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宝玉为什么宁愿当和尚,也不愿意跟薛宝钗过日子?
宝玉和宝钗成亲后,过了一段举案齐眉的日子,夫妻二人斯抬斯敬,和和美美,但后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宝玉竟出家当了和尚。薛宝钗从此守活寡,独守空闺,抱恨终身。她究竟怎么惹了贾宝玉?让他宁愿当和尚,也不和自己过日子。其中的答案,藏在《误终身》这首散曲中,宝黛钗三人的结局,早在故事一开始就注定了。
一、薛宝钗宜室宜家,但仅限于过日子,并不适合做伴侣薛宝钗是个传统女性的典型,虽然年轻时也有些小淘气,也有些小抱负,但终归不会出圈儿,还是恪守妇德,中规中矩的。都说恋爱要找林黛玉,娶妻还是薛宝钗,一点不假,薛宝钗的人设模式,宜室宜家,如果要求不太高的男人,都会适合这样的妻子。但薛宝钗这样的妻子,只能守家,对精神层面要求稍高点的男性,就会觉得枯燥乏味,甚至苦不堪言。为什么?因为她只会按规矩办事,不会尝试去懂你,与丈夫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甄嬛传》中的沈眉庄和甄嬛,情同姐妹一同被选为后宫嫔妃,为什么皇上最宠爱的是甄嬛,而不是美貌、才华、品行以及家世背景都更为出众的沈眉庄?
沈眉庄就是类似薛宝钗一样的女子,端庄大气,才华出众,但是这个是因为她太在乎规矩,以及外在的形象与评价,失掉了作为少女的纯真和趣味。而甄嬛不然,时常耍耍小家脾气,尝试着了解皇上的心事,逐渐走进男人的心里,这才是让人欲罢不能的伴侣。对于贾宝玉来说,真正懂他,能够走进他精神世界的,还是林妹妹。有一回贾宝玉参禅,了一首偈语:“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薛宝钗见宝玉动了参禅之念,后悔昨天不该把《山门》中的曲子念给他听,怕宝玉从此移了性情。而林黛玉却认为偈语只是个“玩意儿”,没多大关系。说罢拉着宝钗湘云去问宝玉,说了几句禅语,宝玉竟答不上来,黛玉便笑他愚钝,哪里配参禅!
林黛玉简简单单就化解了宝玉的心结,而宝钗当时却如临大敌,又悔又怕,可见他并不懂宝玉的心思。这就是《误终身》中所道的: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这首曲,是以贾宝玉的口气写出,他婚后虽然拥有了美丽温婉的宝姐姐,夫妇互爱互敬举案齐眉,但是到底她不懂自己的精神世界,三观不和,还是觉得终无益趣。
二、贾宝玉低估了自己对林黛玉的感情,高估了自己的忍耐力林黛玉死了,宝玉知道后彻底崩了,经这强力刺激后,失心疯反而好了,开始不慌不忙地和薛宝钗过上了日子。宝玉想梦里幽会林妹妹,可惜一直没梦见,不过借机避开宝姐姐,夜里调戏一下绝色小丫头柳五儿也算解压。
逐渐贾宝玉把思念黛玉的心,轻拿轻放在一边,享受这宝姐姐的妩媚风流,依旧我行我素。过了一段时间,宝姐姐可忍不住了,放下了新媳妇的羞怯,开始对宝玉用一番“大道理”来规劝。显然薛宝钗现在看宝玉,不再是别人家的孩子了,而是自己的丈夫。宝姐姐所谓的仕途经济学问,是宝玉最讨厌的东西,他生来就讨厌这些国贼禄蠹,他与林黛玉本来就是仙人转世,根本不堪被世俗玷污。这么一来,宝玉就越来越思念黛玉,毕竟黛玉才是唯一能懂他的人。他本以为前妻过世,就不该再念念不忘,可惜他高估了自己。这就是《误终身》中所说的: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林黛玉带给他的是精神上的认同感,绝不是简单的夫妻之间过日子,更不是为了柴米油盐,而去学习仕途经济学问。
三、薛宝钗低估了爱情,高估了世俗礼教,终致误终身薛宝钗无疑是金玉良姻的最终,也是最大受害者,人们普遍认为她是个胜利者,其实不然。宝钗自打知道了自己要嫁给宝玉,她就已经预感到自己未来的不幸了,况且还是什么掉包计,冒充林妹妹才能嫁过去,她对自己未来唯一的期望,就是成为贾家儿媳妇,获得个安稳的后半生。但事实却无比打脸,贾府后来被抄了家,她认为好好开导丈夫,宝玉将来能考取功名建功立业,还是未来可期的。宝玉是至情至性之人,根本不会按照常规套路出牌,她低估了人间的情意,更低估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
薛宝钗深受王夫人言传身教,用了母亲对儿子同一套方法,贾宝玉也用了他最极端的方式回应。你不是说我要重孝道吗,父母的期望不可违背,那好,我就去考个功名来,也不算难。贾宝玉考完试就没再回家,全了孝道,不背父母期望,俗世间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在贾宝玉赶考出发前,与家人拜别那一刻,宝钗就已经看出端倪,但为时已晚,只能像她的判词中所写: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为了嫁宝玉,守了那么多年不嫁,受了那么多委屈,好容易嫁过去,也没能留住丈夫人,更留不住心。只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