投影片即可将谜底全部揭晓。开放性教学自身的魅力,它所带来的新奇感、可能性和创造空间能够将孩子带进融入并创造的境界。而一旦把开放的大门闭上,探索就变成了猜测,创新就变成了模仿,猜测和模仿是无法产生融入并创造的。不仅答案是开放的,过程和方法也是开放的,让更多的孩子因此而成为原创者,因此而增强学习的尊严感。
五、参与性教学
要努力避免局外人、边缘人的出现,每个人平等的参与到学习中,机会是均等的,鼓励合作而不是竞争,倡导对话而不是独白,精彩的发言和平庸的发言得到相同的尊重,有利于融入并创造的发生。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参与,避免机会被少数人霸占,充裕的时间是参与性教学的保障。
[焕发生命活力]
长按二维码,识别,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