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子弟对父辈、先烈永远的怀念(系列之二)

文/孙淑芬(广东阳春市)

摄    影:胡新伟等四野子弟

五、八一随想

木棉树,

英雄树,

脊梁挺立如砥柱。

木棉花,

英雄花,

生命绽放胜红霞。

树骨傲,

花魂雄,

烈焰凌空气如虹,

树志高,

花意春,

江山秀丽更鲜新

孙淑芬

2019.八一

六、今天是中国共产党97岁的生日,用什么纪念党的生日?在近百年的历史中,红军长征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能忘却的历史。在八十四年前长征的湘江战役中,一百多个红军重伤员在广西灌阳新圩,因未能跟随部队转战,被当地的恶霸及反动民团绑住手脚,活生生扔下酒海井而壮烈牺牲,而他们的年龄只有二十岁左右。今天,就用回忆这一百多个红军先烈来纪念党的生日吧。

红军铁骨

一一致酒海井里年轻的红军战士

你那蓬勃的身躯,

风华正茂,

意气风发,

青春无敌。

可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

为了中华民族,

为了真理,

为了今天,

你却倒在了八十四年前的湘江战役。

一百多个年轻的红军重伤员,

未能跟随部队转战,

在广西灌阳新圩,

被惨无人道的敌人,

用令人发指的手段,

活生生地扔下了酒海井。

一百多个年轻生命啊,

在芳华绽放之时,

永远淹没在深井之中。

年轻的红军战士,

黎明前的黑夜漫漫长。

那时党多艰难啊,

你没有讲价钱,

义无反顾跟着长征。

湘江战役多惨烈啊,

你没有谈条件,

毫不犹豫拼杀在前,

直到奉献自己的生命。

年轻的红军战士,

你们的悲壮故事,

让人们明白:

锤头镰刀

为什么那样坚毅,

五星红旗为什么那样鲜艳,

是因为有你们坚挺的脊梁,

是因为有你们执着的信念。

锤头镰刀是你们的身躯,

顶天立地,

撑起共产党的天下。

闪亮的五星是你们的眼睛,

饱含希望,

释放出必胜的光芒。

年轻的红军战士,

没等到新中国开国大典的那一天,

没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

没听到毛泽东在天安门庄严的宣告,

牺牲的时候,

名字都不曾留下。

八十四年了,

依然沉寂在冰冷的酒海井,

血肉化成了淤泥,

可铁骨仍然铮铮,

等待着共产党,

亲手把你捧出来的那一天,

因为你是共产党的人啊。

等待着重见天日,

看一看梦想的新中国,

因为这是你牺牲的意义。

等待着铁骨入土,

嗅着泥土的芬芳长眠,

因为这是你生命的告慰。

岁月安好,

国运昌隆。

酒海井里的红军英灵,

党没有忘记你们。

你们的墓园已建好,

经第一阶段的艰难挖掘,

二十位烈士的骸骨已重见天日,

庄严地移入墓园,

入土为安。

红军是播种机,

红军的种子开花结果,

劳动人民已经翻身作主人。

红军是宣传队,

红军的精神后继有人,

人民正在奋斗你们未竟的中国梦。

酒海井里年轻的红军战士,

你们为之牺牲的理想,

永远镌刻在共产党的誓词里;

你们的呐喊已化作了《国歌》,

永远回荡在祖国的蓝天;

你们的宝贵生命已融入中华热土,

永远活在祖国的怀抱里,

孙淑芬

2018.7.1

七、与祖国同在

一一致牺牲于桂山岛的四野将士

美丽的桂山岛,

天,是那么的纯,

水,是那么的蓝,

风,是那么的柔,

树,是那么的绿。

桂山舰烈士纪念碑,

屹然矗立山坡上,

眺望着万山群岛,

俯瞰着伶仃洋,

默默地注视万里海疆,

静静地分享万家灯火。

万山群岛之战,

四野收官之战。

遥想当年,

毛泽东振臂一挥,

将革命进行到底,

四野将士浩浩荡荡,

挥师海疆,

猛追穷寇。

桂山号,

新中国首批海军战舰,

昂首鸣笛出击,

骑海擒敌。

为了新中国,

“桂山号”以小战大,

毫不畏惧,

博击至失去战斗力,

舰上大部分将士壮烈牺牲。

从此,

垃圾尾岛更名为桂山岛;

从此,

桂山舰勇士永生桂山岛。

从此,

他们的浩浩军魂永铸桂山岛。

海浪涛涛叹英烈,

颂词朗朗唱军魂。

魂归桂山岛的四野先烈,

大海亲吻着你们,

那是人民的敬仰;

浪花簇拥着你们,

那是民族的敬意;

舰笛伴随着你们,

那是战友的敬礼;

鲜花依偎着你们,

那是亲人的敬挽。

伶仃洋上不零丁,

文天祥,

“留取丹心照汗青”。

先烈们,

战敌捐躯为新天。

你们,

功绩比天高,

英名比地大,

生命比海深。

阳春四野子弟:孙淑芬

2018.06.03于珠海外伶仃岛

编辑: 伍建森

摊上事了!桂林一官员被逮捕,曾官至正厅级!

