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双输的博弈,华为为何选择硬刚腾讯?
文/螳螂财经(ID:TanglangFin)
作者/XL
1月1日,华为游戏中心一大早就突然下架全部腾讯游戏产品,又于当天晚上重新上架。两位大佬可谓是掐得毫无征兆、结束得猝不及防。
2021年商战第一枪,吵的是分成比例的问题:腾讯要求70%的分账比,华为觉得不行,要五成,就这么简单。
消费者热议谁是谁非,说实话,大可不必。人家俩商家讨论韭菜怎么分,韭菜还要关心自己站哪边?当然,作为一颗有追求的韭菜,这不妨碍我们旧瓜新吃,解读一下争端的实质、结果与影响,以及目前普遍存在的两个认知误区。
01
三七还是五五,20%看起来不算多,但想想王者荣耀的体量——日活过亿、游戏付费榜单长期霸榜,20%带来的分成目测至少得是九位数,其间利润足够让两家巨头动手。
那么整个事件脉络十分清晰。
腾讯顶着互联网巨头光环,一手有优秀作品、一手有自身渠道,不想太看手机厂商的脸色。而华为过去两年接连受到制裁,手机发布不畅,面对愈加艰难的生存环境,不肯把嘴边的肉重新划出来分走。
其实对我们消费者来说,出钱买你们服务,只要没涨价,我站C端,与我何干啊?
如果非要去评价,华为跟腾讯,抛开他们所有的身份与光环,对消费者来说唯一的区别就是:腾讯是内容生产者,而华为是内容分发者。
而这场纷争的实质,也就变成了“做内容、和做渠道的商家,哪个分钱多一点更合理”这么个问题。
就好比写书的就是内容生产者,而出版商就是内容分发者,是渠道。那么我们作为读者,拿20块买本书,是希望作者多拿钱还是出版商多拿钱?
放到今天的问题上,游戏开发方——腾讯,就是写书的作者;渠道商——华为,就是那个出版商的角色。
我想大部分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图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内容本身,而且作者本身具有唯一性,出版商却能有很多个。
有人会说,腾讯贼喊捉贼,自己明明也扮演渠道方的角色。但单单在这次冲突里面,腾讯的角色就只有一个。
国内游戏行业,好游戏不如好曝光量,是圈内公认的事实。这不仅是腾讯与华为的问题,而是国内游戏开发费方与渠道方普遍存在的关系。
两者相争的这20%的差价,衡量的其实是“渠道分发”的价值。这事件往远了说,是游戏开发商与手机应用商店渠道平台博弈的缩影——日益强势的游戏公司正寻求更为广阔的盈利空间。
02
那么结果呢?
腾讯与华为闪电和好并发布合作皮肤,但这次对垒,“螳螂财经”猜测,大概率是腾讯跪了。
这场争端,起先是华为先发制人直指腾讯,把俩B端之间的冲突,抖出来给C端看,弱弱表示敬佩腾讯“绝对的市场地位”,但“不赞同”腾讯的要求。听出这里面的弦外之音以及绵里藏针了吗?
接着把腾讯游戏下架,然后腾讯自表正“积极”跟华为协商,“争取”尽快恢复,对用户“深表歉意”。然后很快,游戏就恢复上架了。
孰强孰弱,从两边的声明措辞可见一斑。另外,执行下架上架操作的都是华为,如果腾讯没有让步,华为是可以选择不采取后续措施的。就算被迫做事了,怎么也得搞个官宣,出头说几句话,找回个场子来?
打个粗俗点的比方。山头两个当家的闹了意见,大当家的果断把二当家的武器给下了。然后俩人进小黑屋暗搓搓商量一通,出来的时候谁都没表态,但二当家的刀已经重新别上了。任谁不会想,这是二当家的服软妥协了?
有意思的是,华为声明里面强调了腾讯绝对的市场地位。实话实说,如果没有几十年来各大渠道的“吸血”,所有大大小小的工作室都把资源投入到产品研发上面,想必腾讯游戏还真没那么容易一家独大。
这么说来腾讯还该感谢华为压住了各个开发商,让它们没有足够的钱来做出足以与企鹅抗衡的产品。
这不友方么?没什么好打的,闪电和好挺正常。
03
有网友暗叹腾讯不够硬气,本身掌握了微信和QQ两个最强大的渠道,为什么还要让华为、小米去赚高达50%的渠道分账比?
