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疫年思悟:生活需要仪式感
作者:王新环,法学博士、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北京市检察院专职委员 原标题:世道不景气,做欲望匹配能力的事
作者画像
疫情当前,虽无肆虐失控,但那些零星散落突现的病例,似隔离封闭管控防不胜防,加之病毒的变异,致神经始终紧绷。时常宅居家室,食宿作息随心所欲,躯体与心灵常遭失调紊乱。原来每天睡觉不到六小时,疫情期间嗜睡九小时。
今见诸有学者研究的文字说每晚睡九个小时的人,记忆力和语言能力有明显下降,这些是阿尔玆海默症等早期症状,之前不断有突然的猝死事例皆归因于睡眠少的专家意见。
于是乎,心无以坦然自若,在猝死恐惧或罹患痴呆忧念之间游移晃悠,纠结睡觉到底多好还是少好,令我心有郁结抑郁寡欢起来。
生的愉悦与死的惊骇交互,瘟疫的纠缠,顿觉风险意外无时无处不在,躯体脆弱不堪,心理脆弱不堪,愿望脆弱不堪,人无不深陷惊悚恐惧之中难以自拔。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身位效应是恰当的做事状态,适度的心忧和紧张会让人表现得更好,预先准备若干方案,来应付潜在不好的可能性,开始之前必要的仪式感是敬畏心的表现。焦虑用词是负面情绪,是思虑过度,是精神障碍范畴。
全球每 13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有焦虑症,这种病大多是因过于敏感引起的。为了生存和高质量的生活,每个人都在不断对周围环境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自身,得以生存并发展。焦虑是面临压力时的心理状态,是可以帮助生命体能够更好生存的基本情绪,是人在探测到相关环境有危险时的情绪反应,让人准备应对或是逃避危险情景。
焦虑通常是人遇到险境时的本能反射,这种状态会持续短长不等。危险解除时会慢慢恢复正常。如果危险始终都在,人就会长时间处于一种焦灼状态。
焦虑成因是遗传、环境、心理等多重因素作用导致的,其外因有:
一是对做事本身缺少兴趣无成就感,有职业疲惫倦怠感,
二是工作负荷重,职衔序位晋升压力大,
三是职场人际关系紧张,难以自恰。
面对社会射状扇面的行业,诸如IT公司、医院与律师界,是职场焦虑最具有代表性的领域。医者仁心围绕人这个中心要解决躯体疼痛同时要关照心理;围绕科技这个中心IT领域既专业又更新很快,是竞争激烈场域;律师是过度竞争市场无序,很难自我成长的群体,是法律场域险象环生的江湖。
我曾参与办理一起京城杀医案,耳闻目睹三甲医院医生满负荷工作的现实。听闻一名内科医生说,他当医生的这些年里几乎每天都很紧张,严重时整宿睡不着觉。他比急诊科医生值夜班要好一些,是可以睡觉的,但是他闭着眼睛躺在床上哪怕是睡眠状态中,只要听到护士走路声音,还没有等待敲门,他就能条件反射型的立马弹坐起来。
中国的医生确实面临更多的挑战。除了日常看病手术,还要花大量时间与病人家属打交道。身心的疼痛、经济困顿的压力,以及民众太缺乏医疗药物常识,需要用平和的语调做很多耐心细致又可能无效果的释医说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激化矛盾,挨骂甚至被打是瞬间发生的事,遭到投诉更是家常便饭司空见惯。
瘟疫当初,湖北医生尤其是武汉中心医院几乎整体沦陷,感染者众多仅重症与殉职者有十几位,医者虽见惯了病痛死亡,但没有比朝夕相处的同事一个一个离世而自己束手无策带给自己的心理冲击更盛。
刚送走同事又戴着口罩护目镜,穿着防护服,站立在病床前不眠不休与死神搏斗,医生和护士承受的是躯体的超负荷与心理煎熬的双重压力。
还有,源起于个别医生又影射医生群体的说真话的职业伦理压力。身陷险境、与惊险和危险相伴的“吹哨人”,他们的抉择与勇气,是社会需要的力量,但医生却背负着另一种压力。
正如一作家所说的那样:“在沉闷、哀伤和抑郁的前提下,对未来没有预期,导致人内心缺乏安全感。”瘟疫肆虐,每一个人都不能洁净地躲避世外。
