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残碑背后的“茶叶战争”

茶马古道上的背夫塑像。

晚清时期的制茶工具。

大相岭山谷间的激流。

晚清时期的制茶工人。

大山深处的重修大相岭路桥碑记。高富华 摄  

  当时,中国人出于垄断边茶贸易的需要,对雅安生产砖茶的制作过程完全保密,英国人古柏设法从客栈老板那里打听制作过程,他分不同等级的茶叶产地、采摘时间、制作工序、单价、销售区域分别作了详尽的描写,为印茶按雅安边茶的生产标准提供了精确数据。他断言:
  “中国一旦准许印茶入藏,印茶在与雅茶的竞争中可轻易获胜。印度政府所获效益将弥补鸦片贸易利润随时可遭到的损失。如果能用印度茶叶替代中国茶叶,这将是一个巨大价值的市场。”


印茶强行入藏

  1869年3月,古柏参加了印度加尔各答商会组织的活动,大肆鼓吹把茶叶卖到西藏路程短赚钱多。他向商会算了一笔账,印度与中国相邻,尤其是大吉岭、阿萨姆地区等产茶区与西藏相邻,这里修通了公路、铁路,与将茶叶运到欧洲相比,印茶入藏的运程较短。
  “若阿萨姆茶叶能达到雅茶的质量,便可轻易在巴塘以低价售出。茶叶是打通西藏线的有力武器,印茶若能取代川茶,英国将获巨利。”
  古柏的建议,引起英属印度政府的强烈反响。8后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条约”另附专条,允许英国人入藏探访。
  “探访”的结果,一场笼罩在“侵藏战争”硝烟下的“茶叶战争”骤然打响。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3月20日,英国出兵数百人,向隆吐山发起进攻,发动第一次侵藏战争,藏军奋起抵御。1890年,英国迫使中国签订《中英印藏条约》,1893年《中英会议藏印条款》规定,印茶五年后可入藏销售。1904年,英国再次发动侵藏战争。英国侵略西藏并动用武力是与印茶入藏的目的紧密相联的。
  川藏茶马古道的源头雅安,自然也是文史专家冯明珠关注的地方。近年来,她多次到雅安考察,2011年4月,她应邀到雅安参加茶马古道论坛,还在论坛上作了精彩的发言。
  “英国对于清政府从川茶销藏贸易中获利颇丰垂涎已久,一直企图用印度所产茶叶取而代之。英属印度茶叶不仅在国际市场上夺我茶利,在十九世纪末期,随着英俄帝国主义侵略西藏步伐的加剧,印茶暗渡陈仓,潜运入藏。”
  英国为使印茶销藏合法化,极尽其威胁利诱之能事,企图迫使清廷签约茶叶入藏章程。印茶强行入藏一事,在清廷引起激烈的反响,朝野出现“印茶亡边,抵制印茶”的声音。随后,清政府在发展川茶,抵制印茶作了若干努力,如创设九局,九局之一就是设置茶盐局,下设官运茶局,目的就是降低运输成本,抵制印茶。同时整修道路,拓宽“茶马古道”,在雅安筹建官督商办的藏茶(边茶)贸易公司,同时加快康区改土归流步伐,加大中央政府对康藏地区的统治。这一系列举措,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印茶侵入西藏的步伐。
  《重修大相岭桥路碑记》和“功德碑”,说的就是整修道路,拓宽“茶马古道”。大相岭桥路的整修,在当时也算得上是“浩大工程”。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川总督锡良到此“检查指导”,欣然写下《重修大相岭桥路碑记》。而荥经、清溪两县的老百姓交往方便了,如此“惠民”工程,自然也要感谢一下县大老爷“为民做好事”,也刻了一通“功德碑”谢恩。在文物专家眼里,“桥路碑”和“功德碑”隐藏着中印“茶叶战争”的故事,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详细的秘密考察

  印茶入藏,除了受到清政府抵制外,印茶在“口感”上也不被西藏人所接受。总觉得“缺了什么味”。古柏考察的价值在于向官方提供了有关雅安边茶入藏的详细情况和相关数据。随后,英印政府开始组织专门人员研究印茶入藏问题。1870年后,接连不断地派出间谍、领事官员在雅安、打箭炉一带考察。如基申·辛格、霍西等人考察川茶种植和边茶贸易,所收集的情报为印茶入藏做了充分的技术和商业准备。
  1891年和1905年,英印政府先后派罗森、哈奇森等人到雅安考察,他们从茶树的栽培到茶叶的加工,从茶叶的运输到销售,他们都进行了详细的秘密考察。他们以雅安为中心,考察茶山(蒙顶山)、茶路(经荥的“大路”和经天全的“小路”)、茶城(雅安、打箭炉)、茶人(吴理真)、茶事(莲花山会)等。在他们的笔下,蒙顶山茶产区的概况和历史、管理和税收、生产和加工、运输和销售等内容全部囊括,他们还考证了吴理真的生平和皇茶园七株茶树的来历,哈奇森称吴理真是“雅州茶行业的守护神”。甚至对“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一茶联的由来,他们也进行了考证。
  先后写出了《四川西部的茶树种植以及经由打箭炉与西藏的茶叶贸易》、《供应西藏的印度砖茶:四川任务报告》等考察报告,为印茶入藏提供了决策依据。其中《四川西部的茶树种植以及经由打箭炉与西藏的茶叶贸易》一书,在1895年出版后,百年后的2013年,印度Isha Books重印。说明直到今天,这本书依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辛亥革命以后,由于军阀混战,所有抵制印茶、整顿边茶生产运销的举措停了下来,印茶趁虚而入,渐渐地充斥西藏市场,印茶曾一度长驱直入,卖到了打箭炉。


