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绘画高潮的政治动力
由于当代艺术普世价值是去政治化,所以研究艺术高潮的政治要素,是绝少有人做的。但是我们并不忌讳,而且我们认为每一次绘画高潮的政治和经济因素,都是值得仔细研究的。
比如我们研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高潮,我们认为恰恰是意大利地区政权的真空状态,造成了教会的世俗化治理,因此积累了财富,同时又产生了建造大教堂吸引教众的需求。而这实际上也是政治。
意大利地区教堂脱离了哥特式文化,就产生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而法国绘画得以把意大利绘画中心的位置转移过来,其政治因素更是关键所在。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16世纪-17世纪,渐渐地趋同,走向了巴洛克风格。整个欧洲都在走巴洛克风格的道路。这是西方绘画第一次的热寂。法国据说是唯一不跟随巴洛克风潮的国度。但是法国本身也有两种潮流,一个是洛可可风格绘画,比如布歇,那种甜蜜的宫廷生活场景。另一个是大卫所代表的新古典主义。
大卫本人也是两次留学罗马的,所以他知道巴洛克潮流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但是他自己力主学习和恢复古典主义。
如果不是法国大革命,大卫很可能始终是皇家美术院一个有声望的院士,但是仅此而已。法国大革命的到来,大卫卷入了雅各宾派的活动,因此画下了《马拉之死》。随后雅各宾派被镇压,大卫也因此被关押。到了拿破仑执政,他又得到启用,于是全心全意地为拿破仑画巨幅的画像,做歌德派。多幅巨幅画像包括《拿破仑的加冕》,一时间大卫如日中天。
大卫的这段经历,随着拿破仑横扫欧洲,随着法国大革命的扩散效应,实际上彻底颠覆了法国路易王朝时期的政治和文化体制,包括绘画的洛可可趣味,被彻底地清除了。于是法国绘画必然是大卫、杰利科、德拉克罗瓦等的天下。而拿破仑实际上把法国的政治和文化象种子一样洒遍了欧洲大陆。于是法国绘画以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打破了巴洛克主义的热寂,脱颖而出,使得积蓄了巨大动能的法国绘画,形成了一次新的绘画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