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制造大师统续的书只配做板凳

前些年,有个很有名的说法。说大学之大,不在于有多少大楼,而在于有多少大师。

那,合乎逻辑的,为了让大学大起来,多制造几个大师出来,就是增加绩效提升成绩的捷径了。

正因为这,我们一下子就来到了一个大师遍地,泰斗成群的时代。

泰斗这称号好弄,就是活得久一点,然后一直在某个领域里领工资,学生再多一点,遇到自己的大寿啊,学校的庆典啊什么的,被拉出来撑撑门面,介绍一下学校的光辉历史什么的。也就成了。你捧我,我捧你,泰斗这名号,过家家就能选出来。

某某家也是这样。前几年网络流行过一个关于中国目前健在的法学家的籍贯统计,很说明问题。那个统计里,每个地区的法学家有多少我们放下不论,全国总共加在一起,还活着的法学家有四五百人。

莫说友邦惊诧,我们自己都惊诧的合不拢嘴。不才白学了这么多年法律,很多法学家的名字都没来得及认识,惭愧惭愧。

最近又出来个新说法,叫八零后法学家,2020年,最早的八零后也四十岁了,确实必须抓紧努力赶上某某家的称号了,不然的话,某某家还没着落上,就得努力去争取泰斗的头衔了。

泰斗和某某家好操作,靠群体就行,矮子里头出将军,战五渣里面玩儿久了的也能选出来个泰斗。

大师可就不一样了,如果抛开作法装神弄鬼那路大师的意思不说,大师这头衔不是非要哪个群体每个时代都得有的,空白了那就是空白了。

可是不行啊,需求巨大。既然大学的大是大师的大,那就得有啊!你家有大师,我家就得有,你家有一个大师,我家就得有两个,喽啰里拔也要拔出来两个。活着的要是没有,去世不久的,有弟子的也行,英年早逝没来得及有弟子的,那就想象一下要是活得长也就成了大师,也行!

如果以上都没有,那就某个大师的三传弟子,八传弟子也行。统续这个东西,有人考证是佛教的传灯啊禅宗的几祖什么的借鉴过来的。也有人考证说是本来中国就有,后者是为了说明韩愈的道统理论是我们本土的。我倾向于后者,毕竟血缘和家庭的原生性其中就蕴含着统续的观念,而且虽然我们不管这个东西道统,它的实质还是在的。即便是从佛教借鉴过来的,那也没什么,实际上有,名相的事情,并不值得如此大费周章的争论。

既然是某某大师的几传弟子,那么多少应该还是有点仙气,差不多意思的还有名人故里的争夺,有趣的是,西门庆的故里也有人争,不知道争过去之后是不是要编写一段西门大官人跟潘姑娘一段缠绵悱恻的凄美爱情故事。

这种几传弟子的追索不宜太长,否则,五百年前是一家,一个姓氏的都能冒领这个大师名头的所有权,争起来麻烦的很。可往前追个三两代,都是民国时期的。所以,只好流行民国范。

民国范儿这事儿很不好处理,比如有些赊欠嫖资的借条还在,抵赖不得,只能说才子风流。有些还在自己四五十岁的时候写的自述里面把曾经嫖妓的感受写在里面,更是难办,只好说是经历了思想危机,后来就好了,酒肉穿肠过,妓女怀里坐,心还是向佛的。

还有的,因为某些恶习进班房,还有的跟后辈小姑娘大讲房中术的,新闻啊帖子啊肯定是删不过来的,事情也遮不过去,只能是假装看不见。我们自顾自制造我们的。全都听不见。

还有个法子,是找那些不太被人所知的,描述其知识何其渊博,水平何其高深。只是谨守祖训,述而不作,只言片语里,我们就可劲儿的编排解说就是了。

给这位大师宣传的时候,思想找不到,只好再从这位大师往前追,追上个十代二十代的,最好追到两晋南北朝,风流文采,清谈执政什么的都说的头头是道,这会儿因为中间有这位大师做桥,不怕别人再说五百年前是一家了。高明的一塌糊涂。

认了祖宗,接下来就是找几句格言口号树立起来,这就算是某某学派的学术主张了。牌子林立。梁朝伟有部电影叫《新仙鹤神针》,里头各大门派出来搞事情那都是要扬旗的,亮出来旗号才好办事。梁朝伟他们师徒二人的点苍派就两个人,没有旗,搞得很没面子。

你看,为了面子,搞一个旗子充充样子,那也是不错的。有一类书就都是做这个的,我把它们拢起来做成了板凳,朋友来了,就多了坐的地方,这没准儿就是它们最好的归宿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