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的“气”到底是什么
接下来的会系统的讲一下中医上的血瘀证。
中医上的血瘀,实际上说的就是血液处于凝滞不流通的状态,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疾病。
这里我会从生理学的角度来入手,虽然中西医对很多疾病的认识不同,但关于血液在体内运行,这一点没有什么疑问,纯粹是生理学的东西。
大家有没有想过,都知道血液非常重要,但血液到底有什么作用?
中医上认为血液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难经》:“血主濡之”,是对血的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简要概括。《素问》:“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但血是如何营养和滋润全身的,这一点古人是搞不清楚的。
血液中最多的成分是水,占80%以上;第二是各种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第三是各种蛋白质、胆固醇、无机盐等等。
水是很好的润滑剂,而且流动性很好,这样各种血细胞和营养成分才能在血液中流动,如果血液中的水少了,那么血液流动的自然也会慢。
前两天讲的五苓散治疗水肿,体腔内的水进入不了血液中,那么血液中的水自然会减少,此时局部的血液运行就会偏慢。
咱们都知道,人活着需要水、氧气、食物。那么血液的主要作用就是把水、氧气、食物中的营养输送到全身各处,同时把细胞代谢产生的废气、废水、以及其他的代谢垃圾带走,废气通过呼气排出去,废水和其他代谢产物通过大小便、出汗排出去。
首先,咱们喝的水和食物中的水分,在胃、小肠、大肠都能被吸收,但大部分都是小肠吸收。如果小肠有炎症,比如急性肠炎、慢性肠炎,此时小肠的吸收功能差,对水的吸收效率就低,多余的水分就通过大便排出去了,表现出来就是腹泻,中医上也叫脾虚泻泄。
食物中的营养也是如此,主要的吸收部位就是小肠,吸收了之后,营养会进入肝脏,肝脏储存一部分,剩下的也会进入到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的每个细胞。
呼吸的主要器官是肺。简单来说,血液中的红细胞是运输氧气的主力,血液经过肺的时候,红细胞会把携带的二氧化碳卸下来,然后装上氧气,输送到全身,把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装上,再送到肺里,经过呼气排出去,循环往复这个过程。
总结起来,血液的营养和滋润作用,是把氧气、水、营养这些细胞必需品输送到全身,同时把细胞代谢产量的各种垃圾带走。
那么血液为什么能流动呢?这不是废话嘛,因为有心脏。
先来看心脏的构成,心脏其实就是一块儿不停收缩舒张的肌肉,非常有弹性,但不是实心儿的,它是空心的儿,不然血液也没办法通过心脏。
心脏在舒张的时候,血液会流到心脏里去,然后收缩,产生强大的压力,把血液给挤出去,血液一下子从心脏冲出去,进入到动脉里,对动脉的血管壁就会产生一个压力,这就是血压。
这里还必须提一下血管。人体里有无数的血管,如果把全部的血管连起来,大概有十万公里,能绕地球两周半。
这些血管是网状分布的,跟一张大网一样。血液从心脏里出来,会进入大动脉,大动脉在分支成小动脉,小动脉在分支成无数的小小动脉,也叫毛细动脉,氧气、水、营养的交换就是在毛细动脉中完成的。
在动脉中流动的血液,就叫动脉血,动脉血的主要作用是为细胞输送氧气、水、营养,然后把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水带走,只要这个过程完成了,那么血液就会进入到毛细静脉中去,然后逐渐汇集成小静脉,大静脉,最后进到肺脏,把二氧化碳卸下来,重新装上氧气,变成动脉血,再通过心脏的收缩挤压排到动脉血管里去。
细分的话,动脉为全身提供所需的原材料,静脉把代谢产生的废料带走。
按中医的观点来说,血液之所以能在体内运行,全靠气的推动作用。那么这个气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理解?
