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心的距离最近也最远
文/廖超国
诗人泰戈尔说过一句名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的确,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遇相识相恋相爱,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千山相隔万水相阻,而是近在咫尺,擦肩而过,互不相认。究其根本是因为心的距离,心不相通,无论多近,都是比山高比水长的距离。心若相通,无论多远,天涯海角都不是距离。远距离不是距离,只有心的距离才是真正的距离。人与人的距离表现为心的距离,心的距离,若远就会很远,若近则会很近。
听过一个故事,说透了人与人心的距离,深以为然。
有一天,一个睿智的教授,在讲授沟通心理学课程时,启发教学,问他的学生,为什么人在生气的时候说话声音特别大,几乎就是“喊”的。所有的同学围绕老师的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其中一个同学举手回答说:因为人生气时,肾上腺激素增加而失去“冷静”,所以,不由自主的提高嗓门,把“说”变成“喊”了。
教授接着问:“为什么别人就在身旁,却要喊呢?难道小声说话别人听不到吗?平时说话也不是喊啊?”
课堂上的学生几乎讨论起来,七嘴八舌说了一堆自认为的理由,但没有一个是教授满意的答案。
最后教授作了解释,给出了答案。他说:“当两个人生气的时候,心的距离是很远的,而为了穿越心的距离,使对方听得到,就必须提高声调来喊。但是在喊的同时,人会更生气,更生气距离就更远,距离更远就又要用更大的声音喊……”教授接着继续说道:“而当两个人相恋时,情形会怎么样呢?情况正好相反,不但不用喊,而是轻声细语,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心很贴近,心与心之间几乎没有距离,通常是耳语式的交谈。可心中的爱,却因此而更深,到后来语言都成了多余,恋爱中的两个人,根本不需要语言,眉目可以传情,眼晴都会说话。而那时,心与心之间早已没有所谓的距离,心心相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两个人发生争吵时,不要让心的距离变远,更不要说些让心的距离变得更远的话。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学会冷静,保持克制。管住嘴巴,保持沉默。海明威说:“两年学说话,一辈子学闭嘴”。待双方心静下来恢复到常态时,再行叙道而沟通。在与人交流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对人,不要轻易指责,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智慧,去知道别人生活里的喜怒哀乐,去真正体谅他人的酸甜苦辣。对己,不要轻易发火,因为发火根本不能解决问题,相反会把小问题弄成大问题,留下的烂摊子还是得自己收拾。
人生很短暂也艰难,一辈子没有谁容易。要想在不易的人生中少些不必要的麻烦,必须学会与人交道。我们做不了鲁滨逊,总要在尘世中与他人发生交往和联系。与人打交道,基本的底线就是与人为善,但人总是难做的,自己不是人民币,不可能人人喜欢。但人又是群居动物,本质上是社会关系总和。做不到人人喜欢,但更不能人人讨厌。所以,人生最重要的学问便是学会与人打交道,与人打交道的根本就是知事识人。我们不可能跟人人交心,但是我们不能不学会在交往过程中,尽可能将两颗心拉近,缩短人与人之间心的距离。
心与心的距离在于交往,诚心相交,心就会靠近。人不是孤岛,不可能一个人生活一辈子,不与人交往。人生少不了朋友,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朋友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却可以走得远。
作家韩寒不是曾经说过吗?“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与谁相伴。”这里的朋友是指真朋友。朋友不在多而在于真。要想交到真朋友,要择人而交,诚心相交。
交良友帮自己,美在锦上添花,贵在雪中送炭;交益友渡自己,友直,友谅,友多闻;交好友懂自己,三观一致,心灵相通。否则,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心相交,静行致远。
心与心的距离在于沟通,倾心交流,心就会靠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少不了沟通。沟通,既是建立关系的前提,又是维系感情的关键。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质量很大程度上靠沟通。适时的沟通,可以减少隔阂;有效的沟通,可以澄清误会;坦诚的沟通,可以避免纷争;真心的沟通,可以拉近距离。所以,沟通是人们交流了解的桥梁,也是缩短心灵距离的有效办法。
