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涛:教师教育过程中,最应该给予教师什么? 2024-08-04 03:34:53 教师教育过程中,最应该给予教师什么?所有的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都是在回答一个前提性的核心问题: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什么最重要、最有价值?换言之,在教师教育过程中,最应该给予教师什么?答案是多种多样的:给教师“价值观”,拥有合理、正确乃至远大的教育理想、教育信念与教育情怀,以及仁爱之心;给教师“知识”,将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融合起来,形成教师才有的知识谱系、知识图景和知识结构;给教师“技能”,能够在备课、上课、说课、观课、评课和写课等具体微观的日常课堂实践中,赋予其上手即可运用的本领;当然,还有给教师“方法”,尽可能多、尽可能具体、尽可能实用的方法,这也是相当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习惯性期待。这些当然都十分重要,不可或缺,但在我看来,它们只是教师发展中的“基础性构件”或“基础素养”,虽然“必备”,但却属于“家常饭菜”,或“日用食粮”。只有“家常”和“日常”是不够的,只能解决“温饱问题”,难以解决无数教师普遍遇到的高端发展难题:价值观有了,仁爱有了,知识有了,技能也有了,方法同样不缺,但却走不动了,在前行的道路上,开始停滞不前,徘徊往复,无法再上新台阶,再攀新高峰。这是长期以来,在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过程中,特别需要回答但却被普遍忽视的问题:当教师拥有了价值观、仁爱之心、知识、技能和方法之后,接下来怎么办?然后该给教师什么,教师应当做些什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少老师走到这一步之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如果将教师发展之路,比喻为“一生中的100里路”,那么教师的价值观、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属于“前50里路”,已有的大多数教师教育、教师培训和教师研修的课程体系,都拥挤在这50里之中,也确实取得了不凡成绩。然而,“后50里路”却相对寂寥,甚少有人行走其上。教师发展的“后50里路”在哪里?一是勇气之路。首先,是“坚持的勇气”。它直指当下的疑难困惑:合理的价值观,教师已然拥有,知道“什么是好教育”,“什么是好教学”,“什么是好教师”,更知道“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显然不是教育的真谛,也违背教育的规律,不仅知道,还能在言谈中说,在文章中写,但在具体的实践行为上却往往背道而驰,甚至在错误的道路上狂飙突进,何以如此?在于缺少“勇气”:没有坚持、坚定和坚守的勇气,没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其次,是“改变的勇气”,不是改变他人,而是“改变自我的勇气”:勇于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习惯,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打破对改变可能带来的“迷惘”和“失败”的畏惧;再次,是“挑战的勇气”,因为不愿改变自我,所以没有挑战自我,特别是“挑战旧我,走向新我”的勇气,没有挑战成见、惯习和权威的勇气,因而没有挑战教育新高峰、教学新境界的勇气。二是思维品质之路。已有对“思维”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学生身上,聚焦于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审辨式思维等,但较少反观教师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这其实是对一种常识的违背:没有好思维的教师,如何培养出好思维的学生?就教师发展的通常轨迹而言,当一个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之后,他的思维品质的高低,尤其是思维品质的清晰度、提炼度、合理度、精细度、创新度、融通度、生长度等,既影响了他如何凝练和表达自己的经验,更决定了他职业生涯的高度和深度。思维品质跟不上日益增长的经验,撑不起往上提升的台阶,是很多教师遭遇的成长瓶颈之一。