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村采风记
高村者,昔之歌村也,万历五年东安开县,建都十六,曰晋康都,曰思劳都,曰思办都,曰杨柳都,曰都骑都,曰芙蓉一都,曰芙蓉二都,曰洪文都,曰兴贤都,曰新丰都,曰永禄都,曰阳明都,曰宣化都,曰遵仪都,曰平康都,曰春熙都。歌村隶于何都,今存各本邑志均无记载。歌村谭翁圣帝庙古钟铭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广东省东安县春熙都歌村堡谭翁甲,沐恩缘信会发诚心,捐资银两,虔铸鸣钟一口,重二百余斤……时乾隆四十一年仲冬吉旦立。”此乃歌村隶春熙都之铁证也。而乾隆四十一年仲冬,歌村已称堡焉,则证曾宪敏先生《高村镇建置沿革》所云“同治年间,春熙都废,分四堡,其中歌村堡有白梅、佛水、葵洞、清水、大田等村”,谬也!
高村旧街
歌村乃文化之地。东安之山歌,以其地为最盛,《人文高村》录歌村旧日山歌数篇,可见其一斑。而邑令汪公兆柯所纂之道光四年邑乘,其禾楼舞之载,乃三罗之最早者也。然则道光之前,禾楼舞已大行于东安矣。《毛诗序》曰:“情动于中而行之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歌村之歌山歌者,其歌之不足,手舞之,足蹈之,必也。然所舞者何?所蹈者何?禾楼也。否则,又何舞耶?
山人观摩陈碧宜先生绘画
歌村庙宇众多,罕有者,庙之古钟竟不熔于大炼钢铁之土炉。余曾于云浮博物馆得睹歌村佛洞三界庙古钟、陈张二爷庙之古钟、谭翁圣帝庙古钟、石牛盘古庙古钟、大田玄帝庙古钟、水尾关圣庙古钟,皆重器也。
黄家盛先生在绘画
歌村乃瑶人聚居之地。邑令庄公大中所纂之乾隆六年《东安县志》,其卷一之《坊都志》有“歌村、歌村猺”之载,且以“已上甲分”注之。则歌村、歌村猺乃歌村甲、歌村猺甲也。亦即歌村有汉人之歌村甲、瑶人之歌村瑶甲焉,其地为汉瑶共处无疑。
《农家小院》黄家盛绘
然此乃乾隆六年前后之大观也,万历间,歌村白梅之瑶甚为猖獗。邑令汪公兆柯之《东安县志》,其卷之二《兵防志·靖寇》曰:“东山贼窠……以深隘,莫若白梅、歌村、伏峒、石牛、青水、铁场、红豆、凤凰等山。……若白梅之猺,尝东出笑顶、枫木坪邀抢察院传牌。西则流劫上、下石矶,钩截江船,劫夺官印。”敢截劫都察院之传牌,钩截西江之行船,抢夺官府之印信,歌村白梅之瑶,洵猖獗至极矣!
《高村旧街一角》阮杰良绘
以此,东安乃于歌村、白梅各筑城堡焉。汪志卷之二《兵防志·旧防》曰:“歌村堡城一座,在县城西五十里许,周围六十五丈三尺五寸,高一丈三尺,厚三尺。更楼三间,内公署三间,茅屋一十七间。今城堡已圮,旧编民、狼二堡。其狼众原从广西调征罗旁,事平安插于此,授田耕守,设有狼目一名约束。”则堡内唯汉人、狼人耳。而安插狼人于堡者,盖以狼制瑶也。又曰:“白梅堡一座,在县城西四十里,周围六十五丈,高一丈,厚二尺四寸。内公署三间,茅屋四十间。今城堡已废。”
《农家小院》黄国俊绘
歌村诚狼人世居之地。汪志卷之四《外事志》之《狼》载:“狼人原属粤西土州狼兵,向有狼总一名。万历初年调剿罗旁猺贼有功,给以抚狼千总衔,钤束狼人,仍给狼田四十六顷耕赡。遇地方有警,调令裹粮听遣,无事则安耕为民。今县之西北歌村十三峒即其世居也。”
《农家小院》黄达治绘
歌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亦厚,余甚神往之。辛丑岁秋七月十五,云安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合东安文坛诸子采风于之,余有幸得与焉。然今之高村已非昔之歌村矣,古迹几无。万历三年之古井,竟饰以外墙之砖,掩以不锈钢之盖,古意尽失。而贻笑大方者,其简介竟言“高村百年古井,始建于万历三年”,乃不知万历三年至今己四百余年矣。可幸民国旧街几未破坏,虽斑驳苍桑,仍颇有民国遗风。家盛、杰良、碧宜、国俊、达治等丹青好手于此旁之农家小院泼墨点彩,冀写其神韵之一二焉。
《农家小院》陈锦刚绘
入夜,赏高村一河两岸之景,云浮乡镇,夜色如高村者,鲜矣!
采风毕,赋五言律诗一首记之曰:
久慕歌村地,今秋得访之。
堡城前代圮,瑶乱后人知。
山瘦云相醉,溪喧客独痴,
禾楼于此舞,风过起幽思。
古意尽失的万历三年古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