这是因为国产安卓手机厂商掌握了系统底层,辖制APP厂商的手段,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假设你从国产安卓手机的微信游戏中心下载一款游戏,那么有很大概率会被手机系统截获,并建议到应用商店下载。如果你点“同意”,就会跳转到应用商店,充值流水的五成依旧给应用商店这个渠道。
甚至说,手机厂商可以从底层禁止运行微信/QQ安装包,或者禁止对其进行更新。
为在国内,不算垄断也算巨头。数据显示,截止至2020第一季度,华为在国内市场份额稳坐第一。都说背靠微信的应用宝是第一大分发商,但是华为万一从系统层面禁止第三方应用的安装,就算是强如腾讯,也得稍微考虑一下。
这波操作,只能说企鹅能屈能伸。
04
关于这场风波,很多吃瓜群众有两个误区。首先我们要明确,是华为游戏中心把腾讯的游戏给下架了,而不是腾讯游戏选择不上架华为。
对于双方的分歧,华为采取了“你不同意我就把你游戏全下架要你好看”的策略。既然是商业条款,那双方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谈不拢也很正常。
但华为先发制人的声明直接把锅抛给了腾讯,打起了煽情牌、占据了弱势地位,搞得好像是腾讯选择了单方面改变协议、决定不再服务华为用户了一样。
这也是我为什么会觉得华为此番操作颇为“绿茶”。
事实上,华为完全可以选择不下架慢慢谈,以自己游戏中心的用户体验为第一优先。而不是以牺牲自己用户的体验为代价,来作为和腾讯商业谈判的筹码。
“螳螂财经”说下第二个误区,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会说:腾讯要跟华为谈分账比,应该先把自家应用宝的分账比降低到30%以下再说。
殊不知,整个安卓手游市场五五分成的惯例是由“硬核联盟”确定的,除了小米,几乎所有国产手机巨头都是硬核联盟成员。在国内做游戏分发,绕开硬核联盟是不可能的,它才是价格引领者,应用宝等非手机厂商渠道只是跟随者。
而且,应用宝仅能占据国产安卓手游分发市场的10-15%,而硬核联盟加起来能占据50%以上,就算应用宝主动降低分账比,对大局的影响也是非常有限的。
华为声明中提到“我们敬佩腾讯游戏在行业内取得的成就与绝对的市场地位”,在当下反垄断的大背景下,似乎是在暗示腾讯的市场垄断地位。然而细究起来,反而是华为所处的硬核联盟涉嫌垄断的可能性更大。
据称,硬核联盟以硬件优势带动用户优势,旗下应用商店渗透率已达65.7%,是目前渗透率最高的应用商店渠道。
它们中的任何一家单独拿出来,都没有绝对垄断力,但通过产业联盟、一致行动,能把分成要到五五开;而更具垄断力的苹果,却未必拿得到这个利润。这为当下的反垄断,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思考角度。
游戏行业在中国本身就是走在意识形态的边缘生意。这场对战华为暂时赢了,但如果整个游戏行业的博弈上升到高层注意+底层热议的局面,对两个巨头来说,未尝不是个短期双输的结局。
05
其实作为华为的角色,真想让腾讯“臣服”,最好的办法不是打嘴仗,而是应用技术优势以及近几年积攒的国民好感度,把自己领域内iPhone等竞品通通绝杀。
等华为在国内手机市场占据绝对地位的时候,人手一个华为,所有游戏厂商推广都绕不开它。到时想让腾讯什么姿势低头,它都会照办。
但继续卡渠道高收成的算盘,怕是打错了。
从大趋势上来说,手机的渠道地位会不断下降,就像运营商的地位下降一样。内容好没渠道,靠口碑一样能传播。但有渠道没内容?那就彻底完了。
渠道为王是比流量为王更恶劣的存在。真正与渠道正面刚的,是米哈游在《原神》上的操作:PC先行+全网超高的热度让米哈游有足够的底气和各种高抽成渠道分道扬镳。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不上这些渠道,现象级依旧是现象级。
内容为王的本质就是用户为王,这不论对于用户还是行业,都是最好的时代。
国内应用市场混乱催生了两件事:一、相对稳定的第三方应用平台酷安。二、相对稳定的第三方游戏平台TapTap。两家都以几乎不收渠道费出名,前者尚在百万DAU成长,后者已经率先跨过了千万DAU大关。
受近日腾讯和华为的纠纷刺激,TapTap一月四日股价大涨20.38%,创历史新高,出乎意料地成为这场纷争的最大赢家。
06
以往的妥协,如今的强硬,似乎预示着时代的变幻。人们或许从未想过,以通信技术为核心业务的华为,会与以互联网服务为核心的腾讯迎来一场争端。
类似渠道与内容之争的案例还有很多,根本原因就是作为流量来源、自身话语权强势的渠道方经常把手伸向上游,使原本的合作关系变成竞争关系。
2008年到2010年,百度和淘宝开战。淘宝屏蔽了百度爬虫,禁止百度抓取淘宝网的用户数据、商品、交易数据,而后,百度开始大规模清理淘宝客网站的动态API内容。
在快手直播业务早期,YY功不可没。很多原本来快手引流的YY主播在快手一夜爆红,于是快手从YY挖了大量主播,后者措手不及,双方由合作变为竞争。
互联网行业是一个高度趋向集中的行业,大公司拼命往全能型企业发展,这种对于上下游业务的整合,让大公司之间不断发生碰撞。
摩擦甚至战争,将成为未来几年巨头之间的常态。
回归到这场争端本身。任何一个成熟的市场,内容方的占比都是逐渐提升的。现在游戏产业地内容方有了更多选择——去买量、去TapTap吸引核心用户、去B站吸引年轻二次元用户等。应用商店仍是重要渠道,但不可替代的日子似乎已经看到尽头。这就是莉莉丝、米哈游、腾讯等游戏厂商挑战渠道分账比的根本原因。
TapTap创始人黄一孟曾在朋友圈谈及此次争端,字里行间充斥着他们作为新兴渠道的底气:
“渠道都是纸老虎,照我说腾讯也不要找什么华为积极协商了,让子弹飞一会儿,看个一个月,保准用户量不会有影响,利润反而还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