肺主气,难道血液运行的动力,来自于肺吗?显然不是。
这里的肺主气,更多的是肺是人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场所,这个气是空气的意思。
但推动血液运行的气,并不是空气。
刚才讲了,心脏这块儿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会推动血液在动脉中流动,刚出心脏的时候,动脉血管很粗,这个时候血管壁产生的阻力很小,但随着血管越来越细,阻力越来越大,那么血液流动的就会越来越慢。
这个道理就跟河流上游水流很急、到了入海口之后,阻力越来越大,水流就很平缓一样。
那么也就是说,血液在动脉中流动的动力,全部来自于心脏收缩舒张产生的,心脏收缩舒张产生的这个力,就是中医上的气。
从咱们出生那一刻,心脏就是逐渐在慢慢老化的,刚才讲了,心脏实质上就是一块儿肌肉,随着慢慢老化,弹性就越来越差,那么收缩产生的动力就越来越小,血液在动脉里的循环也就会越来越慢,中医的话来说就是心气不足了,也叫心气虚。
实质上是心脏肌肉老化,这个时候用黄芪、党参、白术这些补气药,就能使老化的肌肉逐渐的恢复弹性,心脏的收缩舒张也就更有力了,达到补气的效果。
实际上我们说气虚、阳虚,就是体内脏腑组织的肌肉老化、失去生理功能的过程。
比如胃下垂,实际上就是构成胃的肌肉老化失去弹性了,由于重力的作用,自然就会下垂。中医上用补中益气汤来治疗,就是用黄芪、党参、白术这些药来修复老化的胃肌肉组织,让它变得紧致有弹性,胃就不会松松垮垮的了。
讲了动脉血的来源,再来看静脉血的动力来源。
心脏的位置是靠上,血液从心脏到脚相对来说受到的阻力要小,但大家想一下,从脚上的血液是怎么通过静脉回流到心脏的呢?这是反重力的,人站着的时候,血液自然是往下走,但是什么动力让血液不但不往下走,反而还能往上走呢?
这不简单,人体有气嘛,气能推动血液往上走。
这个气是怎么来的?其实也是肌肉收缩舒张产生的。
当肌肉收缩的时候,会挤压血管,把血液一点点的挤上去,如果肌肉松弛的话,血液是不是就哗啦掉下来了,理论上是这样,但静脉里有个叫瓣膜的东西,血液往上走,它能张开,然后就闭合,这样就把血液给堵住了,就不往下走了,然后肌肉再收缩,血液再往上走一段,慢慢的就回到心脏了去了。
当气虚的时候,也就是肌肉老化弹性不够、收缩和舒张的压力就会减少,那么静脉里的血液往上走的自然也会慢,血液慢慢的就会淤堵,这也叫气虚引起血瘀。
动脉中的血液,由于血红蛋白和氧气的结合,颜色就是鲜红的;静脉中的血液,血红蛋白是二氧化碳结合的,所以颜色是暗红的。
当静脉里的血液运行慢的时候,血液就淤堵,静脉的颜色就看起来是青紫色的,最明显的就是舌下的静脉,如果血液运行的慢,有淤堵的话,这个血管就会很粗、发青发紫。
如果长时间站立,下肢肌肉它是一直紧绷的,这个时候肌肉就会一直收缩挤压静脉血管,血管里的血液上不来,时间长了,就把血管给撑大了,看起来小腿上的血管就是鼓起来的,而且颜色很深,这也叫静脉曲张。
这种也叫血瘀,血液在静脉里流动的慢了,但这种情况并不是肌肉松弛老化引起的,而是肌肉收缩舒张功能出现了问题。
刚才讲了肌肉收缩舒张产生气,此时不是气的不足,而是气不动了,中医上就叫气滞,这种血瘀就叫气滞血瘀。
这个时候用理气药,恢复肌肉的舒张收缩功能,肌肉能够正常收缩舒张了,血液运行自然有动力了。
时间关系,今天先讲这些,明天继续讲血瘀。