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式旅行和小说式旅行|陈童·早茶夜读689

689 | 读城记2020

👆一定要开音频👆

散文式旅行和小说式旅行

文/ 陈童

25岁,文学研究生

大家好,我是陈童,欢迎收听早茶夜读。

凤梨师兄在本月开篇介绍主题书时,区别了古代旅行和现代旅游的区别,颇具启发,以苏轼为例,古人的旅行是人生经历的副产品,现代旅行却常常是要告别日常,有网络流行语称“旅行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看看”,投入一种猎奇的生活。这么想了下我感觉,古代旅行是小说式的,现代旅行是散文式的。

散文的特点当然是散,但是不是“形散意不散”却不一定,比如想起北京,大多数人的记忆里天坛故宫颐和园,清北鸟巢天安门这种知名景点一般都打包出现,但仔细一想又觉得这些打包出现的景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故宫和清华有什么关系吗?鸟巢和动物园又有什么关系呢?可能最大的共同之处就是有名,也都代表了大国气象。

“旅行指南”是向他者确立自身形象的过程,对于北京来说在“首都”这个最招人眼球的头衔没有了之后,北京必须重新确立它的魅力点,这是凤梨分析的这本书的诞生背景。

而旅行指南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要看到xxx的北京,就请follow me。一般而言,这个xxx和北京市政府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和科技文化中心的战略定位相当重合,特别是首都和文化中心的功能合二为一成为“帝都”和“文化”两大关键词,旅行指南常常围绕着这两点进行论证,论据就是代表性景点。如果翻开旅行圣经lonely planet或者流行的马蜂窝、穷游网之类的旅行网站会发现这种目的地串烧已经是现代旅行的经典方式,它们或者是美食探店之旅,或者是景区踩点之旅,又或者是网红打卡之旅,共同特点是以感官的刺激程度和知名度为依据选择目的地。

也许正是和这些愈加强调猎奇和新鲜的现代旅行指南相比,就会发现《北平旅行指南》作为早期中文指南的不彻底性,尽管它对北京也采取了取点的介绍方式,但是因为它所取的地点又多又细,即使论证的还是“文化古都”这样没有新意的命题,但因为对北京城区和郊区的景点爬梳得格外细致,我在看的过程中除了被科普了“金鱼池”“夕照寺”花儿市”“文明河”等等从未听说但令人遐想的美丽地名,还过了一把郊区人民了解郊区的瘾,在我一个现代人看来,《北平旅行指南》对塑造北京文化古都的形象诚意十足,故居就不说了,专有一个部分介绍北京的名家墨宝和匾额,甚至还介绍了一些名人的坟茔,说句如数家珍不为过。

当一个旅行指南的点选得像《北平旅行指南》这样多,点就有可能连成面。而作者大概也不满足于游客在北京玩的开心,后几部分从理发店到育婴堂的介绍,有一种描画北京全部面目的野心——我作为读者通过《北平旅行指南》获得的北京想象比今天的旅游指南丰富得多,因为它提供的地点和线索足够丰富,我就可以想象不一样的旅行路线,比如北京育婴堂之旅之类的。不知名的街道和地点单看也许平平无奇,放在一个叙事线索里却可能妙趣横生,比如之前凤梨策划的骆驼祥子走读和杨老师以沈从文在京生活为线索的走读都是成功的案例。

只是显而易见,小说式旅行或者叙事性旅行对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的要求也比散文式旅行高多了,对于想要尝试小说式旅行的游客来说真正的难点也来自如何找到一条有趣的线索,并能找到与之相关的地点。

《骆驼祥子》走读

以我贫乏但愉快的小说式旅行经验中为依据,小说式旅行中门槛比较低的就是cos当地人,比如尽量住在居民区不要住在市中心,多逛菜市场、夜市和本地小卖铺。门槛高一点儿的就需要真功夫了,我也只找到了以一个不那么知名但自己很喜欢的名人为线索走街串巷这样的初级策略,不出意外的话,一路走下来,总能找到隐于市的书店,地道的当地小吃和意想不到的美丽街道。

不得不说,小说家比散文家地位高也许是有点儿道理的。在旅行这件事上,找到几个点不难,但是把点讲成一个故事很难,也许等到读城读到能像小说家一样旅行的时候,功夫就真的练到家了。

今晚二条

过分看重高考作文

其实是对中文没有信心

我却只想当一个语文的反贼
并且,为卧底们鼓掌
希望大家看完了,觉得不错的,
能顺手点个“在看”,感恩。
再有个“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爱你们。
都是勤快人,一起加油吧。

往期

TAN

回顾

《北平旅行指南》是遭遇降级的迷失北京| 新老东京旅行指南之客舍何处| 写得这么细,就怕你被坑|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