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物语」3 我爱明清瓷器人物纹饰
我很庆幸,经历了国内大基建的时代,二十几年的时间,全国各地都在搞基建,挖出了埋藏在城市下方近千年的历史堆积,诸多的瓷器碎片,从一开始玩瓷器,接触到了都是各种瓷片,这也是通过这些,我真实的触摸到那些历史的遗迹。
家乡地处在金代都城附近,这里是少数民族活动之地,到处是风吹草低见牛羊可想而知了,在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里,在诗与酒的酝酿激荡中,这里有的是蛮夷之地、金戈铁马,这里是尚未开化的游牧民族的穷困大金,可见文脉是多么羸弱,离着大宋朝的繁华之地远隔千里,当40岁的宋徽宗和李师师一起聊着诗词和茶艺、当47岁的天祚帝拿着马肉喂食海东青的时候,已经54岁的完颜阿骨打却在大雪纷飞之中啃着硬邦邦的、早已冻成冰坨子的麻薯子,攻占居庸关。可一个靖康之变,让繁华似梦的北宋两个皇帝变成了阶下囚,无数的珍宝、无数的瓷器、无数的古董都随着金人的马车来到了,上京会宁府,千年遗藏,瓷器变成了碎片遗留到了这个土地上,仿佛可以通过它们,可以感受到1000年前东京汴梁城的余温,感受到了清明上河图的繁荣梦境。从靖康之耻,到北宋灭亡,无论对这段历史的史实研究,还是故事演绎,都令人感到痛心、惆怅和失落,很多中国人对金这个北方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国家都充满了仇恨。但文物是无罪的,文物的意义是可以佐证历史的,而作为一个小小的收藏爱好者,莫大的幸运是在于我们可以和历史相望,才发现那些逝去的梦境从不陌生。
本文转载自网络,侵权必删!
一般来讲,洪武时瓷器上的题材较窄,宫窑器物上基本不见有人物纹饰,民窑器物上见有少量的高士图,构图简洁明快,以一笔点画的画法为主,衬景中常见有弧线构成的云气纹
永乐时期由于青料的晕散,不宜用来描绘人物,故人物题材不甚丰富。官窑器物上仅见有婴戏图及胡人舞乐等。构图清丽疏朗,画法以小笔触的双勾填色为典型特征,但人物面目有些模糊不清。民窑器 物上的人物图多为婴戏,画法简约,以一笔点画为主,但立体感较强。
宣德时官窑人物题材较永乐时有了很大发展,这不仅表现在题材 的拓宽上,如常见的仕女、婴戏、神 话人物等,而且人物多与山水、庭 院组合成完整的画面,使纹饰具有故事情节。构图较永乐时期粗犷豪放,绘工亦较前朝精细。民窑纹饰基本上是以官窑为蓝本,多为仕女、婴戏、神话人物等,画意豪放生动,线条较永乐时粗壮。虽绘工不及同时期的官窑器物,但带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仕女图则为前朝所不见有。而那些仅寥寥几笔就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的简笔写意图更是官窑器物所不具备。
正统朝有明确纪年的饰有人物的官窑器物迄今为止未有发现,所见民窑器物中的人物纹饰前期布局繁密,后期疏朗。其仕女人物纹饰具有身材高大、神态安祥的特点, 绘工虽不甚精湛,但构图活泼,线条流畅,颇有宣德晚期遗风。
景泰朝瓷器的面目甚至不及正统时清晰,所见器物多为推理之作。就具体的纹饰来讲,主题突出,布局疏朗,线条清晰,背景中多有大片的链条状浮云,寓意虚幻或仙境。常见纹饰有高士、历史人物及神话人物等。画法为双勾填色,笔划圆润柔软,由于釉层较厚,纹饰的笔触不甚清晰。
天顺朝饰有人物图的器物较多,以民窑器物较为常见。其布局疏朗,线条生动,注重人物神态的刻划,人物之间相互呼应,故事情节更趋完善。画法以一笔点画为主,亦有双勾填色之作,呈现出简笔写意的风格。常见纹饰有仕女、婴戏、高士、历史人物及神话人物等。画中的人物多逆风行走,神话人物头像后有光环一周。
