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林庵
在石门庵的右面山坡上,有一块大石头,石头上用水泥钢筋混凝土建了一座只有四条柱子和一个顶盖的建筑物。当我们攀爬上这块大石头,走进这个建筑物时,发现里面供奉着一尊不到2尺高的神像,但我们谁也不知道它是什么神,看地上的香炉,应该很久没有人来拜祭了。
站在这块大石头上,我们放眼四望,颇有“指点江山”的豪气。一会,我发现在石门庵后面的山坡上,有一座低矮简陋的房子,如果算直线距离的话,这座房子距离石门庵不到五米。
指点江山
我们于是从大石头上下来,到这座低矮简陋的房子去看个究竟。
当我们来到房子的前面时,还以为是一所弃置的民房,及至进屋,才发现里面供奉着好几尊神像,也有香炉,不过好像很久没有人来上香了。
这是什么寺庙?抬头看匾额,没有匾额。
从这座供奉着好几尊神像的房子下来,我们遇见了一位失明的老人,他左手拿着几支香,右手拄着一根竹子做的拐杖,一步一探地从崎岖的山路上走上来。同行的曾先生告诉我们,这位盲人在这里给人算命几十年了,据说算得很准呢。
我于是上前叫声:“大叔,你好!”然后问:“石门庵后面的房子是什么来的?”
大叔听了之后,立即用洪亮的声音回答我:“哦,是华林寺,原来在前面不远处的山上,后来倒塌了,我们在这里重建。”
我一听是华林寺,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天呀,大名鼎鼎的华林寺,如今竟然落到这般田地!”
关于华林庵。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三十·古迹志·寺观》载:
华林庵在城东三里(《李志·艺文》),旧为翠林寺,后添建佛阁,遂易今名。与石门庵背峙,如太华、少华焉。(有大峒、高山等处田十四亩。《诸志》)后庵圮,并迁建于石门庵左前(《采访册》)。
译文:
华林庵在县城东面,距离县城3里。(据康熙五十七年李玉鋐《西宁县志·艺文》)从前叫翠林寺,后来增建佛阁,才改为如今的庵名。华林庵与石门庵相背耸立,如太华寺与少华寺那样。(有大峒、高山等处的水田14亩。据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后来庵坍塌,一并迁建道石门庵左前方。(据《采访册》)
如此看来,华林庵原来是在石门山,但与石门庵各在不同一面的山,即华林庵在山的北面,石门庵在山的南面,大家相背而立。但光鹫在《纪梦编年》说:
去翠林里许,有梅坪山,山之阳石壁峭立,中通一洞,窈窱幽邃。
似乎最早的华林庵与石门庵并不同在石门山。
关于华林庵的庵址,看来是无法可以在一时之间弄清楚的了。反正是位于石门山北面的华林庵坍塌后,迁到了石门庵左前方不远处的山上,如今则迁移到了石门庵后面的山坡上,与石门庵同在山的南面,不再相背而立。
如今的华林庵
历史上吟咏华林庵(翠林庵)的诗歌很多。康熙五十七年《西宁县志·卷之十二·艺文志·诗》收入康熙三年的岁贡生区国龙《翠林庵》诗,在题目后注曰:“去城东三里”。其诗曰:
禅关隐西郭,花木上虚清。
像阁临桥水,僧窗载县城。
鸡鸣寺钟歇,日出市尘生。
悟觉观身世,孤衷嘿自惊。
有人认为“禅关隐西郭”的“西郭”是城郭的西面,以此判定翠林庵(华林庵)应该在西宁城的西面,不是东面,其实“禅关隐西郭”中的“西”是西宁的简称,郭是外城的意思。
金光绶也有《华林庵》(二首)写该庵:
其 一
四山清气集兰堂,仙梵花宫日正长。
盛夏不生寒谷暑,轻风徐透野林香。
人于静处心俱死,诗到闲中兴转狂。
一觉羲皇身自稳,任教尘外说炎凉。
其 二
苦竹寒溪绕破篱,耕锄于此自相宜。
两行豆麦成生计,半亩瓜蔬足乐饥。
入世每嫌怀璧拙,逢僧多悔买山迟。
禅关尽日无余事,漫赋菩提落叶辞。
岭南高僧光鹫也在华林庵写下了好几首诗。
康熙十九年(1680年)光鹫到西宁,首先就是驻锡在华林庵(翠林庵),后来到下城峒庞卯君家,当确定下城峒庞家的祖地荒芜到无法耕种之后,又回到了华林庵(翠林庵)过年。
康熙十九年(1680年)除夕之夜,光鹫在炉火旁的禅椅上坐禅。坐禅结束之后,在灯下研墨,写下了《翠林除夕即事》(二首):
其一
推倒虞渊赤羽鸟,晚堂钟鼓报年徂。
村童爝竹惊憨犬,野鼠偷灯嫁小姑。
寒绽水田三尺线,坐深檐雨一团蒲。
山中自了无庚甲,夜夜胡床火满炉。
其二
去腊郡斋今野寺,半生萍梗似蘧庐。
住山未觉寒将尽,为客方知岁易除。
野老索偿文字债,乡僧劝习佛陀书。
明年得遂投闲计,土面灰头学运锄。
第二天大年初一,光鹫走出翠林庵大门,四处而望,山下的景物都在自己的下面,良久,回到寺里,写下了康熙二十年第一首诗《翠林元旦》:
云里开门四望低,早莺啼遍乱峰西。
远钟出郭仍归寺,宿雨添泉尽赴溪。
心树渐枯同古桂,鬓花潜长逐新荑。
春来莫道无筋力,一日还应灌百畦。
华林庵供奉的神像
是年夏天,光鹫与诸公在翠林寺相聚,吃过晚饭,又和大家一起到香雪庵去,参加那里举行的文人雅集,写下了《长至日与诸公集翠林寺,晚过香雪庵分赋》诗:
沉沉钟鼓动微阳,山寺逢君即故乡。
未满百年常苦短,才添一线便为长。
林间留客环深翠,雪里寻僧得妙香。
何用吹灰发天籁,笛中无孔有宫商。
华林庵(翠林庵),一座历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的西宁寺庵。我万万想不到它如今竟然沦落到这个地步,痴迷西宁文化的我,对此真的感到十二分的痛心!
佛教文化是西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光鹫在《纪梦编年》说:
西宁诸山,多善知识,日与湛公游者,人各分化一方。云窝山有中介聚公,龙华寺有无尽印公。鼎峙角立,应求相望,西宁称为僧海。
一句“西宁称为僧海”,可见当日西宁佛教文化的繁荣。个人认为,振兴西宁文化的最佳切入点,是历史上十分辉煌的西宁佛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