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脚江南|史瓦·早茶夜读616
616| 读城记2020
文/ 史瓦
38岁 中学历史教师
大家好,我是史瓦,今天的“早茶夜读”和大家聊聊“读城”5月的主题。
本月主题是“城与市”,由杨早老师领读《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等几部关于杭州历史的著作。从历史中来读城市。随着海外汉学家生动形象的“讲故事”,读友们纷纷开启“读史”模式,俨然成了“读史月”!天天都期待着文章的更新,穿越两宋看繁花落尽……
学史多年,依然迷惘,不知如何下笔。恍惚间想到2015年寒假,与学生们游学江南的往事。苏曼殊在《与高天梅书》中有“衲行脚南荒,药炉为伍,不觉逾岁”,姑且定名“行脚江南”吧。
“人文游学”是北京四中人文实验班的特色课程之一,每个学期用一周左右来深度探访国内国外的某一地区,晨读晚讲、搭建文化现场、以学生为主体,传承民族文化为宗旨的游学内容,使一届届学生获益匪浅。游览人文景观,思索文脉传承,重建人文体系……
2015年2月1日至7日,我和几位同事带着三十多孩儿前往无锡、苏州、乌镇、海宁、绍兴、杭州这六座别具韵味的江南城镇,开展了以“江南风骨”为主题的人文游学活动。当时设计这条路线,既有着前辈同事的拓荒,也有着自己的选择。
“人文游学,江南风骨”,其中风骨二字才是重点。风,是风景和韵致。风景是眼中所见,韵致是脑中认知,两者都很重要;骨,是骨气与力量,对于“风”则更进一步。江南的人并非娇弱之辈,在他们的血液和灵魂中,有的是让人敬佩的品格。
短短一周的游学活动,节奏紧张,但妙趣横生。每天清晨,与孩子们在诵读经典的朗朗读书声中开始崭新的一天;行走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柔美风光令人心旷神怡;行程之中,大巴车上导游的妙语连珠伴随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夜幕降临,同学们坐在温暖的教室中聆听老师们一人一讲座,分享自己对文化、对人生的见解与思考……
有的孩子写到:“难忘江南风韵。不必说那满眼的粉墙黛瓦,几叶小舟袅袅漂行于弯弯流水之上,也不必说那精致小巧的园林,几树腊梅沁人心脾地怒放在濛濛烟雨之中,单说那随风飘来的几句吴侬软语,便没来由地让人从心底里生出灵秀的赞叹……江南之美,玲珑剔透——惠山泉淙淙地在山间流淌,寒山寺的钟声悠远地在河边回荡,乌篷船从两岸人家的门前划过……这是风凌雅秀的江南,这是如诗如画的江南。”
也有这样的感怀:“更难忘江南风骨。无论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东林书院,抑或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王庙、‘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祠,还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先生幼时就读的大名鼎鼎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以及一代大儒王守仁阳明先生的冷静灰色石墓……这是外柔内刚的江南,这是傲骨铮铮的江南。”
重新翻看孩子们稚嫩的文字,也让我心中涌起对往事的温馨回忆。对我们这些燕赵北方的少年来说,何处是江南?
园林精致,水乡雅静……这可能是符合想象中的“江南”?但无论是乌镇还是其他景点,似乎大多都翻新了一遍。随处可见的投资横幅,商业广告,都扼杀了那些美丽的风景。人们会说,年久失修,不得不重装一遍;人们说,文物保护,不得不吸引投资商;人们还说,景区集资,不得不设立商铺……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今晚二条
随着自己的本意狂奔
柯布西耶对纽约存在着深刻的误会
他一定想不到
今天的纽约是一座生机盎然的步行城市
往期
TAN
回顾
为什么中国人没那么反感封城?|钱不好赚的时候,你卖过尿吗?| 当沦陷成为日常生活……| 当你在讨论一个城市时,你的参照物是什么呢?| 自由,野蛮又文明,这就是临安| 南宋的临安:地球上唯一人口过百万的城市| 车如流水货隆隆,谁人不动容?| 焦虑、规劝与分裂:临安一面 | 穿越回去,会吃得精致,拉得卫生吗?| 从蒙元入侵前夜的两个小人物说起 |如何在危机下安顿身心 | 宋代社会变化的根子源于“杯酒释兵权”?| 蒙元入侵前夜的王惟庸日常生活| 从“浪漫天涯”到“彩云之南” |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沦陷区日常生活点滴| 从蒙元入侵前夜的杭州到1981年的北京| 名著读城:张勋复辟前夕的周氏兄弟(上)| 一本书与一幅画里的临安| 异域是一面镜子| 千年之后的重阳旗|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早|茶|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