普通百姓的经济收入无着,生存忧念会导致基本安全感丧失,他们忧念病痛袭来,又时时面临生存压力。
担负重托的各级公职人员既要负责整体谋划、对疫情进行方向性评估和社会运行整体保障,面临多战线出击的外在复合性压力与日日撞击拷问柔弱心理的承受力。
被隔离者身心煎熬是现实与直接的,民众也无时不刻地经受着疫情伤害的考验。
在疫情紧急时,躯体的医治最为迫切,心理上的纠结还无暇顾及,但这是个问题。随着瘟疫情势渐趋转缓,心中的郁结便会出现,需要得到解答、回应。
大量心理问题不是显性的,但要认识到深藏不露的灵魂问题终究必须要得到重视和解决,否则它迟早会溜出来惹事生非,极端时会危及躯体和他人。
今年没有任何征兆的突发的极端恶性犯罪案件,猛烈地撞击着吾等有点使命感的法律人。情绪感知、肉体和灵魂很容易撕裂开来,太多身体问题源于焦虑,自己经历的躯体不适是惊恐发作的表现。
当风高月黑夜深人静,行走在深街背巷之时,脑中突生有“侵入性思维”,会有周围随时随处有人出来抢劫伤害的莫名想法,这种心神不宁的出现绝不因为社会治安良好而避免,心理安全有时是莫可名状的。有些案件竟然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大街上,无辜的老百姓成为受害对象。
焦虑症出现,总会控制不住地放大对负面事务的念头,一种强烈的伤害惊悚与死亡恐慌瞬间袭来,事后带着心有余悸去医院查体时却发现不了有什么问题,躯体和心理均属正常。
近年来为解除疑惑,开始关注心理学、情绪管理与幸福快乐,研究接触与经办的案件中反映出来的精神领域里的心理问题。
焦虑固然能够让人把潜能发挥到极致,这都是积极的情绪现象,只有当焦虑严重到影响人的工作生活日常交际,表现过界时才称之有病症,此时才会进入到被发现的可能。当人不敢面对自己的焦虑时,这种焦虑就会泛化,弥漫到各种事情上,于是乎,焦虑情绪就转化为焦虑症了。
一般人都会有些程度轻的思虑烦躁,这是人对能力信心、欲望目的与未来不确定性的一种自然反应,当你觉得未来发生的事不可预测,不在你的把控之内,欲望可能落空时就容易焦虑,有时若干事情同时拥挤进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让自己很难事必躬亲周备顾及,时间不够、精力不济与能力欠缺,面临选择处置失据。
这时,就要找时间安静下来,问问自己,有多少是真的必须要亲自处理的,哪些是可以进行取舍的。不管是长远的人生规划还是短时的行为,无不都是在得与失之间进行权衡,有得必有失,反过来也是如此,有失必有得,同时也无非是在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进行权衡以及进行动态地平衡。得失选择和内外平衡,是一个人一辈子要面临并随时要处理的事情。想明白这些,不光能舒缓职场焦虑,人也会变得很有力量。
近些年来夜间时有失眠情况发生,好在睡不着时也不当回事,既然睡不着,那就坐起来做点别的事,看书、写作、浏览微信、翻看旧闻,任时间随意流淌。事实上,当失眠者将注意力从我睡不着觉,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时,往往更容易犯困产生睡意。
之于外部世界,一个人所能改变的部分其实很少很少,认真踏实去做比不断规划目标要好,要欣赏生命本身的能力和智慧,而现在我们缺少的恰恰是对生命的欣赏,“你要积极地生活,去拥抱这个世界的美好”。
做事懂得完成比完美重要,不断重新认识自己,出于自我保护,不去接触太多容易诱发刺激的相关内容,当人通过调整心态,让目标和自己能力相匹配时,有助于平复情绪缓解焦虑,令欲望安放自洽。最后一点不是不重要的,是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三十年来科技迅猛发展遍及所有领域,唯独对人类自身与躯体直接相关的心灵探索成果却寥寥可数成果仅存,甚至可以说是止步不前,对许多缘于文明负产品的心灵疾患总是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许多心理问题,并不是用调整心态保持知足常乐,以及在得失之间进行权衡比较选择这么如此简单了事,需要进行行为方式的改进。
