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个汤,专补气血!3天喝1次,好处太多了:脸红润、月经准、睡眠好…

一、“女子以血为本”!

中医认为,“气”和“血”是密不可分的,气可以生血,能行血,还能摄血,气和血任何一方不能脱离了对方而单独存在。血没有了气的推动就是一摊死血;气没有了血则无以为附。因此,在中医里气和血常常放在一起讨论。

对于女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气血。中医学对于血对女子重要性的认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灵枢·五音五味》就指出:“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

女子以血为本,有经、孕产、乳的特殊生理功能。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怀孕期间需要阴血养胎,分娩时依赖气血推动使胎儿娩出,同时还需要阴血濡润产道,产后精血上行化为乳汁,为婴儿提供营养。

由此可见,这其中的每一个生理功能都是以血为用,耗伤阴血。血的充盛对于女子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二、8个症状看气血情况!

中医记载:“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血是人存在的根本,是健康的决定性因素,尤其决定了女性的青春容颜!

女性尤其在经、孕、产、乳四个时期,耗血、失血过多,更易出现血虚症状;中老年人体质处于下滑阶段,气血运行趋于缓慢,新陈代谢能力下降,也容易形成气血不足。

而现实情况是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女性会认识到气血不足的缺陷。所以要想衰老变慢,女人应注重补气养血。

那么气血不足有哪些表现呢?

【1】头晕耳鸣
大脑的功能需依赖气血的供养,且精血、精气之间可以互生互化。若气血不足,不能上充头目,或致肾精亏虚,故进而导致头晕耳鸣。
【2】脸色暗沉发黄

《黄帝内经》里用「白绢裹朱砂」来形容健康的气色。正常人的脸色多白里透红,这是气血充足的表现。

反之,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泛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

【3】眼白混浊

肝开窍于目,受血而能视,因此眼睛也是人体气血盈亏的指示器。眼睛依赖肝血的濡养,若肝血充足,眼睛得到气血的濡养,则清澈明亮、炯炯有神,视物清晰。

若气血亏虚则出现眼睑颜色偏白、眼白混浊发黄、眼袋大,黑眼圈重、两目呆滞、晦暗无光等情况。

4】头发干枯分叉

中医有:「发为血之余」之说,头发的营养状态是否良好,间接反映出人的气血盛亏情况。如果气血充足,头发则乌黑浓密且柔顺。

若长期气血不足,毛发失养,则会出现脱发、白发、发梢开叉等情况。

【5】手心偏热或冰凉
手的温度是人体气血的直接表现。气血充足的人手应该一年四季都是温暖干燥的。如果手心偏热,出汗或者手冰冷,则说明气血不足。
【6】牙齿不好

牙齿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如成人牙齿稀疏、牙齿松动、齿根外露等问题,多为肾气亏乏。牙龈萎缩也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当你发现牙齿的缝隙变大了,越来越容易塞牙,就要留意身体的状况,极有可能是气血不足。

【7】月经量少
气血亏虚的女性,月经量偏少,颜色较浅,为淡红色,且质地清稀,经期较短,两三天即止。且行经时小腹多隐隐作痛痛,并伴有四肢无力、腰膝酸软,精神不振等症状。
【8】睡眠质量差
成人如果像孩子一样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表示气血很足;而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的人都是血亏。
三、气血不足,五红汤来补!
五红汤,是指红枣、红豆、红花生、红糖、枸杞五味红色食物共同熬制的养生滋补汤,对补气血有良好功效,而且简单易做。

材料:红枣七牧,红豆50克,红花生50克,红糖适量,枸杞5克。
做法:五味共同熬汤,连汤共食用。熬好后分两次服用,必须把豆熬烂,喝汤吃豆,不能剩下。
【1】红枣
味甘,性平,能补脾益气,改善血虚萎黄,红枣中的多糖成分能促进造血机能。
【2】红豆

性平,味甘酸,可利尿。消肿和健脾。红豆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是含铁质和维生素B12,有补血和促进血液循环功能。

女性经期失血多出现头晕眼花,面容苍白等,常喝加红糖的热红豆汤,能补血且改善贫血症状。

【3】花生

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和补血止血等功能。花生止血补血的功效主要是花生衣,其能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增加血小板的含量和改善血小板的质量,同时还能促进骨髓造血机能。

所以花生衣既止血又对出血引起的贫血有效。注意,必须是红皮的,粉色的不行。

【4】枸杞
《本草纲目》中载:“枸杞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明目安神,令人长寿。”

而且枸杞改善老花眼的事实还被大诗人陆游记载到了诗中:“雪霁茅堂钟馨清,晨斋枸杞一杯羹。”枸杞的作用颇多。

【5】红糖
甘甜、温润、无毒。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我方删除

上述五种食物都有补脾生血之功,单用有效,五味合用更能增加补血作用。此外,血压太低的人经常饮用五红汤,也会帮助恢复血压。

Tips:五红汤是一款特别适合女性喝的养生汤,补气补血的效果是一流的,快做上一碗来喝吧~
最后,由艾疗名媛课堂创始人黄老师
为大家视频讲解养生知识:
“气长命长,健康之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