成化瓷器是继永宣之后明代瓷 器生产的第二个高峰,不仅人物题材增多,画法有较大进步,而且青花、斗彩竞相争妍,为人物纹饰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成化官窑人物纹 饰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青花类器物的线条简洁洗练,彩绘类器物的彩料呈色纯正,以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时。官窑常见人物纹饰有历史人物、神话人物、高士、婴戏、仕女等。特别是婴戏人物,更是以笔触细腻,线条流畅,神态生 动,动态逼真著称,为后来婴戏图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画法仍以双 勾填色为主,勾勒的线条细硬流 畅,填色时一笔填满,少有浓淡阴阳之分。成化民窑人物纹饰受官窑同类纹饰影响较大,制作精细,构 图疏简,线条流畅,层次感强。人物的造型较前朝要小,缺乏前朝豪放的气势,常见人物纹饰有神话人 物、高士、婴戏等。高士人物发髻高扬,婴戏头额上方刘海飘扬为典型特征。画法以勾勒填彩和单线平 涂相结合。
弘治瓷器历来有“成弘不分” 之说,就人物纹饰来讲,二朝有相似之处,亦有不同之处。官窑人物纹饰不及成化时丰富。构图较成化时更为纤巧柔细,布局的空间较多,线条更加流畅洒脱。常见人物纹饰有婴戏、仕女等。仕女图以配有庭院栏杆为主要特征,画法仍以勾勒填色为主。弘治民窑人物纹饰受官窑影响较大,无论是构图还是画法,均有官窑瓷器的影子。但另有一种简单粗放颇具写意风格的人物纹饰,以生动的画面,流畅飘逸的线条而具有明早期的遗风。常见纹饰有仕女及婴戏等,婴戏中人物的头部为圆形。画法有勾勒填色与一笔点画两种。
明成化-弘治 青花财神图插屏
正德官窑人物纹饰沿袭成化、弘治传统,虽题材小但及成化丰富但较弘治时广泛一些。常见人物纹饰有高士、婴戏、仕女、神话人物等,其高士豪放潇洒,仕女纤弱文雅,婴戏活泼可爱,童子的后脑已渐凸起,特别是晚期的青花婴戏图碗,无沦是青花色泽,还是纹饰的画法与后来的嘉靖器物差别不大。 画法为双勾填色,一笔平涂,所填彩料没有笔触感,也不留空间。正德民窑人物纹饰以婴戏、仕女、高士及神话人物较为常见。构图疏朗,线条细弱,用笔工致,但仍不失粗率豪放。另有一些器物所绘纹饰因青料晕散,故纹饰模糊,粗看颇似明早期青花,但细看则呈色滞重,飘浮流散。
明正德或嘉靖 珐华八仙过海罐
嘉靖官窑人物纹饰是继成化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其人物题材日趋广泛,常见人物纹饰有高士、婴戏、 仕女、神话人物、寓意人物、山水人物等。由于嘉靖皇帝好黄老之道,故道教人物在所有纹饰中占的比重较大。其构图虽然繁縟但不呆滞,画法多为双勾填色,画风自然生动。人物造型夸张,如婴戏的后脑凸起,寿星的额头几占头部的三分之二,给人以醒目之感。嘉靖民窑人物纹饰题材模仿官窑器物,但构图较官窑繁缛,勾线较硬,画风拙朴。人物形象有的写实,有的极度夸张,艺术水平不高。此时官、民 窑五彩器中的人物纹饰,则以色彩浓艳火爆,色调纯正,并首次以戏曲小说人物入画,在陶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明隆庆 青花婴戏图碗
隆庆官窑人物纹饰虽承袭嘉靖旧制,但画意较嘉靖时洒脱,人物身材修长,姿态安逸。画风写意味道较浓,线条古拙有力。前朝多见的道教人物此时不见踪影,而以高士、仕女、婴戏等常见。民窑人物布局繁缛与疏朗并存,画法为单线平涂。以攀枝娃娃较常见,虽线条洒脱流畅,但后脑画得更大,看上去完全不成比例。
明万历 青花五彩婴戏纹大缸
明万历官窑人物纹饰的典型特征是层次繁缛,缺乏章法,人物漫画式的倾向较为严重。画法早期近于嘉靖,以线条纤细,填色有阴阳浓淡之分为特征;晚期则简单草率,人物造型比例失调。此时开创的铁线描人物较有特色,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感。常见纹饰有高士、仕女、婴 戏、历史人物、神话人物、寓意人物等,隆庆时不曾见的道教人物此时又兴盛起来。民窑人物纹饰内容更为繁杂,以寓意人物、婴戏、神话人物及道教人物较为常见。碗、 盘类器物上的人物纹饰比较简单,景大而人物较小。画法为单线平涂,画工粗糙。
