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仇家】仇家古村拾遗
我离开仇家老家,定居他乡近50年了。每次回老家看到村口明清时代留下的古桥、古井中的一汪清水、弯弯曲曲伴我长大的卵石古道……这些已成为历史的遗存,并慢慢地在湮没和消失。这时,我就会思绪万千,总想为她写点什么,今天就以《仇家古村拾遗》为题,用拙笔略表我的思乡之情。
仇家村坐落在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笔名“雷婆头峰”下,村庄四周青山环抱,溪流纵横。东距梅林街约4公里,南距宁海县城10公里,与杏树村相连,2006年合并为一个村。村前相见岭古道,上通台州、温州;下达宁波、绍兴,地理位置十分独特。
仇家村建村已有850多年历史。南宋抗金名将仇愈,字泰然,任沿海制置使,镇守浙江、福建二省,官封宝文阁大学士,二任明州(宁波)制置使。其孙仇渊,宋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任宁海县丞,择地在此盖房定居,以姓氏为村名,称为仇家村。
仇愈第十七代嗣孙仇兆鳌,清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至翰林院内阁大学士、礼部侍郎、吏部右侍郎。他为纪念先祖仇愈功绩,从宁波来仇家村宗祠题下:“生为正臣没作明神英灵亘留天壤,能念吾祖聿修其德继起长望子孙”的楹联,勉励仇氏后裔要以先祖为楷模,确立做人方向。
仇氏后裔不忘祖训,世代尚武,且精忠保国。仇愈的23世嗣孙仇可香清代曾任都尉,略有建树。其子仇国华从小习武,祖传的100多斤大刀,练得得心应手。又兼习仇氏太极剑和太极拳,武功高超,清同治年间科考中武举人,清同治六年任宁波千总。清光绪二十年升至宁波护中军都司,一生守卫祖国东大门。其孙仇起旭生于1916年2月。1939年,当我国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阶段,国家号召有志青年参军抗击日寇。为了响应这个号召,仇起旭徒步到东阳县黄埔军校报考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黄埔军校第七分校第16期步兵科。毕业后在新疆任国军连长,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后返家。
仇家村有850多年的建村发族史,沉淀了一大批文物古典。《湖山仇氏宗谱》就是一部极其珍贵的宗谱。这本宗谱长53厘米,宽30厘米,这种规格比一般家谱大一倍。更令人称奇的是,这套宗谱序和部分文字均用“泥金”书写,还有部分彩绘祖宗像,虽然有部分缺页,但金字依然金光闪闪,彩绘仍十分鲜艳,据说这是出自国画大师潘天寿父亲潘秉璋先生之手。
南宋仇愈宗祠更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宗祠建于明末清初,雕梁画栋十分精美,除没有藻井外,其它各方面均可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岙胡胡氏宗祠媲美。
宗祠的仪门口,有一对醒目的木刻抱联。抱联上写:宋代名臣起,湖山望族长。仪门内,有一幅大型的匾额,上写仇氏宗史。介绍仇愈来自山东青州,他为宋廷保驾南渡来到浙江。任沿海制置使兼明州太守,被宁波人民称为史上贤官。
正厅东首挂着17世祖仇兆鳌的史绩匾额。仇兆鳌字沧柱,清朝进士,官至翰林院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和吏部侍郎。他在定国安邦上政绩凛然,清康熙帝称赞他:言行不苟,不可多得。他的著作甚富,《杜诗详注》最享盛名,至今高等院校把它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之一。
正厅西首立着一个祖碑,介绍湖山仇氏的来历:仇愈之孙仇渊南宋绍兴丁丑年进士,委任宁海县丞。仇渊爱宁海湖山,遂定居北乡七都南岙(仇家),其后裔衍嗣至今。
厅堂正中挂着“勋高南宋”大型匾额。示意始祖仇愈在南宋立下了不朽功勋。这幅匾额与仪门口的抱联都是清朝张希良所题。张希良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翰林。历左右春坊赞善,纂修三朝国史、一统志、明史、春秋讲义类函。累官侍郎,督学浙江,致仕归。希良工诗文,尤湛深古学。著宝宸堂集四卷,及春秋大义、《四库总目》宋史删、文章翰海、格物内外编等,并传于世。张希良康熙三十八年任浙江提督学政(相当于现代分管教育的副省长),他概括了仇愈的功绩,示意后代要继承先祖的精忠保国之志,为国出力。
仇家还珍藏着仇愈五十岁大寿时的祝寿像。这幅画像仇愈头戴乌纱相吊帽,身着紫色大袍,脚穿乌黑靴子,双手相搭胸前,端庄大方、慈祥善良、和蔼可亲。画面上有题跋,其中有五行草书“仇愈牒主准,敇故牒绍兴元年四月牒,举知政事秦”。据行家分析,这是当年秦桧的题词。
仇家原村口有三个道地,是该村古村落典型的代表。《缑乡奇景》作者周明礼先生是这样描述的:雷婆头峰下仇家村的古建筑工艺,却像一曲凝练的乐章,使人难以忘怀……这三个道地的墙都是马头墙。闾门是门楼式的,上有浮雕石刻,闾门前有照壁,上面也有浮雕石刻。
道地是卵石铺成的。整个院子的建筑为江南民间典型的三合院。四周廊柱上的斗拱都雕着形态各异的人物、花鸟,门窗上端都用栲头拷成,并有木刻题词。这三个道地中,一个为举人仇国华之家。
上世纪末,这里的古居还基本保存完好。近十几年来渐渐的人去楼空。三个道地一个被大火烧毁,两个现摇摇欲坠,已残缺不全。最近我回了趟老家,拍了几幅古居的门墙,权当为历史留档。举人仇国华古居闾门两旁石刻对联依稀可辨:
上联为:瑞起南阳新宅地,
下联为:荣叨北极耀门庭。
西北面马头墙保存完整。民国时期乡长仇新科家的道地闾门顶,前照壁浮雕人像清晰,雕工精美,人物栩栩如生。
拾遗
编辑:葱丛
图文:仇叶祥(笔名金溪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