艰辛的背茶包脚夫

  1908年,一个名叫布鲁克的英国人也走在了整修后的大相岭茶路上。
  布鲁克一边行走,一边写日记,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资料。布鲁克不仅记下了雅州印象,还记下了沿途的风物、人文以及道路情况。尤其是对背茶包到打箭炉的背夫描写,颇具人文情怀,读来令人震撼。
  “雅州是一座繁忙的繁荣小镇,它是青衣江上的一颗明珠,它三面环山。雅州又是西藏茶叶加工的大中心,茶叶就生长在附近的山上,脚夫把它带进雅州,在这里被焙干、揉制,然后包装在竹筐里,运到西藏市场上去……
  在大相岭半山腰,我们发现积雪覆盖,道路结着冰,路面很滑。于是,我们把带钉的铁板捆在鞋底,在一个劲儿猛吹的寒风里挣扎前进,艰难地攀登爬上山顶。
  上山的路上,我们看到了成百的脚夫。这些脚夫背着大背的茶叶缓缓地往上爬,一背一般有14包,每包重14到18斤,如果每包平均重16斤,就可能发现每一背将有224斤。有些背18包,那就是重288斤。看到14-18岁的男孩——也有女孩——背负着大约120斤左右(7-8包)的货物往上爬,是很平常的事情。这些东西一直背到打箭炉去的,那里离这里的直线距离不下60英里,而走大路足足有140英里(一英里 =1.60931公里),在地图上形成一个V字形,要翻过两座高山,而它们的高度都将近10000英尺(1英尺=0.3048米)……”
  半截“功德碑”,一段隐秘史。拂去历史的尘埃,在“功德碑”背后,隐藏着的正是一场波澜壮阔的“茶叶战争”。
  虽然印茶入藏了,但由于雅安边茶的独特的生产工艺,千百年来形成的独特饮茶口感,印茶受到藏族同胞的抵制,雅安藏茶(边茶)依然畅销康藏,背夫的身影依然出现在千里古道上。

(0)

相关推荐

  • 风中铃响马帮来2

    时而翻越高山.深谷,时而顶着草原的狂风.表面上看,马帮专业化程度极高,声势浩大非常体面,但这壮观的背后,也隐藏着他们为了在这片贫瘠土地上生存下去而付出的百般艰辛. 拉萨护茶之战 众多马帮抵制印茶入藏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三十二)

    4                                                              到了元朝,西藏已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统制中国的蒙古人,本来就是来自北方的马背 ...

  • 中国茶是如何走向世界的?——趣谈世界茶叶饮用史

    1919年,巴黎時髦的茶敘 "茶为国饮."中国人喝茶喝了1000多年后,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欧洲商船到了中国,中国茶才进入西方,茶叶才传入西方,茶入西方的身份最先还是"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五)

    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五) 赵尔丰在川边的改革赢得了清中央的赏识.力图全面整顿藏政的清中央很自然地想到主政川边的赵尔丰为派往西藏的人选.1908年二月,赵尔丰被任命为驻藏大臣兼川滇边务大臣.西藏地方政府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三十九)

    印茶入藏,直接影响了四川边茶的销售.嘉庆年间,行打箭炉的边引十万零四千四百余张:到光绪十九年后,减至八万张,即从年销一千二百多万斤,减到九百多万斤. 赵尔丰是清末经营川边的得力干员.光绪三十一年(公元 ...

  • 茶界意外:普洱茶的源起与第二春

    给眼睛一点闲暇, 用耳朵感受小约的茶趣. 说起普洱茶,大家都不陌生.自从普洱黑茶在1999年昆明园博会上成功打入日本市场,一炮而红,这普洱减肥茶便又从日本重新火回了自己的故乡. 据小约所知,经过堆渥发 ...

  • 索县电商|西藏茶叶贸易简史

    自文成公主入藏后,饮茶在西藏渐成风习,茶叶需求不断增加,茶叶商业贸易也兴盛起来. 唐朝时期,藏汉的茶叶主要贸易形式为"物物交换",藏民将牲畜.皮毛.药材等物品运到汉藏边界交换茶叶贩 ...

  • 藏茶

    历史上,西藏并不产茶.茶叶在川.滇等地被制作成茶砖.茶饼,经茶马古道入藏.西藏和平解放后,才正式开启种植茶叶的历史.如今,独具特色的"雪域高原茶"开始走向全国-- 在这个与茶有着不 ...

  • 科普专栏:一招教你喝对藏茶

    很简单,喝对藏茶只需要记住一个通用密码"1546",很巧刚好是雅安茶厂的起始年份哦! 1 一块宝地:便是指雅安这块宝地,雅安地处神奇的北纬30度,拥有世界唯一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多雨 ...

  • 雨润雅安生茶香

    一 成都西南方向百余里,便是雅安. 雅安地处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之称.成都平原延展到了此处,不再甘于平坦,地势连绵起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