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自己选择,增强孩子责任心和自主性

01

早晨,萌萌起床后没有像往常拿着书看,而是做起了数学练习。

我问萌妈:“你知道萌萌今早为什么这么主动做数学呀?”

“这是她昨晚没有做完的作业,如果不做的话,到学校会被老师批评的。”萌妈回答道。

我摇摇头说: “你说的只是一个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我昨晚让她自己做了决定。当孩子能够自己决定做什么事情、何时去做以及如何去做的话,她内心就会有责任感,就能激发积极性主动性,也不需要父母督促着去做了。”

02

为什么萌萌的数学作业会留到今早呢?因为每天放学之后,她总是想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是画画,而想把作业往后拖些时间再做,但昨天晚上要去上舞蹈课,时间紧张,所以就剩下了一些题目没做完。

舞蹈课结束已经八点半了,我在回家的路上问她:“萌萌,你还有一些数学作业没有完成,你想怎么办呢?”我这样问她,是为了引导她自己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对她进行居高临下的指示和命令。

如果我要是说“萌萌,你回家后要立刻把未完成的作业做完。”她就会感觉到自己被批评和控制,内心就会产生本能的抵抗和反对。而“你想怎么办呢?”这句话可以让她感觉到作业是自己的事情,自己也可以自主决定和控制自己的事情,就能够愉悦地去完成作业。

萌萌听了我的话后,对我说:“爸爸,我今天太累了,明天早晨再做,可以吗?”

“可剩下的题目就那么一点点,按照往常的速度应该三分钟就能搞定,为什么不回家就立刻做掉呢?”我问萌萌。

“按照往常是可以三分钟做完的。”萌萌说,“但是今天我实在是太累了,头脑都转不动了,估计十几分钟都做不完了。”

我能够理解也相信她所说的话,当人疲劳的时候,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都会十分低下,与其强撑着做无效率的事,不如等休息好后高效的做事。

到家后,萌妈已经给萌萌准备好了洗澡水,对萌萌说:“萌萌,赶快把剩下的几题数学作业做完,然后洗澡。”

萌萌嘟囔着嘴说:“我明天早晨再做吧。”

萌妈听后,立刻回应说:“为什么要明天早晨呀,几分钟就可以做完的呀。”

看着萌萌要生气的样子,我赶紧和萌妈说:“明早就明早吧,今天她很累了,她自己说明早三分钟就可以搞定的。”

萌妈听我这么说,就让萌萌洗澡睡觉了。

03

中国的父母对孩子太爱了,事事要为孩子操心,唯恐孩子受到什么委屈。孩子吃着饭跑去玩耍,担心孩子饿着,就端着碗跟着孩子跑着喂。孩子作业没有按时完成,担心孩子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就紧叮着孩子做。孩子玩耍时,担心孩子摔倒会受伤,就一直扶着不放手。

父母给予孩子太多爱,但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越界太多了,给孩子太多的控制,反倒培养孩子严重的依赖感和无力感,最终让孩子无法自行抉择如何解决问题。

说到这儿,我想到前两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的一件事情,她同母亲、弟弟一起去旅游,母亲看到一个外国人家庭,那个可爱的外国小女孩和她弟弟岁数相仿,都是五六岁。她母亲就想让她弟弟和那个小女孩合影,便让她去向小女孩的父母请求。

小女孩的父母并没有像中国父母那样直接替孩子决定,而是让她征询小女孩的意见。虽然她想努力促成合影,但小女孩坚决不答应,照片也就没能拍成。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父母在孩子抉择权上采用的方式不同。中国父母习惯为孩子包办,欧美国家的父母则更偏向于让孩子自己决定。孩子拥有不同的决定权,在独立性方面就有了一定的差异。

作为父母,学会恰当的放手,帮助孩子更好地决定如何处理自己的事务和问题,也许孩子会更快乐健康地成长。

04

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在引导的话语上也需要注意措辞,不然就会产生负面影响。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父母为了鼓励孩子自主决定,往往对孩子说:“宝贝,遇到这个问题,你应该怎么做呢?”然而孩子听后,就会下意识地想“什么是正确的答案呢?”“这样说父母会开心吧?”“那么说的话,可能会受到父母批评吧?”因为孩子拿不定什么才是父母心中“应该”的答案。

然而,我们换一种说法情况就不同了。当父母对孩子说“宝贝,你想怎么做呢?”孩子就会开动脑筋思考,寻找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同时下决心做出判断。

当孩子能够有自己的意见和判断,能够做出自主的选择,自主性和责任感就会提升,就会勇敢地应对面临的困难。

05

适当地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不仅解放了孩子,也解放了自己。

学会放手,让孩子决定,大人孩子都轻松快乐。

公众号

安享幸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