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龙桥,一座几乎原汁原味保存下来的古桥
接龙桥,一座几乎原汁原味
保存下来的古桥
古桥接龙桥(黄国俊摄影)
这座古桥位于西宁(郁南)故县城西门外,离西宁(郁南)故县城(今建城)很近。
这座古桥的用材是本地红砂岩,拱桥,用石灰修砌,是否混合了糯米浆,见不得而知。
这座古桥叫什么桥?建于什么时间?确实值得我们去挖掘史料,予以考证。
一、旧志中关于这座桥的文字记载
让我们来看看明、清各本《西宁县志》和民国《旧西宁县志》关于桥的记载。
关于西宁的桥,明万历二十年《西宁县志·卷之二·舆地志·桥》的全部内容如下:
文昌桥在县东门外,万历四年建造,十四年潦水冲卸,知县林致礼捐俸造复。十五年县□失火烧毁,今改迁于天妃庙前,委巡检李廷讷督工修整。
回龙桥在县东门外里许。
广济桥在县东扶独村,距城十里。
太平桥在下城峒,距县十六里,万历十九年潦水冲卸。近有异迹,商民往来病涉。委官典史诸厂督修。
利涉桥在县东大峒水口,距城伍里。
吴公桥在都城乡,知县吴道远建。
一行几人在研究古桥(严景明摄影)
译文:
文昌桥在县城东门外,万历四年〔1576年〕建造,万历十四年〔1586〕被洪水冲毁,知县林致礼捐献薪俸修复。万历十五年〔1587年〕县□失火烧毁该桥,如今改建到天后庙前面,委托都城巡检司巡检李廷讷督工改建。
回龙桥在县城东门外,距县城1里多。
广济桥在县城东面的扶独村,距县城10里。
太平桥在下城峒,距县城16里,万历十九年﹝1591年﹞被洪水冲垮。近来有奇异的事情发生,商人、百姓往来苦于涉水过河。委托典史诸厂监工修复)
利涉桥在县城东面的大峒水口,距县城5里。
吴公桥在都城乡,知县吴道远修建。
里面没有提到位于城西的桥梁。即在万历二十年间前,城西还没有桥。
康熙六年《西宁县志·卷之二·舆地志·桥》的全部内容为:
文昌桥,东门外一里。万历四年建造。后潦水冲卸,知县林致礼修复。寻失火烧毁,改于天妃庙前。后知县苏至卿砌石。
回龙桥,东门外一里许。
广济桥,在县东扶独村,距城十里。
太平桥,距县十六里,地名下城峒,万历十九年潦水冲卸。传有异迹,行人病涉。顺治十六年,知县曹钟浩砌石。
平政桥,南门外一里,康熙五年知县赵震阳捐造砌石,用大木成舆梁。远近便之,邑民立有碑记。
接龙桥,西门外半里。
利涉桥,东门外大峒水口,距城五里。
吴公桥,在都城乡,知县吴道远建。
山人与市博物馆陈副馆长(左)
观看接龙桥(严景明摄影)
译文:
文昌桥,在东城门外1里的地方。万历四年(1576年)建造。后来被洪水冲毁,知县林致礼修复。不久失火烧毁,改建到天妃庙的前面。后来知县苏至卿捐款砌石桥墩。
回龙桥,在东城门外一里多的地方。
广济桥,在县城东面的扶独村,距离县城10里。
太平桥,距离县城16里,所在地方的地名叫下城峒,万历十九年(1591年)被洪水冲毁。传说曾经发生过很奇异的事情。行人苦于涉水过河。顺治十六年(1659年),知县曹钟浩砌成石桥墩。
平政桥,在南城门外1里的地方,康熙五年(1666年)知县赵震阳捐资砌石桥墩,用大木架成桥梁。方便远近的老百姓,县里的老百姓立有碑记。
接龙桥,在西城门外半里的地方。
利涉桥,在东城门外的大峒水口,距离县城5里。
吴公桥,在都城乡,知县吴道远修建。
志中所列桥梁,位于城西的桥梁只有接龙桥。
康熙二十六年、五十七年《西宁县志·卷之二·建置志·桥》,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卷五·建置(下)·津梁》中,位于城西的桥梁也只有接龙桥,其表述均为:
接龙桥,西门外半里。
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七·营建(二)·津梁》中,位于城西的桥梁仍然只有接龙桥:
接龙桥在西门外半里。
据此,我们基本可以判断,本文所说的这座桥梁应该是接龙桥。
二、旧志地图中关于这座桥的反映
万历二十年《西宁县志·卷之一·舆地志·图经》,城西附近没有桥梁。
万历二十年《西宁县志》图
康熙六年《西宁县志·图考·西宁县城之图》,城西附近只有接龙桥。
康熙六年《西宁县志》图1
康熙六年年西宁县志》图2
康熙二十六年《西宁县志·图考·西宁县城之图》,城西附近只有接龙桥。
康熙二十六年《西宁县志》图
康熙五十七年《西宁县志·图考·西宁县城之图》,城西附近只有接龙桥。
康熙五十七年《西宁县志》图
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卷首图经城郭图》,城西附近没有接龙桥,只有城西北附近的联桂桥。与该志卷五《建置(下)·津梁》中“接龙桥,西门外半里”的文字内容有出入,是否道路道光初年,接龙桥又称联桂桥,待考。
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图1
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图2
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缺图。
清代4本县志的地图,充分说明这座位于西宁城西的古桥就是接龙桥。由于康熙六年的《西宁县志》已记载此桥,因此,可以确定,该桥建成于康熙六年(1667年)之前,换句话说,该桥建成距今,至少有353年历史!
在西宁(郁南)故县治(今建城),如今还有一座几乎是被原汁原味保存下来的古桥,而且是保存得如此完好,这真是西宁文化之幸!郁南古代文化之幸!这样一座保存完好,在多本旧志中图文并载的古桥,相信在云浮地区乃至广东地区,也不会多见。如何向有关方面申请费用,如何对这座古桥进行进一步的保护,应该成为摆在郁南县相关部门和建城镇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绝对不能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历史。希望有关部门和建城镇不会让我们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