明天起 青花寒林高士图盖盒
天启朝官窑器物极为罕见,所见多为民窑器物,纹饰内容和绘画风格较为复杂,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在传统上的发展,还有令人耳目—新的创新之作。传统的继承为写意风格,采用单线平涂,题材多为世俗人物;传统上的发展之作,虽仍为单线平涂,但画面简洁, 意境深远,题材多为山水人物;创新之作则采用喷水技法进行渲染, 具有层次分明的特点,题材多为历史人物、神话人物。尤以人物脚下饰以练状纹表示虚幻的梦幻人物最具特色。白描人物亦较多见。总的来看,绘画风格虽不相同,但构图均日趋简化,较万历时更为随意洒脱
这种崇祯官窑瓷器极为少见,饰有人物纹饰的皆为民窑器物,其画风有粗率与精细两种。粗率者多用粗线条描绘人物,甚至如泼墨一般。 精细者虽以写实为主,人物形象较小而生动,画面构图严谨,其艺术风格与传统民窑风格截然不同,具有中国传统版画的韵味。常见人物纹饰有仕女、婴戏、高士、神话人物、山水人物、历史人物等。特别是取材于戏曲小说中的人物及刀马人物对清代早期的人物纹饰产生了重大影响。
明崇祯 青花刀马旦筒瓶
我国瓷器装饰中的人物题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到清代时已达到了全面成熟,不仅题材广泛,绘画精湛,而且青花、青花五彩、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 品种齐全。在整个清代瓷器装饰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清代的人物纹饰 大致可分为历史人物、神话人物、 世俗人物、戏剧小说人物、山水人 物、寓意人物、西洋人物等多种。 并且形象地表现了各个朝代的风格特征。
如清早期以顺治为代表的工丽洒脱的人物故事纹饰;清中期以乾隆为代表的细腻繁缛的画风;清晚期以道光为代表的形 似而神非。特别是嘉庆以后出现 的'无双谱'人物,成为清代中晚期纹饰的典型特征之一。一般来讲,顺治人物纹饰具有极为明显的时代特征,晚明时富有民间生活气息,画风豪放的人物纹饰巳经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工丽洒脱、描绘认真的人物纹饰。官窑人物纹饰较为少见,队仕女及神话人物居多,其仕女的衣衫极具动感;布局疏朗,构图简洁。民窑中的人物纹饰多为神话人物、戏曲小说人物。其人物神态 飘逸,并注意以场景衬托人物。
顺治笔筒
康熙官窑饰有人物纹饰的器物较多,早期人物纹饰以浅淡的山水人物居多,有明末清初的遗风,纹饰多为勾线平涂的画法,填色有溢出线外的现象;中期则以仕女、高士、神话人物、戏剧人物、 寓意人物、历史人物等居多,人物的面部多歪不正,明显受陈洪绶的画风影响;晚期的人物纹饰绘工细腻,用笔纤细,特别是布局上的景致缩小对雍正朝的人物画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康熙饰有人物纹饰的瓷器品种较多,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等。其青花人物纹饰色调清新明快,层次丰富,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墨分 五色”的韵味;青花釉里红人物纹饰,画面鲜艳夺目,红蓝相衬,别有情趣;五彩人物纹饰色彩艳丽, 绘画笔力刚劲,并有深浅不同的色调;斗彩人物纹饰柔和清淡,娇柔秀丽,并有阴阳深浅变化,较成化时技高一筹;粉彩人物纹饰精致品较少,以民窑器物较为常见。一般来讲,康熙官窑人物纹饰的人物形象较为高大,主题鲜明,追求高贵典雅的风韵,绘画传神。仕女纹饰多在两颊处染以淡赫,有妖娆妩媚之感;婴戏人物则贵族味道较为浓郁;山水人物讲究皴法;戏曲人物注意故事情节的表达。民窑人物纹饰在借鉴官窑纹饰的同时亦有新意,即并不过分追求画工的精细,而是信手挥洒,有独到之处。其绘有人物图的器物以青花、五彩居多,且多为大器,青花色泽浓郁娇翠,五彩则少有浓淡之分。常见人物纹饰有反映文人雅士心态的高士,民间喜闻乐见的小说戏曲故事,顽皮活泼的婴戏及神话人物等。