在相当程度上,没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强大的思维能力,就没有教师的持续生长,更没有教师的高端生长。三是想象力之路。核心指向于“教学想象力”。无论是作为科学的教学,还是作为艺术的教学,“想象力”都必不可少。教学想象力拓展了教学的空间,也提升了教学的魅力。所谓“名师”或“明师”,以及“优秀教师”或“卓越教师”,与普通教师、平庸教师的区别,通常就在于有没有教学想象力,以及想象力的高低强弱的差异。优秀教师必定有充沛丰富的教学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弥漫在解读教材、研究学生、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表现于灵活多变、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之中。我们时常发出的对名师课堂的赞叹和惊叹,实质是对名师“教学想象力”的赞美。最后,就是教师的“好奇心之路”了。这是最容易被忽略,同时也是教师最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好奇心为什么重要?首要的原因,依然与“学生”这一教育对象有关。多年前,我曾经参与过某省“特级教师后备班”的培训,培训策划者和组织者对我抱怨不已:已经走到“特级教师”门前的这群教师,既不认真听讲,也不好好读书:上课看手机,改作业,课后打麻将,比酒量……她最后的总结式“吐槽”让我浑身一震:怎么就看不到这些老师有“好奇心”呢?由此产生的疑虑是:为什么他们没有好奇心?症结不是因为接受的培训太多,听的报告太多,书读的太多,产生了“审美疲劳”,以致“麻木不仁”、“无动于衷”,出现了“培训疲劳综合征”。在根子上,是因为他们失去了“好奇心”。类似陈寅恪、钱钟书这样的真正的读书人,即使“读书早已破万卷”,但依然每天沉迷于书本之中,因为“好奇心”始终与他们的生命同在,他们拥有持续终身的“好奇心”。从这个角度看,“终身学习”就是“终身好奇”,终身好奇是终身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既是“读书人”,也是“教书人”,如果教师没有了“好奇心”,学生怎么办?教师是呵护和激发孩子好奇心的最重要的他人,如同我们无法期待“不爱读书的教师去激励学生爱读书”一样,我们也不能指望“自身都没有好奇心的教师去呵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就教师本身而言,一方面,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不知不觉失去了好奇心,是教师陷入职业倦怠的主要源头或根源之一,当我们认定某位教师产生了“倦怠”,实际上等同于他失去了“好奇心”。另一方面,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在于“好奇心”是教师创造和教学智慧的源头活水,更是教师精神生活和精神宇宙成长、扩展的动力源。爱因斯坦曾言:“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是极度好奇”。”即使“好奇”不是“天赋”的一部分,也可以弥补“天赋”的不足,生成只有通过好奇才能生成的学习冲动、探究冲动和创造冲动。在我看来,虽然“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但“好奇心比想象力更重要”,原因是好奇心更接近普遍的人性:人天生就有好奇心,而且它是人的“内动力”、“内生力”最重要的一部分。所谓“倦怠”,不就是没有了内生力和内动力了吗?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教师的教学创造力=价值观+知识+技能ⅹ好奇心和想象力。在这一链条里,好奇心就是教师创造力的一部分,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研究教师的创造力,倘若忽视了“好奇心”,将难以形成对教师创造力的完整理解与认识。遗憾的是,不仅部分教师“极度缺乏好奇心”,而且在现有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里,也极度缺乏对教师好奇心的关注和研究。什么是教师的好奇心?首先,表现为“对学生的好奇心”。“爱生”的前提与实质,是对学生的生命及其成长充满了好奇,那些有关学生的点点滴滴的日记、日志等各种充满真情的珍贵记录,不就是教师对学生充满了好奇的明显标志吗?因为有了这样的好奇心,教师才会产生对学生的“一瞬间的凝视”,才会把学生装进心理,进而自觉关注和研究学生,——真正对学生的研究自觉,根源之处其实是对学生的好奇,是一种出于好奇的不由自主、身不由己,因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冲动。