沟通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其关键除了态度外,重要的就是会“说”和会“听”。说话是最能表现一个人素质能力水平的。情商高的人,一句好话三冬暧,而不会说话的人,开口伤人六月寒。说的关键,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在于你说的对象听到了什么。
关于怎么才能学会说话,管理大师德鲁克给了我们经典的提示:“一个人必须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开口之前,想清楚这四个问题后再说,一般不会出大的问题。
至于听,在交往过程比说更重要。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倾听是了解别人的一种重要方式,更是与人交往的一种智慧。听的过程,要专心,有诚意,有耐心,有回应。更重要的是理解人家说的言外之意,明白话中之话,话外之话。
心与心的距离在于理解,真心相换,心就会拉近。这个世界,少的是人与人之间彼此的了解,缺的是相互的理解。但正因如此,人与人之间最需要的也是理解。有了理解,人与人之间才可能有设身处地,感同深受,才有可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
通常的理解,就是要践行智者的四句箴言。把别人当自己,学会换位思考,体谅宽容;把别人当别人,学会尊重他人,学人之长;把自己当别人,学会审视自身,克己之短;把自己当自己,学会自我尊重,谦逊不傲。更高层次的理解是接受与自己固有认识有差异的人和事存在的合理性。
对人对事的理解,不是对事物形成某种看法。理解的精髓,正是抹去对事物的看法。看法在多数情况下不过是自己的偏见。理,就是承认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解,就是从观念上对事物放下,消除自己的偏见,把自己解放出来。真正的理解会带来与他人相融,与世界的和谐,与自己的安然。人们的各种负面情绪,通常是事物给人的反应与自身看法不同的差异带来的感受。理解就是消除这种感受,真心相待,让心靠近。
心与心的距离在于懂得,知心体悟,心就会相印。人与人之间,理解不易,懂得更难。
生命的长河里,我们因缘际会,总有一些遇见会与我们相伴。若把人生比作一趟行进的列车,我们在车上会遇见各色各样的乘客,有的成为趣味相同的朋友,有的只是擦肩而过的路人,有的人相伴走过一生,有的只能短暂走过一程。
无论是相遇还是相爱,懂得最为可贵。漫漫人生路,若遇到懂自己的人是莫大的幸运。所谓人生难得一知己,那知己便是懂得。
懂得是生命中最美的相遇,入眸入心。懂得是生活中最真的柔情,刻骨铭心。懂得是成功时朋友祝贺时的把盏言欢,懂得是失败时兄弟出手的鼎力相助;懂得是一颗心对一颗心的欣赏,懂得是一段情对一段情欢愉;懂得是真心与真心的相依取暧,懂得是灵魂与灵魂的对望生香;懂得是黑暗里的一道光,懂得是黎明时的一抹霞;懂得是冬天的暧阳,懂得是夏日的清凉。
风懂云的飘泊,不阻不拦给自由。山懂水的缠绵,不离不弃紧相随。一句“我懂你”胜过千言万语。犹如一朵鲜花的芬芳幽香着冷漠世界的苍凉。好似一弦清新的定音抚慰着狂热世间的浮躁。更像一贴心灵的粘剂,熨平心的绉纹,拉近心的距离,让心与心更近。
心与心的距离在于互助,热心相帮,心就会相随。人不可能独自活在这个世上,人生总是需要相互帮助,彼此成全。
曾经有人说,人与人关系的核心是帮助彼此完成彼此的心愿。人这一辈子,处理好与周边人的关系,本质上就是要在付出和得到上拿捏好度,取得最佳的平衡。
从人性的角度,都想得到多于付出,但社会却认同,生活不准许。没有人傻,你占一回便宜大伙儿当没看见不说,第二回人家可都睁着眼晴不会让你过。要想与别人关系的融洽,就得把握好得到和付出的对等。
要想与他人关系圆融和长久,就得做到付出多于得到。甘于奉献,吃得了亏的人通常总有好人缘。“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你如何对人,人家就会如何对你,这是人际交往的一条基本法则。所以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首先自己要帮助别人。著名作家巴金说:“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应当是春晖,给别人以温暖。在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应如此。朋友之间,待之以诚,肝胆相照,不就是相互照耀,相互温暧吗?”
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关心,才能彼此走近;只有相互爱护,才能产生感情;只有相互帮助,才能成为朋友。热心互助心相随,才能共度人生风雨路。
世界上最难懂的是人心,洞悉胜过学问,写着简单,明则实难;世界上最好懂得也是人心,无须刻意洞察,交给时间,便是答案。心与心的距离,宛如银河,远时星与星相望,近则星与星相靠。
世界上最远的是人与人心的距离,最近的也是心与心的距离。
2021年元月2日
写于南湖之畔水域天际
左岸记:成见、偏见、固执己见是人交流沟通的最大阻碍。要想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每个人都要放下成见,避免偏见,用接纳开放的心态与人交往,求同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