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的忠孝观及其现代启示(二)

《先秦儒家的忠孝观及其现代启示》

曾子是继孔子之后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曾子思想的影响下,孝文化在嘉祥得到不断发展。2017海峡两岸(嘉祥)曾子思想暨礼孝文化研讨会的相关论文我们已经推送完毕。为进一步构建和弘扬社会主义新孝道,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的社会风尚,现在,我们会陆续推送首届和2012年海峡两岸(嘉祥)曾子思想暨孝文化研讨会收集到的论文。今天推送的是沈阳师范大学教授、孔子研究所所长、辽宁省孔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星杰的论文《先秦儒家的忠孝观及其现代启示》,共分七次推送。

先秦儒家的忠孝观及其现代启示(二)

第三,侍疾。精心侍奉有病的父母和长辈。子夏强调:“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这里包括关心父母的生老病死。《礼记》中强调:“父母有疾”,在旁侍奉的子女要做到不讲究梳洗打扮,走路脚步轻轻,说话恭敬温顺,不吹弹取乐,不大吃大喝,不燥不烦,侍奉父母早日安康。“疾止复故”。(《曲礼上》)“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曲礼下》)这就是《孝经》所强调的“病则致其忧。”曾子还说:“孝子无私乐,父母所忧忧之,父母所乐乐之。孝子唯巧变,故父母安之。”(《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

第四,承志。子承父志,也是儒家提倡的孝道内容之一。《礼记·中庸》中道:“夫孝,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即所谓孝,就是很好地继承前人的遗志,很好地完成前人未完成的事业。曾子也曾说过:“君子之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以道。”(《大戴礼记·曾子大孝》)这里所说的“承志”,就是不辜负长辈和父母望子成人、望子成才的殷切期望,继承前人的遗志,光大父祖之业。

第五,立身。所谓“立身”,就是要立志成就一番大事业。《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孝之终也。”(《开宗明义章》)这是指出了立身扬名的途径,即由孝至忠,把孝于父母和忠于君国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怀孝亲之心,立报国之志,扬名显亲,光宗耀祖,忠孝两全。

第六,谏诤。先秦儒家无论是讲“忠”,还是讲“孝”,都强调“谏诤”,反对绝对服从的愚忠愚孝。孔子主张:“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曾子强调:“君子之孝,以正致谏也。”(《大戴礼记·曾子本孝》)荀子认为:国有诤臣,“封疆不削”,“社稷不危”,“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荀子·子道》)《孝经》中也说:天子有诤臣,“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不失其国”;“父子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谏诤章》)

先秦儒家所奉行的“孝道”,还包括“送葬”和“追念”等内容。这里面有“厚葬”以及“三年之丧”等陈腐的思想,同时也包含有积极意义的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论语·学而》)的文化心理,也是国民奉行孝道,怀念祖先,追思父母,承志述事的传统美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