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郁南端午习俗
郁南灰水粽
清代郁南的端午节习俗具体是什么样的呢?
最早记录清代郁南端午节习俗的县志,是康熙二十六年《西宁县志》,该志卷之一《舆地志·岁时》:
端阳日以角黍相馈遗,门悬蒲艾,小儿系彩缕于臂,仍设牲醴,切蒲艾,磨雄磺以荐,男妇长幼各饮雄磺酒些须,乃招亲友享之,其采药合药,亦多用是日。
角黍就是粽子。蒲艾是菖蒲与艾草。彩缕是彩色的丝线。雄磺又称石黄、黄金石、鸡冠石,是一种含硫和砷的矿石。“磨雄磺以荐”,就是把雄磺磨碎后祭祀。雄磺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
康熙二十六年《西宁县志》这段话的意思是:
端午节大家互相赠送粽子,在门前悬挂菖蒲与艾草,小孩子手臂上系上彩线,还要陈设牛、羊、猪三牲和甜酒,把菖蒲与艾草切了,雄黄磨碎来祭祀。男女老少都饮一点雄黄酒,然后邀请亲友来享用。人们采药和调配药物,也多数在这一天。
郁南平台灰水粽
与如今郁南端午节就是吃灰水粽相比,清代郁南的端午节风俗的内容丰富多了,除了吃灰水粽外,还要在门前悬挂菖蒲与艾草、喝雄黄酒。虽然如今也还有不少人家祭祀拜神,但比较简单,祭品是鸡、猪肉、粽子、水果等,清代祭品则是牛、羊、猪、甜酒,蒲艾、雄黄等。
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卷三·舆地(下)·风俗》:
五月五日,祀祖先,饮蒲酒,擘荔,以竹叶作角黍相馈遗,谓之灰水粽。镂艾虎,书朱符,为儿女佩。观竞渡,采药,合药,亦多用是日。(《张志》)至夜鸣金击鼓,迎神逐疫。(《旧志》)
蒲酒即菖蒲酒,是用菖蒲叶浸制的药酒。旧时风俗,端午节饮了这种酒,可消除疾疫。擘荔是剥荔枝,吃荔枝的意思。镂艾虎就是制作艾虎。艾虎是旧时端午节挂在房门特别是有新生儿的房门上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书朱符是用朱墨书写符箓。鸣金即击钲,钲是一种古代乐器,形似钟而狭长,上有柄,用铜制成。
云城、云安灰水粽
道光十年《西宁县志》这段话的意思是:
农历五月月初五日,祭祀祖先,喝菖蒲叶浸制的药酒,吃荔枝,用竹叶包粽子,互相赠送,这种粽子叫“灰水粽”。用蛋壳或独头蒜制作艾虎,用朱墨书写符箓,给孩子佩戴。观看龙舟竞渡,采摘草药、调配药物,也多是在这一天。(据康熙二十六年张溶《西宁县志》)到晚上,敲打钲和鼓,迎接神灵的到来,驱逐瘟疫。
上文说到,如今郁南端午节就是吃灰水粽。道光十年《西宁县志》所载的清代郁南端午节习俗,内容更丰富。除了吃灰水粽外,还有喝菖蒲叶浸制的药酒,吃荔枝,制作艾虎,用朱墨书写符箓, 晚上,敲打钲和鼓,迎接神灵的到来,驱逐瘟疫.
荔 枝
“观竞渡”三字,则明确记录了郁南清代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清代郁南县城(今建城街)外有文昌江,距离西江也不远,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是必然的!
清代郁南的文昌桥,可不是我们如今看到的像猪栏一样的文昌桥,而是非常有艺术性的一座桥梁,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清代端午节,龙舟来到文昌桥前的场面,是多么的富有诗情画意!
与云城、云安灰水粽几乎都用芒叶包裹不同,郁南的灰水粽绝大多数是用冬叶包裹,但清代郁南的灰水粽却是用竹叶包裹。“以竹叶作角黍相馈遗,谓之灰水粽”,不是《西宁县志》有记载,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清代郁南的灰水粽是用竹叶包裹的。
“擘荔”,无疑就是剥庞寨荔枝了。庞寨离郁南旧县城(如今的建城)不远,庞寨荔枝采摘后挑到县城出售,最正常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