从这个角度看,“好奇心”比“责任感”更重要,后者更多是出于职业身份和角色的外在要求而形成的自觉,前者则是发自内心的冲动,它植根于教师的灵魂深处。其次,表现在对育人、成人的好奇心。作为育人者的教师,能够亲眼目睹、亲身推动这些原先稚嫩的生命,在自己的教室里、自己的手中一步步成长蜕变,用自身教育的力量,带动着、引领着他们一天天长大成人,这是一件多么有趣且巧妙的事情,甚至是一种奇迹!如果教师能够如此念想:谁就充满了好奇心。与此相应,是对“教学的好奇心”:好奇于教学生活、教学方式或方法如此丰富、如此具有无限可能,如此充满偶然与不确定性,好奇于教学何以是“即席创作”,一想到作为创作者的自己,每一堂课都是在和学生共同创作一个天地间独一无二的课堂作品,就为之激动不已……因而他对每天即将进行的教学创作充满了期待,对属于自己的教学作品或惊喜、或沮丧……这样的教师,教学就如同他的恋爱对象,他的一生,就是在和课堂教学展开一场绵绵不绝的恋爱之旅。再次,体现于对新知的渴望,对确定新目标,迎接新挑战,打开新世界的渴求。这样的教师,总是对不断涌现的新知识充满了惊异,对未知领域、未知教育世界的强烈关注……这是一群充满了“未来感”的教师,他们主动面向未来、探究未来,并竭尽所能在打开自己、改变自己中走向未来。最高境界或者理想境界的教师好奇心,是对教育之真、善、美的好奇心,在内心深处充斥、洋溢着“追求教育真理的热情”、“探寻教育之善的渴盼”和“发现教育之美的憧憬”,说到底,教师的好奇,无非是对教育之真的好奇、对教育之善的好奇,以及,对于教育之美的好奇。这些好奇转化为一个个问号、问题,变成他们的教学主题和研究课题。如上林林总总的教师好奇心,显现出三个层次,也代表了三种价值取向。第一个层次,是对学生生命及其特性的好奇,这是教师好奇心的前提起点;第二个层次,是对育人过程及其方式的好奇,这是教师好奇心的核心根本;第三个层次,是对教育本身及其追求的好奇,这是教师好奇心的理想境界。如何培育教师的好奇心?关键是要找到制约、窒息或者扼杀教师好奇心的根源。既然“人天生就有好奇心”,教师本然拥有好奇的天赋和潜能,为何中途如流星般纷纷从他们的精神生命中悄然消逝?根源之一,是流布已久且根深蒂固的“功利主义”、“操作主义”。如果教书和教学,只是为了分数、文凭、帽子,如果教师潜意识里把自己预设为“操作工人”,在“方法的好奇”的支配下,心里只有上手即可用的教学流程、工具和方法,全部心思都用在对“如何操作”的追寻上,陷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性操作劳动的不断循环之中,到了最后,“操作”就变成了一种没有灵魂的身体惯性,如同被按钮化的自动化机器,无需动脑,甚至无需情感,只需动嘴发出指令、动手启动按钮即可。长此以往,“好奇”自然就会从生命中逐渐流失……这就是传统教育的两大弊端:在学生那里,是死记硬背、大量做题式的学习,在教师这里,是机械地重复某一程式化、模式化的教学操作流程与方法,共同的结果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好奇心,教师失去了教学的好奇心。根源之二,是已有教师教育和教师培训的偏差。为适应,甚至无原则、无条件地迎合教师的操作需要,全部的培训重心都放在教师的知识、技能和技术上,较少关注想象力,更少关注好奇心。尽管“方法的好奇”也是教师好奇心的一部分,但不能用“方法的好奇”替代、淹没了其它类型、其它层次的好奇,而且“方法的好奇”是最低层次的好奇,是“好奇之树”中的枝叶,而不是树干,更不是根基,如果只聚焦或落脚于“方法层面的惊奇”,就是“舍本逐末”,最终也会失去“方法的惊奇”,——毕竟,一味地机械重复性操作,丧失了新颖性和挑战性,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厌倦”或“倦怠”。这是很多教师所遭遇的常态困境的根源:更多教学,更多培训,带来的是更多厌倦,更少好奇、新奇与惊奇。于是,好奇心与想象力一样,成为当代教师最稀缺的品质和素养。根源之三,是教师缺少对创造性、智慧性教育劳动的追寻。这属于教师的“内在困境”:只有对操作和方法的迷恋,成了“操作控”、“方法控”,成为叶澜先生所言的“只有手脚,没有头脑的教师”,无法在教学中体验到只有创造和智慧才可能带来的幸福与欢乐,把教育教学变成了“苦做工”,变成了日日“劳苦愁烦”的事情,每天带着恐惧之心和厌烦之意走入教室,原有的好奇心自然逐渐被消耗殆尽。当教师的好奇心被着重提出,有可能带来教师教育、教师发展和教师培训的重大转向:从“以知识、技能和方法为重心”的培训,走向“以好奇心和想象力为重心”的培训,前者是“基础性培训”,后者则是“提升性、高端性培训”,两者结合才是最理想的教师培训,才会带来教师的全面发展。这种转向的背后,蕴含了一种对教师培训和研修的价值预设:无论是培训,还是研修,都是对教师的解放、保养与呵护,将教师从知识、操作和方法的迷恋与迷宫中解放出来,进而保养教师的好奇心,呵护教师的想象力。