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给人以美感,这样的书法趁早消失
最近,只要一看到有关书法创作的文章,基本上就分作两派,而且斗得不可开交。一派以名家自居,动辄发布一些有关污染大众眼球的作品,被众多网友称之为“丑书”。这样的作品比比皆是。这里隐去名字,只就作品而论,举例如下。
以上这些,有的人甚至混迹于中国书协,据说还有什么显赫的身份。但我们总感觉,这些所谓的书法创新,完全背离了书法的初心。可能有些人就立即跳出来反驳,说,你懂什么,我这是“书中有画,画中有书,书画同源”之类,并动辄就翻出古代的竹简、帛书、石鼓、碑刻之类。说类似的创作,古人早已有之。如果据此就认为这是创新,那么请问,这到底是是一种“师古”呢?还是一种创新呢?
确实,中国古代的摩崖棺木中确实有此类的文物存在,但是要知道,那些刻石的人也仅仅是一个工匠而已,他们的水平也仅仅就是个刻工的水平,他们多数位居社会的底层,平时就是靠刻字换取些微薄的工钱维持生计,至于他们的文化水平、文学素养、社会阅历、思想认知可能连现在的中学生水平都不如,有些所谓的书法家饥不择食,不管三七二十一,打着学习古法的幌子,也不加以区分的一概笑纳。说句不中听的话,就是只要看到石头上有字,就立即磕头作揖,奉若真经一样。
这些人还有一个特点,普遍喜欢包装自己,要不就是借助媒体、视频搞怪,披头散发,举止怪异,像耍猴一样的在人前卖弄,岂不知,这种作品即便是在拍卖市场上侥幸混个高价,时间一长,也不过就是个粪坑里的卫生纸,臭气熏天,除了糊弄一些收藏者,恐怕没有人把他们展现在大堂之上。因为这些书法界的曼陀罗,确实会毒害人的灵魂,不是入木三分,而是入骨三分。
说完这些丑书,再来看看“美书”。
以上书法带有很大的欺骗性,也是最受刚入门的书法爱好者的喜爱的。因为这些作品大多都是为了完成一些抄写任务,要么是考试为了多得卷面分,要么是写给领导看的文件,如果写的牵牵连连,满篇乱糟糟的,别人累瞎眼睛也认不出来,那会要误了大事的。尤其是当领导的秘书,更是天天活的胆战心惊,小心翼翼,唯恐出半点差错,所以抄写上的确是恭恭敬敬,不敢带有半点的个人情绪。所以这些字就不免出现千人一面、万人雷同,毫无个性的情况。网上,有些人在排斥丑书的时候,也总会拿出“写个楷书看看”教训人,实际上多是属于这一类,这些人也许是先天性的伺候主子的职业特征,造成了亦步亦趋的思想认识。如果非要跟他争短论长,除非把自己降低到他的水平,否则永远也争不明白,还是闭口不说的好,“任凭别人说甚,我只笑脸相迎”,这才是我们的情怀。
从一定程度来讲,这类规规矩矩的书法,也是另一种丑书。
书法应该有自己的灵魂,既不能泥古不化,也不能污染空气。这才是书法的应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