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该这样成长?——“爱心与教育研究会”发展构想
第一组:学习和研究
爱心与教育研究会的宗旨是“研究李镇西,培养李镇西式好教师”。目标有五个:一是像李镇西那样师德高尚;二是像李镇西那样热爱学生;三是像李镇西那样教学娴熟;四是像李镇西那样反思成长;五是像李镇西那样能说会写。
如何践行宗旨,实现目标?
学习和研究!
学习和研究什么?
读李镇西老师的书,看李镇西老师的视频,听李镇西老师的报告……
如此,我们学习上有了内容,研究上有了方向。
窃以为,我们不妨按照“五个目标”,确立五个系列的研究课题,分组认领课题展开研究,定期展示研究成果。
所谓“研究课题”,也不一定非要按照正式的课题研究程序进行研究。如果可以的话,以随笔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可能更容易被老师们学习和接受,也更容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地开花。
第二组:思考和实践
在“四个不停”之中,最核心的当属“不停地思考”:以思考统帅并贯穿实践、阅读和写作。
最关键的应是“不停地实践”:以实践带动和促进思考、阅读和写作。
追求“有思考的实践”和“有实践的思考”,是实现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这一点上,我认为我们现行的做法是比较合理的,即:为减轻老师们的负担,将李镇西老师的“五个一”分解到一周之中,每天完成一个“一”,五天完成五个“一”,并把完成情况以图片、文字方式进行分享。
这种方式突出了学习团队的“督促”功能,但是要想看到实际效果,还是需要充分利用好每周六晚上的线上交流,老师们将自己的“五个一”完成情况进行展示。有展示才能有质量;有质量才能有提升!
鉴于我们的活动“时间短,人员多”的实际情况,我觉得每周六只挑选五位老师进行展示,每人展示“五个一”中的一项内容,时长为20分钟(或者10位老师,每人10分钟;抑或是每次20位老师,每人5分钟)。大家轮流展示,每个人每年至少一次展示机会。
“五个一”即:上好一堂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
“五个一”中既有思考和实践,又有阅读和写作,这不正是李镇西老师的“四个不停”吗?
第三组:展示和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