当“好奇心”真正走入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和精神世界,确立为教师发展中的核心素养或关键能力,那么它所期待实现的如下目标就“昭然若揭”了:把好奇心还给教师,让教师充满生命的活力和教育的活力;把好奇心赋能教师,让教育更加充满独特且丰沛的魅力。 本文来源:光明社教育家 赞 (0) 相关推荐 每天学点心理学之302:超过阈值,知识越多创造力越弱,有道理。/电抽搐治疗 电抽搐治疗 又称电痉挛治疗或电休克治疗,是通过电流诱发癫痫样痉挛发作,达到治疗目的. 现已推广使用无抽搐的电抽搐疗法,安全易被病人及家属接受. 适应症:严重的.难以 ...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 摘 要:创新教育理念在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应用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提供了契机.美术学习中学生利用大量的感性材料展开绘画创作,获得审美教育契机,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增进学生的色彩辨识度.以想象 ...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__,在教育过程中起___作用。(领导者、主导作用) 38.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__,在教育过程中起___作用.(领导者.主导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复杂性 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C) A.复杂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李镇西:如何把握好教育过程中的“宽”与“严”? 你说在教育过程中最让你感到棘手的,就是把握好宽严的分寸:"宽了吧,学生更加放肆:严了吧,学生怕老师,师生感情受到影响."你甚至设想是不是在班上用<班规>进行" ... 【转发】普罗化:小学教师劳动过程中的新特点——基于K校的民族志研究||王莹,李太平 王 莹 王莹,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与教师发展研究等. 李太平(通讯作者),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德育理论 ... 教育过程中的主体间性 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交往活动,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是人与人的相互影响,是心与心的相互沟通和共同成长(教学相长).在人与人的交往活动中,是与主体--客体的交互关系不同的.主客体活动是指向客体的对象性 ... 64:亲子教育过程中如何获得另一半的支持 很多妈妈都说,在亲子教育过程中老公容易急躁,很多时候孩子正在改变,爸爸的胡乱参与让她们的计划前功尽弃.这个确实很让人头疼.我也深深被这个暴躁的爸爸伤害过,能体会其中的郁闷和委屈.但是这段时间经过我的努 ... 好鸟乱鸣||真正的爱,是在我当教师的过程中 真正的爱,是在我当教师的过程中 作者:广场有鸟 笔记时间:2018年3月5日. 笔记地点:通城县城 几乎和可可同时起床.她说6:50起床.我见还有几分钟,就提议听听文章.可可同意. 新华社的夜读& ... 在数学备课过程中,英国小学教师会考虑以下五点 英国小学的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校的Maths policy组织材料进行教学.数学课程主要分两个小类,Maths(数字科学)&Numeracy(计算能力).这两个部分的学习将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打 ... 一个家长的反思:在孩子教育过程中我们是否有点懒、有点怕? 我们是否有点懒? 反思这个问题,我是有感而发:孩子报了不少培训班,我们将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老师.而我们则"终于"有了空闲刷刷手机,看起来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但是换个角度来说,这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