全州大西江镇大石江村的德治烙印:济世五道

(0)

相关推荐

  • 古蔺双沙红光村的红军故事

    古蔺双沙红光村的红军故事 罗 树 <古蔺县地名志>载:"双沙红光村位于双沙镇西部,距镇政府五公里,东至红沙.南邻普庆.星光.西靠叙永县,北连河屯村,辖区内有羊路山红军坟.&quo ...

  • 天择杂谈的主页

    #月圆话中秋##诗酒趁年华# 1935初,红军四渡赤水期间,在仁怀境内虽然只停留了三天,但是正是这宝贵的三天,使红军大量伤病员得到恢复. 当时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茅台镇时,由于一路征战,不少红军战士浑身是 ...

  • 时洁琼作品《向革命先烈致敬》(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作家驿站>欢迎您!        本平台为: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 ...

  • 《四野诗词选》第428期:七绝 到解放海南战役决战胜利纪念园缅怀先烈

    七绝   到解放海南战役决战胜利纪念园缅怀先烈 陈奋 2020.1.4. (2019.12.12.和同事到澄迈县解放海南战役决战胜利纪念园缅怀先烈.美亭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43军等渡海部队在琼崖纵队的 ...

  • 隐蔽红军战士的猫耳洞

    乌当区新场乡.百宜镇游 贵州游侠 六.隐蔽红军战士的猫耳洞--指鹿为马 向张大哥询问其爷爷隐蔽红军的猫耳洞,他说按指路牌来说就在他家不远处.于是我们请其带我们去看一看.由于车上已经有了五人,我迅速地钻 ...

  • 毛泽覃: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我军早期的一位猛将 毛泽覃是毛泽东和毛泽民的弟弟.在长兄毛泽东的影响下,毛泽覃走上革命道路.南昌起义时,他担任起义军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成为毛氏三兄弟中走向武装斗争的第一人,后随起义部 ...

  • 菜里没有一滴油​——陈树湘三十四师部宿营湾井姚家村

    菜里没有一滴油 --陈树湘三十四师部宿营湾井姚家村 姚 思     1934年农历10月15日(公历11月21日),湾井姚家村门口已经陆陆续续过了一天的红军.中午时分,有一支数百人的部队在村里停了下来 ...

  • 【每天老照片】-1万-1542-到底是日本鬼子还是红军战士?浅谈红军在陕北时期的军帽

    照片大部分是1936年到1937年初的在陕甘地区的红一方面军.照片中的红军战士手持德制mp-18伯格曼冲锋枪.头上的军帽很显眼,乍一看的确类似于日军的略帽(りゃくぼう)即战斗帽 . 如果不看领章和草鞋 ...

  • 孙淑芬: 四野子弟对父辈、先烈永远的怀念(系列之一)

    文/图/孙淑芬(广东阳春市) 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也走过七十一年,回首往事,令人唏嘘,无不感动.为了实现初心和宏伟目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战死沙场.中国也从弱到强,屹立世界民族之 ...

  • 【永远的怀念】/ 魏杰

    永远的怀念 魏杰 我尝试做一名勇士,追溯母亲临终前的最后时光.回首蒺藜丛生的记忆,如鲜血染红的花朵,开满我的脑海.愿我永怀感恩之心,直面惨淡的人生. 一.沉痛的怀念 我不是作家,写不出心里的悲伤.20 ...

  • 永远的怀念

    无意间拨打了老家的固话耳边却响起了你拨打的电话已停机的提示音蓦然我才想起母亲已经辞世一百多天了泪水悄然滚落我的脸庞从老屋透出的煤油灯的灯光熄灭了回家的脚步变得如此踯躅彷徨打开了锈迹的门锁推开了粘贴着的 ...

  • 《永远的怀念》读后感*丁振良原创首发.

    诗海追梦第124期 空间因你而精彩 作者:丁振良 丁振良,1955年出生,从军28年,医生,世界华人作协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著有诗集<金秋诗韵>.<布谷声里的故乡>和长篇报告 ...

  • 存旧文档--永远的怀念

    永远的怀念 奶奶离世的那天已经快到羊年了,如此一算,整整12年过去了. 清明快到了,真想她啊. 奶奶走的时候,我看起来还是一个年轻姑娘,所以在她老人家的眼里,孙女从来不曾老过.其实,今天的我走在路上, ...

  • 【清明专刊】刘河清/永远的怀念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永远的怀念 作者:刘河清 今年清明的祭奠,没有烟花爆竹,只有鲜花纸蝶,和周围的山花一样,在绿叶的簇拥下,同在和风中起伏,倒也增添了几分清静.面对碑文,我 ...

  • 刘汉林:永远的怀念 | 散文

    <文学天空>网刊首发原创优秀作品,是文学双月刊<琴台文艺>及其他杂志的选稿基地,主发青春.情怀.乡土.都市.亲情.留守题材的小说.散文和诗歌类作品. 散文之窗: 易洪昌老师是我 ...

  • 诗歌||永远的怀念

    永远的怀念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 我的心事却越来越沉 又是一个清明时节 天堂里的母亲您还好吗 女儿又想您了 都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而远嫁的女儿 是母亲丢失的孩子 曾经无数次的埋怨 ...

  • 苏小蒙/永远的怀念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平台 本文作者苏小蒙和寇云峰(左)在一起 永远的怀念 --我所知道的寇云峰 苏小蒙 寇云峰走了. 前几天的一个下午,我正在市购书中心闲逛,碰到一位文友,他告诉我了这个出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