清康熙 青花庭园仕女图盌
雍正官窑人物纹饰较康熙朝要少,但艺术水平并不低,其风格一反康熙的雄壮刚劲,人物的线条纤弱,体态修长。人物在画面上所占的比例较小,虽然没有康熙顶天立地的感觉,但比例更趋合理。常见纹饰有高士、仕女、神话人物、山水人物、历史人物、寓意人物等。以青花和粉彩器物居多,特别是粉彩人物纹饰画工精湛,层次清晰,宛若工笔重彩,艳丽的色彩与洁白的胎体对比强烈。艺术成就不逊于前朝。雍正民窑人物纹饰受官窑影响较大,构图较为疏朗,画工略显粗糙,粉彩器物的色彩不及官窑精细柔和,色阶也不及官窑丰富。
清乾隆 青花春耕图双福如意大抱月瓶
乾隆官窑人物纹饰是自康熙以来人物纹饰发展的又一高峰。不仅纹饰题材丰富,而且诸法并用,精巧工致。饰有人物纹饰的器物有青 花、粉彩、珐琪彩、斗彩等,为清代人物纹饰的极盛时期。其构图繁缛,绘画工细,毫发毕现,层次清晰,并受西洋画的影响,面部和衣褶有明暗变化,较我国传统绘画的立体感强,形成了有别于其它朝代的特殊风格。常见纹饰有高士、仕 女、婴戏、神话人物、历史人物、山 水人物、寓意人物、戏曲小说人物及异域人物等。乾隆民窑人物纹饰虽借鉴官窑纹饰,除构画繁缛有些 许相似之外,无论是色彩、画法,还 是人物造型均去官窑甚远。由于受 西洋画风的影响较小,基本上继承了雍正以来的传统,虽意境通俗,但画面单调,人物造型不甚准确,线条有失流畅,给人以呆板之感。
清嘉庆 粉彩群贺寿图灯笼瓶
嘉庆朝官窑人物纹饰题材不及乾隆丰富,虽风格承袭乾隆,但纹饰布局不甚合理,画法较为呆滞, 缺乏乾隆那种明显的层次感。常见纹饰有婴戏、仕女、高士、山水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等。值得一提的是着清装的仕女图开始出现。嘉庆民窑人物纹饰不仅绘工粗糙,构图亦不讲究,造型不甚准确。
清道光 青花缠枝莲纹粉彩十八罗汉图扁
道光官窑饰有人物纹饰的器物较多,除一小部分精细的器物外,多数绘工粗糙,画意刻板呆滞,但构图改变了乾隆、嘉庆的繁缛之风,以疏朗纤弱的风格在中晚期瓷器中别具一格。特别是清装仕女和历史人物广为流行,并成为时代特征。其仕女人物有形无神,造型不甚准确,但有姓名小传的无双谱人物却颇为精细传神。常见人物纹饰除上述外,还有婴戏、山水人物、神话人物、寓意人物等。官窑青花器上少有人物纹饰,粉彩器上的人物 纹饰较多,材料色泽不及乾隆时期 艳。民窑器物上的人物纹饰绘工粗 俗,人物造型刻板,画法以写意为主,但少见洒脱的韵味。
清咸丰 粉彩群仙祝寿图双蝠尊
咸丰官窑人物纹饰器物较少, 精品更为罕见。常见人物纹饰有婴戏、仕女、神话人物、山水人物、历史人物等。绘工不及道光时精细,人物的鼻骨较道光时要高,仕女多为清装小脚。其粉彩器物的施彩方法与道光时一致,但多用雪青紫色 为其主要特征,并较道光时浓烈刺目。咸丰民窑人物纹饰题材匮乏, 常见的有山水人物、仕女、神话人物、婴戏等。纹饰布局松散,层次较少,多以写意手法绘画,人物的 鼻骨高大而有沟。
清同治 粉彩人物故事大瓶
同治官窑少有佳作,饰有人物纹饰的器物亦不精湛。常见人物纹饰有仕女、婴戏、历史人物、神话人物、山水人物等。画面色彩浓艳,具有俗不可耐之感。人物造型失真,图案化倾向严重,笔意呆滞无力。民窑人物纹饰以写意画法为主,笔法稚拙,缺乏生动的韵味,画工杂乱没有章法。但也有些精细之作,线条流畅,构图较为清新。
清光绪 青花开光人物纹双耳抱月瓶
光绪官窑饰有人物纹饰的器物在晚清时数量较多。传统纹样的绘工不甚精湛,而创新的人物纹样, 如水墨五彩的仕女纹饰及浅绛彩的山水人物色调素雅,清新明丽。常见人物纹饰有婴戏、仕女、历史人物、山水人物、戏曲小说人物等。民窑人物纹饰虽艺术成就不高,但较同治绘工精细,人物造型亦较准确,色彩也不似同治那样火爆,多少有些柔和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