可以在抵御外界诱惑和调整个人行为方式三方面去做尝试性努力。半生忙忙碌碌,无非是在做谋生和谋爱两件事情,需要认清来自这些方面的诱惑,一是尝试过低欲望生活,二是摈弃无效垃圾信息,三是参加有益于躯体健康的运动,同时做让自己和别人温暖的事。
物欲横流,周遭无不充满名、利、权与消费主义的陷阱,要智慧对待,从物质约束中挣脱出来,过着低欲望生活,不但可以减少腐败还可以提升情趣品味。把生活内容压缩到极简,是减少成本的“断舍离”。摆脱物累,卸除压负我们存在之上多余重量,让自己身体和精神变轻,整个世界变轻变亮变大。
这个世界诸多地方注定让我们无力、无奈与无助,你把生命的余日交给治疗,医生却选择了失误;你把病毒交给了技术,科技人却选择了无畏无期的探索;你把疾病预防交给了疫苗,逐利商家却选择了人体实验以及狡猾的病毒不断变异来挑战人类的智慧。生老病死是人的宿命,疾病、瘟疫、精神病毒一直在肆虐人类健康与生命,任何人都逃脱不过死亡的魔窟。
生命与健康如此虚弱,经不起病毒的袭扰、诊疗的无能和滥权无为官员的失策,封城中的武汉,无数的微信视频报道出一家家人撒手人寰和存活者撕心裂肺的痛楚,还有那因隔离封闭所导致的次生伤害,所有这些都击碎了命运交由医护、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是何等天真幼稚的梦魇。
任何事情回归到原点最有助于认清实质,医生也是一份职业,不能总是歌颂牺牲,仅此而已。我们自己要增强身体免疫抗体,存储自救自护的能力,要关照灵魂和精神世界,练就有抵御力的内心世界。
身处喧嚣世界而失去寂静,对人性改变最大,然而,被动封闭居家,不是正常心理需要的寂静,因为一想到外面充满病毒甚至空气中飘浮着气溶胶,每个同类身上都可能带着病毒,这种以人为敌的假定令心绪不能安然,这依然还是另一种失去寂静,更是一种心理遭受煎熬的无奈落寞。心静是一种心境状态,与周围环境喧嚣还是空旷无声没有关系。
人工智能深深影响并改变着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的分配。除了睡觉,几乎整天都生活工作在网络空间上,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观念、认知和意识,纯粹传统的东西都被人工智能加以整合。
传统载体的添附,令纯粹面目全非;生活的快节奏,使品味有蕴含的文化方寸大乱,仓促中没有文化。纸质的书香卷帙,被电子读频博弈得无情碾压。过往索取知识路径匮乏,被当下过度信息所掩埋,大数据云存储没商量的走进普通民众的视域。
我深以为“互联网不是缩小了人们之间的差距,而是拉大了人之间知识的鸿沟,导致人与人之间差距越来越大了”,互联网资源只属于聪明人在未来世界中立足。
在这个又大又复杂的世界上生活,要时时处处做到协调、适中和精致,以悦己为至上,才能不致于被动。抱有对健康与生命敬畏之心,却不对神灵焚香膜拜。获取能够刺激人们情绪的信息以及发表情绪化的言论,显性地影响甚至极易打破惯有的人心理平衡,勤于思考,五官回归到本有的功能。垃圾与无效信息充斥,让检索替代了思考与独立判断,真知识大量被淹没在沙砾荒漠中,让我们成为知识的拾荒者与求知路上的“流浪汉”,多重选择成了并不完全是快乐的痛苦,沙砾拾金只属如炬慧眼者。
人类正位于险境中,很难想象,几十年后,我们要面临怎样的景象,科技迅猛发展带给人类的不全是福祉,同时也可能带来人工合成的病毒。我们深知,生命乃不可逆的单行道,生命正值旺盛期,无论富足还是贫穷,生活依然要继续。空间胜于温情,悠然独处,把被动当做主动,是否拥有能力自处心理郁结,成为人才的显性标准之一。
坚持跑步成为习惯,运动健身构成日常,要远足亦为清扫心理尘埃,洗心革面的好方式。黄金在升值,纸币在贬值,股票是一张煊幻不露真容的幕布。酷爱户外活动者说,通货紧缩的时代,所有购物都可能贬值,但户外旅游的经历则不会,旅行是迄今为止最值得开销的行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